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摘 要] 要切實貫徹疏導方針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須發(fā)揮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將思想政治教育和自我疏導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自我疏導在這一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當通過自我對話法、溝通交流法、閱讀疏導法來強化自己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疏導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工作方針是疏導方針。所謂疏導方針,就是疏通和引導。疏通就是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廣泛吸取有益的意見。引導就是循循善誘,通過說服教育,把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引導到積極的方向上來。疏通和引導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疏通是引導的前提,引導是疏通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堅持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又疏又導,既要敢于疏通,又要注意引導。
一、自我疏導的涵義
所謂自我疏導,教育者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將疏導的方針運用于自身,形成自我疏導。同樣它分為自我疏通和自我引導。
自我疏通是使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變成一個兼容并包的個體,吸收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思想。重要的是將吸收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思想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整合在自己的大腦中。自我疏通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客觀看待每一種思想,從而提高自身思想的多樣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自身的積極作用。
自我引導就是將吸收的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思想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為我所用的一個內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具備兩種能力。一是辨別是非的能力。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大千世界里,落后思想和腐朽思想對我們的侵蝕是很嚴重的,當我們接收到大量的思想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思想進行過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確保我們吸收的都是科學客觀的思想。二是內化的能力。人的思想由認識轉變成為習慣,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內化。我們在內化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科學的方法,以實踐帶動認識,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刻。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疏導的方法
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修煉自身的能力。用自我疏導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加深大學生對當前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這里就自我疏導的實踐應用提出以下三個具體的方法。
1.自我對話法
自我疏導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客體也是學生自己,為了使自己能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我們多數時候可以采取自我對話的方法進行自我疏導。當一個觀點擺在眼前時,問一下自己,對不對?行不行?這里要注意,問題的發(fā)出者是當下的自己,而問題的回答者必須是一個局外人,一個以客觀實際的眼光看問題的自己,這樣才能正確篩選出哪些才是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哪些才是正確的科學的觀點。
想要掌握并活用自我對話的方法,首要條件是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清晰而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建設自己的內心。??斯亍ね欣谒闹鳌懂斚碌牧α俊芬粫袑⒖陀^實際的自己稱為本體——“本體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也就是說,擁有意識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而被思維控制的自己,是虛假的自己,無法正確地看待問題。人是一種喜歡思考的動物,甚至可以說是無法停止思考的動物,但事實上我們是被自己的思維欺騙了。我們的思維習慣往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以人們習以為常的錯誤觀點來誘惑我們。這時候我們應該充滿警惕性,仔細分辨哪個是客觀實際的真實的自己,哪個又是在思維習慣面具下的虛假的自己。
掌握自我對話的方法也要熟能生巧,簡單說來,凡事多給自己打幾個問號,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認清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之后,就要多學、多問、多想,讓自己的大腦變得靈活,在自我疏導的過程中產生一個科學系統(tǒng)的看待問題的分析定式,方便日后遇到不同觀點不同思想時可以加以套用,以不變應萬變。
2.溝通交流法
雖然自我疏導的主體和客體都是自己,但并不與和他人溝通交流發(fā)生沖突,相反,積極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可以對自我疏導起到巨大的輔助作用。
首先,與他人交流本來就是一種自我疏通。這就相當于集思廣益,思想的碰撞讓我們接收到了更多來自不同的人的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吸收這些思想本身也是對我們自身的豐富和提升。
其次,與他人溝通交流也是一種自我引導。吸收不同的觀點豐富了我們自己的思想,在內化成為我所用的思想的過程中,補充了自己原有的不足,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
最后,與他人交流是對自我的檢測。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恰好能夠暴露我們在對自身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時所產生的思想上的缺陷。經過他人的指出,相互的交談與討論后,我們能夠恍然大悟立刻改正,也是一種提升。所以,溝通交流也是對自我的復檢。
那么,溝通交流的對象是誰呢?溝通的對象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與自己研究方向或專業(yè)相同的同領域人群。這類人通常包括領域內專家、專業(yè)課老師、同專業(yè)同學等等。與同領域人群交流對我們的思想是一種補充和完善,他們與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方式相似,或許能更加全面地看問題,彌補我們的不足。另一類是與自己研究方向或專業(yè)不同的人群。他們所學的知識,日常耳濡目染的內容與我們大不相同,通常能為我們提供另一種邏輯形式來思考問題。這樣多角度地進行思考和訓練,同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閱讀疏導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自我疏導更是離不開閱讀。所謂閱讀疏導法,顧名思義,就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手段,使自己在讀書中有所領悟、有所完善、有所改變,從而達到疏通、引導自我的一種方法。長期以來,大學生只重視閱讀的數量,卻忽視了閱讀方法的總結以及閱讀與自身的聯(lián)系。所以,在今后的閱讀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閱讀要分門別類。以往我們讀書都是拿來就讀,無論什么題材什么內容都讀,這樣做是不對的。閱讀要分清所讀書目的類別、所屬的領域,對于我們需要閱讀的書籍,就按照計劃將這一部分內容都吃透,讀完這一部分再展開下一部分,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利于知識的整合,也不利于系統(tǒng)地擴充我們的知識面。
第二,閱讀要注意聯(lián)系自身。讀書時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想法,將作者的思想與自身的觀點相對比,找出自己觀點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取長補短,趨利避害,盡量提高每一本書對自己的幫助。
第三,閱讀要多思考、多質疑。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書中的內容不可盡信。在閱讀中,我們要注意邊讀邊想,判斷作者觀點、立場、思想與自己的有何異同,為什么產生這種異同以及如何對待這種異同。這樣才利于我們把書中的內容吃透,真正做到為我所用。
想要真正發(fā)揮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將自我疏導的方法切實貫徹下去,將自我疏導潛移默化成意識形態(tài)的一部分,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多學習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自我的提升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動有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斯亍ね欣?當下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耿俊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機制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1):113-115.
[4]佘雙好.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03):89-93,98.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