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和《游園驚夢》分別是福克納和白先勇兩部著名的短篇小說。雖然東西文化不同,但是兩篇小說表達了同一主題,即“文化失落”。前者以美國戰(zhàn)后南方社會變遷為背景,講述了貴族后裔愛米麗悲劇性的一生,表現了美國南方貴族文化的衰微。后者則以錢夫人一生的興衰,唱出了一曲悲痛的文化挽歌。
關鍵詞:福克納;白先勇;失落;文化
作為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威廉·??思{,他的許多作品都依托于自己所生活的南方。著名的“約克納帕塌法世系”中的“杰弗生鎮(zhèn)”就是以他的家鄉(xiāng)拉法艾特縣的奧克斯福鎮(zhèn)為原型,可見其對南方用情之深。然而??思{所處的正是南方開始逐漸衰落的時期,因而在他的作品中自然避免不了描寫過去消亡的景象,“失落”成為福克納創(chuàng)作中極為重要的一個主題。白先勇,臺灣當代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臺北人》、《紐約客》。和??思{一樣,他的作品中也具有濃郁的感傷主義色彩,或是懷念故土,或是悲嘆“英雄”(“美人”)的沒落?!东I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和《游園驚夢》分別是兩位作家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又都反映了“失落”這同一主題。本文試通過分析兩位作家對同一主題的處理,探討兩者的異同之處,挖掘背后深層的文化含義。
一、命運的衰落
“愛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全鎮(zhèn)的人都去送喪:男子們是出于敬慕之情,因為一個紀念碑倒下了。” [1]小說以愛米麗的去世為開頭,穿插她人生中幾個重要的事件,為讀者勾勒了愛米麗的一生。在愛米麗的父輩時代,住的是一幢“帶有濃厚輕盈氣息”的“漆成白色四方形大木屋”,木屋“坐落在當年一條最考究的街道上” [2]。不僅住所考究莊嚴,貴族的身份也使得愛米麗在世時能被“豁免一切應納的稅款” [3]。然而到了愛米麗這一代,一切都變了。房子周圍“簇擁著棉花車和汽油泵” [4],相比之下,愛米麗的屋子卻顯得破敗不堪,原來的特權也隨著“開明的第二代人當了鎮(zhèn)長和參議員[5]”后受到了質疑。與愛米麗同樣,《游園驚夢》中的錢夫人,本是得月臺一戲子,卻因一出《游園驚夢》被錢鵬志中意,一躍枝頭成鳳凰。然而好景不長,錢鵬志死后,藍玉田(錢夫人)光采不再。與過去的小姊妹相會,處處顯得比他人差一等。當初擺宴必占先的錢夫人,現在卻只能乘計程車赴宴,衣著打扮也不如那些個穿著短旗袍的夫人太太們入時。
愛米麗和錢夫人命運的興衰與時代緊密相連。20世紀初,美國南方正處于新舊交替的變革時期。盡管南北戰(zhàn)爭廢除了奴隸制,結束了南北分裂,但是南方卻依然秉持著保守的理念。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北方資本主義工商勢力和價值觀念才開始南侵,逼迫南方保守農業(yè)社會迅速解體,傳統(tǒng)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隨之受到了劇烈沖擊。在小說中,愛米麗被視為“傳統(tǒng)的化身”,但是在她所處的時代,這種貴族文化傳統(tǒng)卻不可遏制的崩潰和瓦解。這便是導致其不幸的根源。
同樣,白先勇筆下的錢夫人所處的也是一個逐步由農業(yè)社會向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轉變的歷史時期。商業(yè)文明的席卷,讓以農業(yè)文明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罢龔d里東一堆,西一堆……左半邊置著一堂軟墊沙發(fā),右半邊置著一堂紫檀色硬木桌椅,中間地板上卻隔著一張兩寸厚刷著二龍搶珠的大地毯?!?[6]東西合璧的廳堂擺飾,顯示了商業(yè)文明的滲透。而錢夫人浮沉的命運,正反映了在新的資產階級貴族擠壓下,封建貴族沒落這一無可挽回的事實。
二、時間的束縛
相較于同時代的其他作家,福克納更喜歡向后看。他的許多人物,如艾克、康普生家族、沙多里斯家族都被過去陰影所籠罩,愛米麗也同樣,被過去的時間所束縛而無法前行。父親死后,她拒絕安葬。全鎮(zhèn)實行免費郵遞制度后,只有她拒絕在自家門口附設郵箱。最典型的一次拒絕,便是將討稅的“連人帶馬地打敗” [7]。在小鎮(zhèn)居民的眼里,愛米麗的時間也早已凝固。他們把愛米麗看成畫中的人物,她永遠被定格在父親的陰影中。
世事變遷,愛米麗不可能不知道家族已經衰敗的現實,但是她拒絕相信這一切。有趣的是,雖然愛米麗無法掙脫時間的牢籠,但是整篇小說在敘事結構上卻試圖沖破時間限制。小說從愛米麗過世講起,敘述時序自由變換,顯示了作家的時間哲學,即對時間的超越態(tài)度。文本建構與人物形象相反的設置,在使小說更具張力的同時,或許也是作家為小說中的主人公提供一條逃脫牢籬的路徑。
面對沒落的現實,相較于愛米麗強硬的拒絕態(tài)度,錢夫人更多地表現了對過去的追憶與懷戀,不斷將過去和現在進行對比。宴席上,錢夫人見到竇夫人和蔣碧月時,都有一段心理描寫?!肮鹬ο悖ǜ]夫人)這幾年不僅沒有老,反而愈加雍容矜貴” [8]而天辣椒蔣碧月的身上則找不到一絲動亂的痕跡。比之自己,旗袍褪色且不合時宜,“下午六點鐘才去西門町紅玫瑰做的頭發(fā)……吃風一撩,就亂了?!?[9]雖然表面錢夫人仍表現地矜持自控,內心此時卻不免因為韶華已逝,身份降落而感傷不已,尤其是幾次由今夕之景勾起自己年輕時筵前酒后,風華蹁躚的回憶,正表明了錢夫人被時間所束縛,而沉浸在過去的記憶里難以自拔。
為何要寫這些過去的人物,這恐怕與兩位作家的身世經歷有關。福克納和白先勇都是貴族出身,特殊的身世讓他們不禁習慣頻頻后顧。??思{虔誠向往著祖先的榮光,對南方貴族懷有真摯的同情,所以在描寫愛米麗和鎮(zhèn)上人們的矛盾沖突時,愛米麗總能高昂著頭,無時無刻不保持著自己的驕傲,字里行間流露作者對其偏愛。而白先勇,作為白崇禧之子,經歷過家國興亡,讓其不自覺想要反顧歷史,為那些被歷史淘汰、遺忘的人書寫屬于他們的故事。
三、失落的應對
雖然愛米麗最終死亡,錢夫人美人遲暮,但是面對失落的現實,兩者還是采取了一些不一樣的應對方式。
愛米麗雖然深受南方傳統(tǒng)文化的荼毒,但在一定時期也進行了反抗。愛米麗的父親在他生前趕走了所有追求愛米麗的青年男子。但在父親死后的那年冬天,愛米麗就和荷默·伯隆在一起“駕著輕便馬車出游了” [10]。荷默·伯隆是典型的北方佬,是工業(yè)文明的象征。懸殊的身份以及理念的巨大差異使得小鎮(zhèn)的人們議論紛紛,他們認為這是一場不合適的戀愛,認為愛米麗這是忘了“貴人舉止”。而好不容易掙脫父親束縛的愛米麗,則將全身心都投入在了這場戀愛之中,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她把頭抬得高高[11]”——在這場注定要失敗的戀愛中,愛米麗表現出了強大的個人意志,這種個人意志也是她哪怕身材走形,頭發(fā)變成鐵灰色也無法動搖。這種個人意志就是一種頑強的精神支柱,支撐著注定失落的南方文化,顯示了處于被工業(yè)化逐漸蠶食包圍中的舊南方依然在頑強地抗爭。因而??思{希望將玫瑰花獻給愛米麗小姐,是對愛米麗堅守的一種肯定和敬意,也是為遠去的貴族精神的一種哀悼。
之所以這么處理,與??思{對人類的信仰有關。他雖然清楚地意識到舊南方的問題所在,但是他同樣相信只有過去時代的人們身上的那些“古老的美德”,即“勇氣、榮譽、希望、自豪、同情、憐憫之心和犧牲精神”等[12]優(yōu)秀品質才能幫助現代人克服自身和社會的問題,阻止道德價值的淪喪,幫助他們在荒原般的現代社會中像人一樣活。所以即使面對無可挽回的現實,愛米麗以其榮譽感和自豪感,為這首失落的挽歌增添了一點光采。
與愛米麗不同,錢夫人面對失落時更多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悵然。她習慣將委屈吞在肚子里,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嫁給錢志鵬,人前人后都需應付妥帖,這對一個出身低微的戲子來說并不是件容易之事,所以藍田玉聽到錢志鵬的一句“難為你了”難免心里一酸,但是她也安于錢夫人這一身份。不過終究因年齡之差,錢志鵬不可能給藍玉田想要的愛情,所以她還是與錢志鵬的參謀長鄭彥青有了私情。世事弄人,鄭彥青和妹妹月月紅一起背叛了她,她有怒不能言,終于是在憤懣之中壞了唱曲的嗓子。
和白先勇其他作品一樣,這部《游園驚夢》也帶著他一貫的感傷主義色彩。他對錢夫人的沒落無限惋惜,為其唱出了一曲悲痛的挽歌。但他將其沒落歸結于前世的“冤孽”——“瞎子師娘眨巴著一雙青光眼嘆息道:榮華富貴你是享定了,藍田玉,只可惜你張錯了一根骨頭,也是你前世的冤孽!” [13]反映了其認為人生無常,生死有定,一切皆空的思想。這便與他對佛道思想的認同有關。他曾經說過,“我之所以那么喜歡《紅樓夢》,與書中的佛、道哲理很有關系,不光是《紅樓夢》,湯顯祖的戲劇,例如《游園驚夢》,也充滿了佛、道的感情和思想”。[14]不過白先勇并沒有僅僅寫錢夫人個人的失落。白先勇曾談到過《游園驚夢》的創(chuàng)作動機——“記得十余年前初次接觸昆曲,立刻震懾于其藝術之精美,復又為其沒落而痛惋” [15]。如果能夠了解白先勇對昆曲的熱愛以及昆曲興衰的歷史,我們還可從錢夫人終于啞掉窺見傳統(tǒng)昆曲文化的式微,這樣白先勇筆下錢夫人的孤獨興衰,就突破了單個個體層面而有了整個民族文化層面的意義。
結語
文化沖突是一種不可規(guī)避的現象,在社會轉型時期,文化沖突會愈演愈烈,兩種文明或者文化相互沖擊,新的、更有力量的文化會逐步取代舊的文化。舊文化的消亡,往往體現為一個群體的失落。??思{和白先勇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和過去對人的影響,他們寫過去的人,寫即將失落或者已經失落的群體,在為其奏響挽歌的同時也試圖通過對過去的探索,在過去和現在建立一種聯系,想在對過去的探索中,更深刻全面地認識現在,以找出現在問題的根源。這樣的探索對現在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注釋
[1]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1頁。
[2]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1頁。
[3]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2頁。
[4]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1頁。
[5] [美國]威廉·福克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2頁。
[6] 白先勇:臺北人[M].作家出版社,2000年,第130頁。
[7]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3頁。
[8] 白先勇:臺北人[M].作家出版社,2000年,第129頁。
[9] 白先勇:臺北人[M].作家出版社,2000年,第128頁。
[10] [美國]威廉·福克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6頁。
[11] [美國]威廉·??思{: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第47頁。
[12] 肖明翰:威廉·??思{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85頁。
[13] 白先勇:臺北人[M].作家出版社,2000年,第137頁。
[14] 袁良駿:白先勇論[M].新華出版社,2001年,第58頁。
[15] 白先勇:游園驚夢[M].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40頁。
參考文獻
[1][美國]威廉·福克納: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M].譯林出版社,2001年。
[2]肖明翰:威廉·??思{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年。
[3]白先勇:臺北人[M].作家出版社,2000年。
[4]袁良駿:白先勇論[M].新華出版社,2001年。
[5]白先勇:游園驚夢[M].花城出版社,2009年。
作者簡介
高偉麗(1994—),女,漢族,籍貫:杭州,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