李好新,楊國鳳
摘 要:聲音用不同方式呼喚,力量以多樣方法震撼。鐘靈毓秀的湖南省道縣壽雁鎮(zhèn)壽雁中心小學校園里,則有語言不發(fā)聲,亦有神力在隱形。離奇美麗的語言,稀奇美妙的異石,予人深深啟迪;奇異獨特的設計,瑰異美好的隱力,是筆寶貴財富。沉默寡言石文化,無言無形滲透法,打造內(nèi)在完美,成就外在璀璨。
關鍵詞:無聲;隱形;離奇;神力
中圖分類號:G627.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1-09
作者簡介:李好新(1965—),男,湖南道縣人,專科,研究方向:德育課程與教學。
有種聲音用不同方式呼喚,有股力量以多樣方法震撼。于是乎,在鐘靈毓秀的湖南省道縣壽雁鎮(zhèn)壽雁中心小學校園里,則有語言不發(fā)聲,亦有神力在隱形。
得天獨厚、巍峨挺拔的花崗巖大門上巖石自然紋理錯落有致。石門《校銘》誠向出入者祈福:“……莘莘學子,壯志凌云……盛世追夢,雛雁雄心。壽之福之,永聆妙音?!?/p>
校園300米長的圍墻覆蓋打磨的青淡石瓦保護墻體一切功力,尤為烈日曝曬之夏,又給人涼爽之感。無怪乎曹公說:“青石其顏色不是看的,而是品的。”
臺階、寢室、教室前后、廣場鋪墊大理石磚,尺寸大小、石質(zhì)優(yōu)劣、藝術造型……不盡相同,行走舒適。青石花紋精致,麻石光滑如鏡,場上“四課” 展示精彩紛呈,足下師生倒影清秀如畫。為增添石文化魅力,還 “貼挖”一口大“井”,硬化美化,凈化優(yōu)化,井然有序。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表面磨損,亮度俱增。精美巖石,心甘情愿,不煩不躁,承擔壓力,擔當重負;唾棄玷污,無怨無悔。
在通往寢室的路口,一對石獅憨態(tài)可掬而流露勇猛。強悍體魄,偉岸身軀;雄獅怒吼,雌獅附和,狂奔追逐。在留給人們緊迫、危機、恐懼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激烈競爭警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主宰宇宙萬物的王者風范和勢不可當之威!
“五四”“二四”“五八”石浮雕,集孔、孟圣賢道德教育之大成,養(yǎng)成有德有才、育成能文能武的五十四塊《弟子規(guī)》組成的石碑墻,立于“圓夢廣場”南,“……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賢哲先賢語重心長,諄諄教誨為人為事。大理石盆景鐫刻中外名人習慣養(yǎng)成的金玉良言,“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yǎng)開始”“根深蒂固的惡習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溫馨提醒師生時時注重言行舉動。“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二十四孝石浮雕,壯美動人,肅然起敬?!段鍌悺贰栋说隆肥〉?,儀表端莊地站立寢室和辦公室前,給予巨大的誘惑力和感召力。
漢白玉石欄宛若邊疆哨卡士兵,守護廣場邊沿、旗臺四周、乒乓球場旁和坡度較高的310米長地段。每塊石欄四角書寫遠古迥異500之“壽” ,正中雕畫大雁“追求高遠目標”騰飛壯景,兩側(cè)刻寫含“雁”古詩詞40余句。言近旨遠,讓你想象馳騁,任你激情四射,引你進入詩境,令你感悟詩情……石欄排排列列、穩(wěn)穩(wěn)當當,護佑師生免受失足跌撞,盡職盡責甘當楷模典范。外表潔白如玉,內(nèi)心歷久彌新,氣力經(jīng)久不衰。
教室走廊前,綠色草地邊,燈光球場旁……有寬窄不一(5~30厘米)、長短不一(1.2~1.8米)、造型不一(條狀、蹲狀和欄桿狀)、石材不一(青、麻、水磨石)的石凳,靠背面雕刻“凳雖小而心寬,人不同而道合”“欲治身先治心,欲責人先責己”等,飽含休憩、修養(yǎng)育人之道。制作獨特最長20張凳腳,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播和發(fā)展,為代表悠久民俗文化符號十二生肖,高步云衢抬貴手,春風滿面迎賓客。蹲狀石凳介于陜北腰鼓和瑤族長鼓之間,鑼鼓喧天辭舊歲、歡歌笑語迎新年。104張石凳一族,主動熱情迎接晨曦,愉悅嬉戲送走晚霞,深情表達美好愿景。
湖南省道縣壽雁鎮(zhèn)壽雁中心小學象征與標志——銀白石校標,龐然大物,寬大為懷,坐落老教學樓東側(cè)。底層基座尤為寬厚,西北兩側(cè)一群大雁朝既定目標飛躍,更無“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之感。中層長、寬各2米、高3米,東西南北四面行草“大雁騰飛、大雁精神、大雁展翅、大雁高歌”。校標似塔,耐人尋味,引人入勝。頂層4米余高,三五成群的大雁在云霧繚繞天空翱翔。
國旗臺兩邊龍鳳石柱,欲與升降旗桿試比高,欲與國旗彩旗試比艷。圓夢廣場冉冉升紅旗,四根龍鳳巨柱與天齊。展示龍飛鳳舞的英姿,告知龍駒鳳雛的巧合,預示龍鳳呈祥的先兆,顯示百鳥朝鳳的欣然,彰顯龍爭虎斗的威然。柱頂四只天猴,昂首仰望星空,盼望雛雁振翅飛向藍天,希冀學子暢快沖出亞洲,渴望學校盡快再創(chuàng)輝煌。
臺階兩端、主路兩邊、青青草坪、校標東方……自然觀賞石或像雄雞報曉,或似大雁領頭,或如魚躍水面,或若春筍破土,或是“東方雄獅”, 或同火箭升空,或則無法作比……林林總總,數(shù)不清、看不厭、比不完、思不盡、書不了,惟妙惟肖,巧奪天工。
參考文獻:
[1](清)董 皓,等.全唐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胡才偉.環(huán)境育人,侵潤無聲——淺談小學校園環(huán)境建設[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3(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