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紅
摘要:高中語文是高中課程的基礎科目,其不僅會考驗學生學習技能,并且也是應試教育下的必修科目。高中語文因為其所在的教學背景有差別,學生學習的氛圍與模式也有所差異。高中語文作文在學生語文測驗中的分數(shù)比例較大。因此,作文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版塊。筆者會闡述高中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研究
高中語文教學與以往的教學形式存在實質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高中在高中一年級就開始籌備高考的相關事宜,語文教學也從該時段開始沖擊高考。面對這類情況,高中作文教學應該怎樣自處?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與學生的需求是否契合?筆者將在本文中分析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希望筆者的拙見能夠為同行業(yè)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狀況解析
(一)目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缺少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新是所有事物維持驅動力的關鍵,任意的缺少創(chuàng)新的社會實踐活動都是不存在。在各方面元素的作用下,當前高中語文教學模式還是以應試教育作為目標而存在的,而且大多數(shù)命題作文布置后,對審題、立意、選題與寫作文的模式與觀念來對其實施闡述。一部分語文教師會挑選閱覽的例文來鍛煉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這也致使高中學生形成固定寫作思維,大部分學生在寫作階段均會挑選相同的方法,無法體現(xiàn)出創(chuàng)造能力,這幾乎成為了通病。
(二)在高中語文寫作實踐中,一部分教師拘泥于文章體裁與結構,而忽略寫作內容,大部分學生也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作文的寫作,通常包含后記、題記、日志、小題目等模式;文章體裁的挑選受限于啟迪、訪問、戲劇、散文、小品、廣告等。這也致使高中學生在寫作階段重視文章體裁與結構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文章枯燥乏味,沒有情緒渲染。
語言是體現(xiàn)思維的,任意思維的形成無法脫離語言的影響單獨存在語言是平日里溝通的主要方式,高中語文教師應培育學生怎樣運用語言進行表述。然而,被各類元素制約,高中生僅重視語言美,進而致使立意被弱化,作文結構不清晰、選材不科學、結構凌亂等。
二、倡導高中作文教學的實用性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表現(xiàn)為能夠通過既定的方略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可以在不斷的練習后寫出好作文,并把握文章寫作的基本技巧,從而突破重難點。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并且在高考階段的作文寫作中派上用場。
例如,以實用性的教學理念為依托,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自身作文的獨到之處。例如:別具一格的開頭,能夠瞬間吸引閱卷教師的注意力;彰顯功力的結語也能讓學生的作文得到加分,為整體的作文框架的塑造以及構思定下基調。這類開始與結束都可以緊抓注意力的作文,獲得較高的測驗分數(shù)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教師以作文教學的實用性為入手點,將作文教學內容分解為細微的環(huán)節(jié)極為關鍵。比如,在作文的開題撰寫階段,教師應使用不一樣的作文題材,訓練學生的開題寫作能力,并監(jiān)督學生記錄學習日志,如此,學生的水平方可逐步提升。
三、加強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相比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創(chuàng)造力的倡導看起來是相矛盾的,然而這也是一個思想誤區(qū)。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是互為補強、互相影響。在每年的高考作文內,有亮點的文章頻繁出現(xiàn),并且還包含100分的作文。而這樣的作文究竟是怎么寫作出來的?其關鍵點就是創(chuàng)造能力,充滿創(chuàng)造能力的作文會讓閱卷教師眼前一亮,并且也顛覆了以往的作文寫作模式。然而該種作文也伴隨風險。如果寫就的作文主題明晰、論據(jù)充分、論點清楚,高分甚至滿分作文就能夠出現(xiàn);假如與上述狀況相反,那么得分低甚而零分的情況也容易出現(xiàn)。
所以,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階段,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要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籌劃。一些學生的寫作技能較強,并且有寫作天分,能夠把隱喻應用得入木三分,讓閱卷教師目不暇接。該種類的作文的潛能比較大,但是高考閱卷教師是不是認可,其實也充滿了變數(shù)。大部分教師有著這樣的觀點,就是該種類的作文在高考作文寫作中也許并不占優(yōu)勢——這是由于勞動強度極高的閱卷工作,讓閱卷教師形成了倦怠感,并未一詞一句地評判考卷。然而,創(chuàng)新性作文教學,就可以增廣學生見聞、拓寬學生眼界,更可以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里飛翔。所以,筆者以為,不可因噎廢食。如果創(chuàng)新性的作文在高考中無法被認同,依然是同學與教師喜聞樂見,其潛能也讓同學與教師認同,這也是提升學生作文寫作熱情的關鍵。創(chuàng)新類的作文寫作都可以任意揮灑,撰寫普通作文就更不在話下。
(一)培育學生的洞察力,在生活中找尋素材
寫作是感悟世界以及自我認知的流程,作文始終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所以,作文也是學生生命中的華彩篇章的映射,是對生命、對社會的體悟。教師應激勵學生走出校園、觀察生活、體會到生活的美好,進而累積更特別的寫作材料。而觀察的流程會反作用于學生,學生能夠從當中找到充足的寫作素材,通過與人與社會的溝通,記載自身的感悟,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認知。
(二)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氛圍
在作文教學階段,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極為關鍵。這能讓學生在身心完全放松的過程中學習,體會到語文作文教學的魅力與趣味。教師對學生的褒獎,能夠讓學生在寫作的階段更有動力,進而提高其寫作熱情與積極性。
(三)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在教學階段,教師要把優(yōu)質的作文在班里面?zhèn)鏖?,讓被表揚的學生充滿成功感,甚至把優(yōu)秀的作文發(fā)表在校刊或雜志上,來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讓學生的寫作水準大幅度提高。
綜上,從應對高考來講,高中語文教學應使用在生活中具備實際運用價值的模式,讓學生可以在短期內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而有打算往文學家方面發(fā)展的學生,創(chuàng)新性寫作必不可少。踏入社會后,學生的經(jīng)歷與其寫作的意向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只有通過自我磨煉,才能夠作出優(yōu)秀的文章。當然,我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還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胡小靜.善于發(fā)現(xiàn),學會思考——高中語文作文寫作活動有效策略簡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6):94
[2] 李麗.讓真性情灌注真語文——淺析高中語文作文的真情實感寫作[J].小作家選刊,2016,(10):211
[3] 石述樂.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高中語文作文講評課的實踐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5):37-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