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涵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本質在于對情感的體驗與反應,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鑒賞音樂創(chuàng)造,無不與情感體驗與反應過程,交織在一起,情感事展開音樂,審美活動的動力與歸宿。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沒有根本上解決對音樂課程審美性的知識,將其更多地看作是一種知識技能與教育,片面的認為音樂課就是教學生識譜、唱歌、跳舞、演奏樂器等,甚至把學習識譜當成學習音樂的主要任務。這種偏離音樂審美體驗,有悖音樂課程本質的音樂教育實踐,造成了學生對音樂課索然無味的現象。
而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恰恰是建立在對傳統(tǒng)音樂及課程的反思基礎之上,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理念的音樂課程。現在,我就如何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們審美能力,談談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感知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活動離不開人的想象、聯(lián)想、情感體驗。而感知是一切音樂欣賞活動的心理基礎,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思維去發(fā)現、探索音樂作品中的美,如在教學《踏雪尋梅》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知音樂,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后,老師提問:“說說自己聽到音樂的心情?”此時學生爭先恐后回答,通過提問把學生帶到積極學習狀態(tài)中去,在興趣延伸下,老師又給學生出題:“感受到音樂中有哪些音樂形象?”“表現了什么情緒”“你喜歡嗎?”等等,學生在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中,通過聆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在感知音樂與實踐,中提高所獲得的美感。
此外,學生學會感知音樂、提高音樂感知能力的途徑是多樣化的,除了通過聆聽音樂以外、參與歌唱、奏樂、律動實踐活動也是提高音樂感知的一個有效方式,在聆聽、歌唱、奏樂、律動等音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對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聽辨能力,對音樂形象會有更全面、深入的感受與理解。
二、在“想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想像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想象力發(fā)揮是需要一定時間與空間的,當人們沉醉于或優(yōu)美動人或飽含情感的音樂中,會自然地在情感誘導下,產生豐富想象。音樂鑒賞是除音樂創(chuàng)作的一度創(chuàng)造、音樂表現的二度創(chuàng)造之外的第三度創(chuàng)造。因此,學會想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而教師在欣賞教學中能否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審美想象力的發(fā)揮,有些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完全按自己事先設定的教學進程進行教學,學生尚未進入音樂聽賞狀態(tài),就被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所打斷,使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想像聯(lián)想的火花,卻被教師定出的“標準答案”所撲滅。如在音樂欣賞課《漁舟唱晚》中,通過聆聽音樂,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不同的理解,討論交流出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結果,同學們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有個孩子的回答使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老師,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大海邊,看見了出海打漁的小船,一群孩子正在海邊嬉鬧,大人們在忙著曬魚網?!彼幕卮鹱屛冶陡畜@喜、激動。又如在教學《踏雪尋梅》時,我為了給歌曲學習打下基礎,其中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雙聲部節(jié)奏訓練,用到響板和串鈴來配合敲擊節(jié)奏,使響板的聲音和串鈴的聲音交匯在一起,剎時間,一部和諧的二聲部和聲效果出來了。這時,班上有個孩子舉手說:“老師,我覺得自己就騎在驢背上,吹著笛子踏著白雪去尋梅、賞梅?!倍嗑实幕卮鸢?,多絕妙的想像啊,我時常都被這些學生的語言所感動著。更讓我感受到音樂欣賞教學為開拓想像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一個廣闊天地。
三、在“評價”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評價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審美屬性、審美價值所作出判斷。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審美評價應得到充分重視,學會評價、具有音樂評價的能力涉及到審美主體對音樂音響的感受能力,對音樂欣賞的個人趣味,音樂審美價值觀等。
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評價能力,在不同年齡段應該有不同層次的目標與重點。小學生音樂欣賞應該側重于對音樂作品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上。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該重視、加強教師、學生和課堂教學信息之間的信息傳播與反饋關系。記得在教學《劃龍船》一課時,因為這首歌曲是一首鼓舞精神、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我先故意輕聲溫柔的范唱,請學生來評評老師唱的怎么樣,把歌曲的情緒表現出來了嗎?你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來表達這首歌曲?這時,孩子們積極踴躍地舉手回答,說出了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也給予了我客觀的評價。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參與音樂評價中體會到了一個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這樣的教學氛圍,學生才能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審美感知能力、審美想象能力,才能在互動中交流各自的音樂感受與理解,最終有效地進入音樂審美狀態(tài),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和諧愉快樂的課堂中充分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音樂,使之深入地受到藝術的熏陶。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萬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