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軍
偶然翻書,忽然看到一個聞香識人的典故。宋朝時有一隱士,他結(jié)廬于青山綠水間,家藏萬卷書,一身染有暖香氣息。有一天,他遠(yuǎn)行去訪其故友,剛走近故友門前,故友已開門出迎,并微笑言道:“遠(yuǎn)聞清香,而知君已至矣!”
這就是知己。
世間那些氣味相投之人,觀其容,聞其香,聽其音,察其意,即可引為知己,彼此惺惺相惜,樂趣無窮。遙遠(yuǎn)的古代,一個靜夜,俞伯牙在荒野之中彈琴一曲,初遇的鐘子期聽之,即知其琴音之境:“巍巍兮志在高山,”“洋洋兮志在流水?!庇岵@嘆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意思是說,真好,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樣。于是,俞伯牙與鐘子期成為知音,后來,鐘子期死,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從此不再彈琴。
這就是知己。
其實(shí),彼此相看的一輪明月,彼此感受的一縷清風(fēng),彼此傾聽的一聲琴音,彼此展開的一卷書冊,只要心意相通,皆可以此成為知己。群山含黛,歲月靜好,濃淡遠(yuǎn)近,總是相宜。這就是知己的境界。世間有如此美好的相遇,即使不語,即使只看一眼,彼此的心里就是暖意融融,心底便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蓮花。
成為知己,從此便是彼此相遇如初見,從此便是你我重逢似故人。
靜好的光陰里,彼此共賞一棵開滿鮮花的樹,花的清香,就撒滿了雙眼和心田。
溫暖的日子中,知己彼此對酌,一盞清茶,茶香裊裊,茶的香溢滿唇齒之間,可解人生旅途中的勞頓之苦,更可以清心。
成為知己,聽君一席話,便會真的勝讀十年書。與君無言相對凝望,如日月交相輝映,光彩熠熠。
讀《紅樓夢》,看到這部書里寫到薛寶釵天生有熱證,依著癩頭和尚的藥方制成的冷香丸可以醫(yī)治。這也是暗示薛寶釵看似完美,平日里能夠左右逢源,實(shí)則是內(nèi)心冰冷之人。薛寶釵的冷香與林黛玉天生的身子能彌漫出的暖香截然相反。林黛玉雖然不完美,多愁善感,然而她以真性情示人,單純熱情,率真可愛,而且敢愛敢恨。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愛,其實(shí)是互為知己,賈寶玉也從林黛玉的袖中聞得一股暖香,聞之而醉魂酥骨。
這是知己之香。
人在紅塵,最是銷魂處,莫過于得一知己,莫過于和心里牽念之人攜手人間,看詩意闌珊。
知己在一起,情深而不語,不語也深隋。
清晨,一起凝望旭日東升,朝陽燦燦,同看鴛鴦戲水,蝶舞蹁躚。夕陽西下,共看落日余暉,斜陽灑金,鴻雁雙飛燕雙宿,惺惺相惜不分離,幽幽暖香醉心田。這是情侶知己的幸福情境。
若得一知己,相知長相伴,笑看一江春水暖,也是不枉此生了。
其實(shí),知己何必曾相識?知己不必曾相識,貴在相知,貴在彼此懂得。
古人說,心有靈犀一點(diǎn)通,而知己,則是心有靈犀不點(diǎn)也通了。
心靈相通,知君已至。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