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啤酒:“凡人的飲料”

      2018-08-03 05:46:52宗爭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關(guān)鍵詞:喝啤酒啤酒德國

      文_宗爭

      在德國待了大半年,自然要嘗試下德國特產(chǎn)——啤酒。德國啤酒歷史之悠遠(yuǎn),品類之繁盛,冠蓋寰球。旅居德國,不談?wù)勂【朴悬c不像話。

      不過,倒是很奇怪,我遇到的在德國旅居的中國朋友(以留學(xué)生為主),大都不勝酒力,對啤酒也不太感興趣,我不能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有效的經(jīng)驗。世界杯期間,我在超市買了一打啤酒,拎著回公寓,一路上,不少德國人眼神異樣,沖我頷首微笑,大概我在他們眼里,成了少見多怪的“東洋鏡”。我沒有機會向他們解釋,中國人喝啤酒的名聲和能力,絕對超乎他們的想象。

      山東人和啤酒

      我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在山東,啤酒曾經(jīng)是一種比水還便宜的飲料。我六七歲的時候,晚飯之前,便要幫父親去街市上打酒。打的酒其實就是啤酒,那時候,扎啤一塊錢一大杯,一塊五可以買兩杯,真真是比瓶裝礦泉水還便宜。扎啤可以帶回家,用扎啤杯把啤酒從酒桶里接出來,直接倒在塑料袋里,拎著就走。

      美其名曰“扎啤”,準(zhǔn)確地說是“鮮啤酒”,也就是不經(jīng)過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這種鮮啤酒在市場上通常是儲存在塑料保鮮桶和不銹鋼桶內(nèi),利用桶本身的保溫功能來保鮮,所以清涼可口,價格便宜。而真正意義上的“扎啤”則是通過使用專業(yè)加工設(shè)備及特殊工藝除菌以達(dá)到啤酒的生物穩(wěn)定性,運輸過程中必須用冷藏車,銷售的時候則必須依靠制冷裝置和增壓裝置保存,成本自然也更高。

      那時候,濟南的街頭,光膀子小孩兒拎著個塑料袋給家里打酒,是一道風(fēng)景。這事兒聽起來倒是頗有幾分古風(fēng),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魯迅筆下烏鎮(zhèn)的幾角紹興花雕。但其實,這二者之間差異巨大,烏鎮(zhèn)的那幾角酒,許是灌在竹筒里,其實也就是嘗嘗鮮,潤潤喉,喝多喝少自己知道。一兜子啤酒,一目了然,透露著一股彪悍。孩子打酒,理直氣壯,似乎帶有向成人社會邁進(jìn)的意味,絕對比打醬油有面子。

      父親其實不勝酒力,喝不了幾口,他只是本能地喜歡這個形式而已,剩下的酒不舍得浪費,多數(shù)被我喝了。以后他越喝越少,此消彼長,我的酒量就這么被培養(yǎng)起來了。

      未成年人不應(yīng)飲酒,這絕不應(yīng)推廣。但這確實是齊魯文化的一部分,孩子的滿月酒,不僅是成年人的盛宴,對于這位降臨人世方滿一月的小壽星來說,也必須要有新的嘗試。不管孩子是否情愿,是否哭鬧,家中的長者一定會把蘸著幾滴白酒的筷子頭硬塞到孩子的口中,孩子后續(xù)的反應(yīng)毫不重要,反正這個節(jié)目必然會引來喝彩,將宴會推至高潮。這種味道埋藏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可能在十幾年后才能爆發(fā)出來。

      在酒桌上,山東人喝啤酒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件起跳”,也就是上酒桌,至少要喝完12瓶啤酒,來者不拒,童叟無欺。啤酒開始在中國普及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時候物質(zhì)貧乏,很少有箱子,一般是用成本極低的尼龍繩將十二瓶啤酒綁扎在一起,就叫一件。后來到了成都,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個“一件”的數(shù)量級,從12瓶變成了6瓶,無形中削減了一半,能喝“一件”,似乎也無法顯示個人的酒量了。

      一兜子啤酒,一目了然,透露著一股彪悍。孩子打酒,理直氣壯,似乎帶有向成人社會邁進(jìn)的意味,絕對比打醬油有面子。

      “凡人的飲料”

      我與啤酒的緣分似乎不是偶然。1897年11月,青島被德國人占領(lǐng)。1903年,德國人和英國人在青島登州路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啤酒廠“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山東人愛喝啤酒,恰恰是因為啤酒是自這里傳入中國的,當(dāng)然,最早的啤酒廠并不在青島,而是1900年由俄國人在東北建立的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廠,只是產(chǎn)量和傳播效力都小一些。

      而為了這種“洋飲料”,甚至生造了一個漢字來命名——20世紀(jì)以前,中文里并沒有“啤”這個字。啤酒剛剛傳入國內(nèi)時,名字并不是叫啤酒,而是叫皮酒。這名字今天聽起來真古怪,有點驢皮阿膠的意思。原因倒是很簡單,就是音譯沒找到好字(或者故意不選好字)。啤酒在德國稱“Bier”、英國稱“Beer”、法國稱“Biere”、意大利稱“Birre”。據(jù)考證,啤酒一詞源于拉丁語“BIBERE”,意思就是“喝”。

      康有為西游德國的時候,稱“慕尼黑”為“貓匿”,且盛贊“貓匿皮酒”,不知前后文的,根本猜不出他在說什么?!叭斩【乒厩鄭u股份公司”投產(chǎn)后,啤酒日益為國人所接受,名稱相應(yīng)地也做了調(diào)換。由于啤酒主要原料為大麥芽,而中醫(yī)認(rèn)為,五谷皆可健脾,所以,青島人就把“皮酒”改稱為“脾酒”。1922年出版的《青島概要》中,最早出現(xiàn)了“啤酒”兩個字,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有“麥酒俗稱啤酒”的內(nèi)容。

      啤酒在中國的流行,或許在后來蔣介石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中找到些端倪。由于工業(yè)化進(jìn)程,水源受到污染,農(nóng)耕時期直飲井水的方式已經(jīng)變得不再安全衛(wèi)生。中國人熱衷于“喝熱水”的習(xí)慣,即源于這一運動,其實時間并不是很長,并非什么“傳統(tǒng)”。啤酒釀造工藝對水質(zhì)的要求頗高,飲用啤酒,其實就是間接飲用純凈水。在記者圈有個不宣之秘,因差旅而赴異地,必先招呼幾瓶當(dāng)?shù)刈援a(chǎn)的啤酒下肚,以適應(yīng)當(dāng)?shù)氐乃?,避免水土不服?/p>

      啤酒源于美索不達(dá)米亞平原,人類最早的釀酒記載出現(xiàn)在六千年前,記錄這一活動的是蘇美爾人。蘇美爾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包括南美索不達(dá)米亞和古巴比倫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伊拉克地區(qū)。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蘇美爾帝國消亡之后,巴比倫人成了這里新的統(tǒng)治者。巴比倫文明是從蘇美爾文明中衍生出來的,巴比倫人對啤酒也是非常推崇。歷史學(xué)家考證后認(rèn)為巴比倫人曾經(jīng)釀造過二十種以上的啤酒。后來,巴比倫人還把啤酒出口到了埃及。巴比倫最為經(jīng)典的法律典籍漢謨拉比法典,便有按照等級制度建立的啤酒配給制度:普通階層允許每天兩升啤酒,公仆可以允許三升啤酒,而僧侶和特權(quán)階層則可以允許五升啤酒。

      在埃及人之后學(xué)會釀造啤酒的是希臘和羅馬人,且在葡萄酒沒成氣候之前,啤酒一直是地中海地區(qū)最受歡迎的酒精飲料。但到了羅馬帝國時期,葡萄酒成為了酒神巴克斯的飲料,而啤酒只能在葡萄不能種植的偏遠(yuǎn)地區(qū)才能釀造,古羅馬人把啤酒看作是野蠻人的酒。中世紀(jì)顯然承繼了古羅馬對于酒精飲品的尊崇。按照日耳曼史詩的說法,葡萄酒是給上帝喝的,啤酒是給凡人享用的,而蜂蜜酒則是給死人喝的。

      當(dāng)然,凡人的飲料才是最流行的。中世紀(jì)后期,黑死病流行,啤酒反倒是因其純凈的水質(zhì),成為了最安全的飲用水,救了很多人的命,因此也被稱為“上帝之水”。莎士比亞在《冬天的故事》這樣寫道:“一夸脫啤酒能頂國王一道菜!”

      為了保證啤酒的質(zhì)量和信譽,德國巴伐利亞公爵維爾遜五世在1516年頒布了《德國啤酒純凈法》(das Reinheitsgebot),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部食品法規(guī),它規(guī)定德國所有自行釀造的啤酒,只能使用啤酒花、大麥、酵母和純凈水作為原料,不允許放入任何人工添加物。德國啤酒的品質(zhì)因此得到保證,直到今天。

      然而,世界上最能喝啤酒的并不是德國人,而是捷克人。捷克的啤酒消費量高居世界榜首,相當(dāng)于平均每人(包括婦女兒童)每天一瓶啤酒。

      據(jù)說,當(dāng)年評選世界啤酒之都,捷克首都布拉格,僅以一票之差,惜敗于慕尼黑。捷克是皮爾森啤酒的發(fā)源地,論對啤酒的貢獻(xiàn),絲毫不遜色于德國人。據(jù)統(tǒng)計,世界人均啤酒占有量22L,捷克、德國、愛爾蘭以高于100L的啤酒消費量遙遙領(lǐng)先其他各國,歐美國家普遍在80L左右,而中國的啤酒消費量僅為17.5L,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見洋啤酒在中國并不受待見。

      中國人雖然不喜喝啤酒,但啤酒產(chǎn)量卻非常驚人。1979年后我國的啤酒工業(yè)每年以30%的高速度增長,到1988年總產(chǎn)量達(dá)656.4萬噸,僅次于美國、德國,名列第三;1993年總產(chǎn)量突破1400萬噸,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啤酒總產(chǎn)量實現(xiàn)2386.83萬噸,結(jié)束了自1993年以來連續(xù)九年的世界第二,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位。不過中國人口基數(shù)大,平均下來,便寥寥無幾了。

      啤酒“中國化”后

      在德國,喝啤酒是一種隨意簡單的消遣方式,不一定非要佐餐,甚至并不用來佐餐。佐餐更多的是紅酒、白葡萄酒、香檳或氣泡酒之類,用來化解膩味。

      從冰啤酒到煮啤酒,是中國人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造,或許應(yīng)該讓德國人來嘗嘗。

      德國人更喜歡街邊一坐,喝上一杯,然后繼續(xù)工作或上路。他們喝啤酒,并不需要就著一碟花生米或胡豆,或者一盤紅油豬耳,啤酒如咖啡、茶一樣,就是純粹的飲料,單純地飲用,只是走累了或口渴了,一個歇歇腳的由頭。

      中西文化大不同,潮汕人講“茶三酒四踢砣二”,中國人喝酒,得有人氣,一人喝,容易生悶氣,喝酒要湊熱鬧,不熱鬧便不成酒局。啤酒,這種外來飲料,在中國更具有象征意味,因為酒精度數(shù)低,以至于根本沒有人把它當(dāng)成真正的酒。“對瓶吹”便是體現(xiàn)豪邁的一種方式,最不勝酒力的人,至少也能喝幾杯啤酒。啤酒甚至成為一種逃避“白酒”的方式,表示出對酒局的尊重,掩飾自己不勝酒力的事實。

      中國的飲食文化,飲饌不分離,啤酒自然是佐餐的,無法想象“干喝”的情況。喝啤酒,必須和燒烤、“擼串兒”“麻小”(民間對麻辣小龍蝦的簡稱)結(jié)合在一起,朋友相聚,吃喝是個熱鬧,否則便沒有吃喝的意義。

      這種對外來文化的“中國化”還不止如此。在中國的任何一家餐館,當(dāng)你點要啤酒時,都會被服務(wù)員問詢,要常溫的還是冰凍的,而在歐洲的所有國家,你根本就沒有這種選擇的權(quán)力。要知道,啤酒的最佳飲用溫度是7℃到9℃,啤酒不夠涼,便失去了風(fēng)味,Cold Beer是唯一的選擇,不管是炎夏還是寒冬,冰涼的啤酒都是不二之選。

      西方人對生冷食物的適應(yīng)甚至熱愛,絕非中國人可比,當(dāng)然,中國人對熱食的熱衷,很可能也是近代化所產(chǎn)生的一種“誤讀”。至少我在德國旅居的一年,已經(jīng)完全適應(yīng)了各種生食。但讓中國人舍棄熱食,還是非常困難的。冷熱交替的飲食方式,并不適合中國人的腸胃,溫吞吞的常溫啤酒,也是中國化的產(chǎn)物。

      許多年前,我在成都,第一次喝到“煮啤酒”,一種在啤酒中添加紅棗、枸杞、冰糖和醪糟,一并煮開的熱飲,口味奇特。從冰啤酒到煮啤酒,是中國人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造,或許應(yīng)該讓德國人來嘗嘗。

      啤酒不僅可以煮,還可以入菜,這怕是啤酒發(fā)明者意想不到的功用。取光鴨半只,焯水瀝干,再佐以香料翻炒至出油,轉(zhuǎn)至砂鍋,注入啤酒2瓶,倒入八角、桂皮、草果、茴香籽、陳皮、干辣椒和姜片攪勻,加蓋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燜煮,最后加入魔芋條、青椒塊等繼續(xù)燜煮,調(diào)味出鍋,便是著名的“啤酒鴨”。亦可用類似的手法,燉雞、燜燒牛肉、蒸魚、炒肉,啤酒中的酶能使肉中的蛋白質(zhì)迅速分解,令肉質(zhì)更加嫩滑爽口。

      “喝了再寫,醒了再改”(Write drunk, edit sober.)——你也許聽過老酒鬼海明威這句名言,或許此刻,我最應(yīng)該做的,就是喝上一杯……

      猜你喜歡
      喝啤酒啤酒德國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國豹2號
      軍事文摘(2023年3期)2023-02-21 13:09:26
      我們在德國怎么扔垃圾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30
      好想好想喝啤酒
      在德國喝啤酒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6
      《啤酒》
      流行色(2018年10期)2018-03-23 03:36:24
      德國棄煤的煩惱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11
      哼哼豬買啤酒
      陽朔啤酒魚
      山東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把第一部iPhone 6丟進(jìn)啤酒
      罗城| 丽水市| 阜南县| 龙南县| 漯河市| 赤水市| 达孜县| 遂宁市| 元谋县| 图木舒克市| 富川| 固始县| 新乡县| 凭祥市| 云梦县| 本溪市| 广宗县| 台中市| 左权县| 康乐县| 甘肃省| 大英县| 靖西县| 友谊县| 托克逊县| 溆浦县| 秀山| 都江堰市| 临邑县| 深泽县| 筠连县| 尼木县| 罗山县| 富裕县| 潜山县| 嵊泗县| 淄博市| 贵定县| 福清市| 甘孜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