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英國恐懼癥專家、精神病學專家伊薩克·馬克斯給我們講述了他的一個患者的故事。一天,這名患者坐車去旅行,當他在看一張蛇的照片時,突然發(fā)生了車禍,之后他便患上了恐懼癥。他怕的是什么?車嗎?不,是蛇!
似乎當我們有權“選擇”將哪樣事物作為恐懼的對象時,我們的恐懼總會選擇最自然、最原始的能造成恐懼的事物。這便是集體潛意識的力量。進化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自然選擇對人類的生存、恐懼及恐懼癥的存在起了一定的作用。因為恐懼癥的刺激源與一些曾經對我們的祖先構成潛在威脅的事物或者情境有關,比如:動物、黑暗、高度和水等。
在科技發(fā)達的現代社會中,很大一部分自然生物或環(huán)境已經在人類的掌控之下:危險的動物被關進籠子里,高臺或懸崖邊都安上了欄桿,如今它們已經不像以往那樣危險了。但是這些關于危險的記憶還是留存下來,留存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
因此,巨大的恐懼應屬于人類的“基因庫”。它敦促人們避開危險的場所,從而幫助我們成功生存下來。
我們在人的身上作了研究。我們給志愿者展示一些圖片,其中一些與人類懼怕的事物有關(如:蜘蛛、蛇等),其他則是一些非恐懼源的圖片(如:鮮花、蘑菇等)。實驗員事先和志愿者講好規(guī)則,在實驗時,工作人員隨機抽取圖片中的一張給志愿者看,看圖片的同時可能會給志愿者一次微小的電流沖擊。之后實驗員問志愿者,哪些圖片的出現最常伴隨著電流沖擊,幾乎所有人都回答是蜘蛛或者蛇的圖片;但事實上,伴隨著電流沖擊而出現的鮮花和蘑菇圖片的數量同蜘蛛和蛇的圖片的是完全相同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人類總是下意識地將不愉快的感覺與環(huán)境中某些儲存在人類腦海中、并被貼上危險標簽的事物聯系起來。恐懼就是利用了這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