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條款的瑕疵

      2018-08-06 12:03:22劉安豪
      魅力中國 2018年12期
      關鍵詞:見義勇為改善建議民法總則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第184條在總結立法和司法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規(guī)定了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相比于外國關于見義勇為的相關規(guī)定,加上我國對見義勇為缺乏相應的司法解釋,該條法律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面臨中許多問題。本文在理解見義勇為概念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社會實際狀況,試分析該規(guī)定所存在的瑕疵,并提出相應改善建議,以達到完善該規(guī)定的目的。

      關鍵詞:見義勇為;責任豁免;瑕疵;改善建議

      一、見義勇為的概念

      《論語·為政》中有這樣的記載:“見義不為,無勇也”。不同學科關于見義勇為都有其獨特的理解。從文義解釋的角度,見義勇為是指“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注重的是行為人高尚品質;從法學的角度,盡管現(xiàn)存法律并未對見義勇為的概念做出明確的界定和闡釋,但不少法學學者認為,民法學范疇所稱見義勇為,是指自然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為了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在緊急情況下采取的危難救助行為。[1]這種觀點有其合理之處,但是不夠準確,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條款的瑕疵

      (一)救助者具有無限制的豁免權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既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更是經(jīng)濟學中研究問題的一個基礎而又典型的方式,現(xiàn)試通過博弈論從經(jīng)濟法學的角度來論證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條款的弊端。

      模型一:基于民法總則關于見義勇為規(guī)定的前提,救助人與被救助人的收益情況分析。

      假設:①救助人在實施救助時,適當謹慎的成本為1,不謹慎的成本為0;被救助人在被實施救助時,適當謹慎的成本為1,不謹慎的成本為0。②救助人和被救助人都不適當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100%,成本為10;救助人和被救助人都適當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0%,成本為0;其中一方適當謹慎而另一方不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50%,成本為5。

      救助人和被救助人的收益情況如下表:

      被救助者/救助者 適當謹慎 不謹慎

      適當謹慎 -1;-1 -6;0

      不謹慎 -5:;-1 -10;0

      根據(jù)該收益表分析,當被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時,救助者適當謹慎的收益為-1,不謹慎的收益為0,所以救助者選擇不謹慎;當被救助者選擇不謹慎時,救助者適當謹慎的收益為-1,不謹慎的收益為0,所以救助者選擇不謹慎。綜合來看,不管被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還是不謹慎,救助者都會選擇不謹慎來保證自己的收益最大。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民法總則規(guī)定見義勇為者造成損害不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救助者一直處于不謹慎的心理態(tài)度,而被救助者本就處于相對弱勢的情況卻還要保持適當謹慎的心理態(tài)度。

      模型二:基于民法總則關于見義勇為規(guī)定的前提,并區(qū)分是否具有重大過失,救助人與被救助人的收益情況分析。

      假設:①救助人在實施救助時,適當謹慎的成本為1,不謹慎的成本為0;被救助人在被實施救助時,適當謹慎的成本為1,不謹慎的成本為0。②救助人和被救助人都不適當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100%,成本為10;救助人和被救助人都適當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0%,成本為0;其中一方適當謹慎而另一方不謹慎的情況下?lián)p害發(fā)生可能性為50%,成本為5。

      根據(jù)該收益表分析,當被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時,救助者適當謹慎的收益為-1,不謹慎的收益為-5,所以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當被救助者選擇不謹慎時,救助者適當謹慎的收益為0,不謹慎的收益為-5,所以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綜合來看,不管被救助者選擇適當謹慎還是不謹慎,救助者都會選擇適當謹慎來保證自己的收益最大。于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見義勇為者造成損害時,以區(qū)分是否存在重大過失來判斷其是否應當承擔責任,能夠激勵見義勇為者在實施救助過程中始終保持適當謹慎的心理態(tài)度,不僅能夠降低損害發(fā)生的可能性,更好的保護被救助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性權利,更能夠保證救助者與被救助者處于平等的地位,更好的貫徹民法主體平等的原則。

      (二)救助者主體范圍過于寬泛

      基于《民法總則》第184條的規(guī)定,任何公民都可以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然而可想而知,基于這樣的規(guī)定會造成一系列不合理的狀況。例如:一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他人處于危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但由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事物價值判斷存在誤區(qū),可能會為保護其利益而對受助人甚至第三人的更重要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這并不是法律所追求的價值取向;再如,一個身患特殊疾病的病人需要幫助,而一個完全沒有醫(yī)療常識的人實施了救助行為,卻因為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而對受助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更嚴重的損害,這顯然也是有違《民法總則》立法目的的。因此,對于《民法總則》第184條規(guī)定的不承擔責任的見義勇為主體資格應當根據(jù)不同情況作出具體的界定和限制,才能更好地達到維護受助者合法權益的目的。

      (三)受害者所受損害性質不明

      《民法總則》只是對“救助者對受助者實施緊急救助時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作了概括性地規(guī)定,卻未對該損害的性質作出界定。從法理上看,法律上所謂的損害應當包括人身、財產(chǎn)損害兩部分。人身損害的程度無法以財產(chǎn)性標準來認定,更無法用經(jīng)濟性賠償來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因此,救助者對受助者造成的人身損害和財產(chǎn)損害應當區(qū)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但立法者似乎并未對這個問題考慮周全;同時,在未明確區(qū)分該損害性質的情況下,不排除救助者持有“報復”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受助者的人身損害,與《刑法》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和過失致人重傷形成競合,從而導致該法律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面臨眾多問題并難以施行。

      (四)第三人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法律上的見義勇為通常要求情況緊急,而在救助過程中救助人往往專心于解決受助人的麻煩與困難,很難顧及到第三人,因此可能對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是我國《民法總則》只規(guī)定了救助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情況,對于救助人對第三人造成的損害并未涉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個前提就是有法可依,但是法律并未對這種意料之中的情況作出規(guī)定,由此會導致司法實踐中的具體爭議無法得到妥善解決,不能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顯然是不符合我國《民法總則》立法目的的與價值追求。

      三、《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條款的改善建議

      (一)界定救助者主體資格

      界定救助者主體資格是適用法律的前提。界定救助者主體資格,不僅僅是從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進行限制,還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救助情況需要救助者具有不同的救助能力,例如只允許具有醫(yī)療常識的人實施醫(yī)療事故的救助行為,否則不構成法律上的見義勇為。對救助者主體資格進行界定之后,才能保證救助者具有正確的判斷力和足夠的能力去實施救助行為,才能更好的保護受助者的合法權利,達到《民法總則》的立法目的。

      (二)明確救助者豁免權范圍

      《民法總則》規(guī)定救助者對在緊急情況下自愿實施救助時造成受助人的損害不用承擔責任,其實賦予了救助者絕對的豁免權,救助者實施的緊急救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者避免了受助者的損害,但是救助者給受助者造成的損失與其得到的幫助并不一定是對等的。[2]明確救助者豁免權的范圍和前提,應當是救助者在實施救助行為時,除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以外,對受助人造成的損害不用承擔責任;同時,應當考慮救助者造成受助者何種程度的人身損害時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此才能平衡救助者和受助者的地位,更好地規(guī)制救助者的內在心理和外在行為,達到保護受助者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

      (三)保障第三人合法權益

      《民法總則》未對救助者造成第三人損害的情況作出規(guī)定,顯然是立法者對見義勇為過程中所可能形成法律關系的考慮不完全,盡管第三人并不是會出現(xiàn)在每一個見義勇為事件中,但是立法者應當在制定法律時對此種可能性作出預見。如果救助者在救助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了損害,應當由救助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并由受助者在獲益范圍內適當補償。[3]保障第三人合法權益能夠體現(xiàn)民法主體的平等地位,彰顯公平正義的法律價值。

      (四)規(guī)定國家補償請求權

      此處的國家補償請求權,是指救助者和受助者在見義勇為過程中受到損害時有向國家請求補償?shù)臋嗬?。與公權力相比,公民是處于弱勢的,在見義勇為的緊急情況中,救助者也處于弱勢地位,即使能夠獲得相應補償,但受助者的補償未必就能很好的彌補救助者所受損害,這時就需要得到公權力的救濟。[4]一旦法律規(guī)定了救助者享有國家補償請求權,既能保證救助者在實施救助行為過程中受到損害時能夠及時得到救治,也能從根本上使救助者因實施救助行為時受到極大損害甚至喪失勞動能力后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結束語

      法律的制定必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立法者要綜合考慮歷史文化因素、社會現(xiàn)狀、當事人心理態(tài)度以及所有合理可能性,才能制定出具有可實施性的法律,正因為法律制定對立法者的要求已經(jīng)足夠嚴格,我們才不能只看到其存在的缺陷。

      筆者堅信,隨著國家對“法治”的愈加重視,將會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法律工作者,他們將會具備更加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立法技術一定會飛速進步,法律體系定會逐漸完善,法律規(guī)定定會更好地保障我們的合法權利,從而建設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

      參考文獻:

      [1]楊立新,賈一曦.《民法總則》之因見義勇為受害的特別請求權[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7,25(3):133-144

      [2]徐晴. 見義勇為救助人造成損害的法律責任之反思[J]. 法制博覽,2017,(29):55-56

      [3]鄭在義.見義勇為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0,(3):144-151

      [4]但小紅. 見義勇為的民法保護——兼析《民法總則》第183、184條之規(guī)定[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5):94-96+99

      作者簡介:劉安豪(1996-),男,四川省資陽市人,民族:漢,大學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見義勇為改善建議民法總則
      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學業(yè)情緒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見義勇為行為中的民法學問題研究
      論見義勇為的民法定性
      公路設計應考慮的交通安全因素研究
      無權處分
      東方法學(2016年6期)2016-11-28 08:03:53
      淺談企業(yè)財務管理優(yōu)化新思路
      新時期強化林業(yè)重點工程資金稽查的思考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14:58
      從“見義勇為”到“見義智為”
      女子世界(2016年6期)2016-06-17 15:53:23
      “見義勇為”被開除
      特別文摘(2016年7期)2016-05-04 05:33:07
      民法總則的立法思路
      求是學刊(2015年5期)2015-09-11 01:30:27
      会理县| 崇左市| 青阳县| 广宁县| 兖州市| 灵石县| 彭水| 湾仔区| 平顶山市| 吉木乃县| 随州市| 沿河| 于都县| 武鸣县| 安溪县| 滕州市| 锡林浩特市| 金秀| 和硕县| 祁连县| 连山| 胶南市| 洞头县| 开鲁县| 武乡县| 宁城县| 衡东县| 鲁甸县| 大石桥市| 琼海市| 新乐市| 柳江县| 桑日县| 房产| 苗栗市| 玉门市| 蒙山县| 利辛县| 满洲里市| 特克斯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