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珍
摘要:近十幾年來,幼兒教育步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幼兒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在此基礎上尋找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寧夏
教育要面向世界,首先是面對全國,對邊遠省份幼兒進行教育是時代對教育的呼聲,而且幼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工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理應在教育上先行一步,開發(fā)幼兒的智力和潛能,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學習欲望,促使兒童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一、當前寧夏學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從現(xiàn)代幼兒園機構在我國的出現(xiàn)起,“小學化”問題就一直存在。其根本原因不是幼兒園本身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系統(tǒng)應試化傾向的產(chǎn)物,幼兒教育只不過是基礎教育應試壓力的向前延伸而已。幼兒園教育被人們稱之為“起跑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是每個家長不遺余力地把孩子送到各種輔導培訓班或幼兒園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教育內(nèi)容的動力。致使幼兒教育脫離了其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本質,而演變成了利益性的生存競爭的工具,更有甚者,與幼兒園直接對接的小學,其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入學的要求,成為各幼兒園競相模仿的對象,于是乎,幼兒教育就被視作了為小學作準本,幼兒教育也就變成了學前教育,孩子能寫多少個字、會背多少個英語單詞、會算多少位的加減乘除數(shù)學題,便成了幼兒園辦學水平的標志。
當前,我國正在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我區(qū)也出臺了堅決遏制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政策,“小學化”己成為教育理論界與實踐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2.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在幼兒早期的發(fā)展中影響極大,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的良好習慣、性格及態(tài)度的形成都會受到影響。但隨著我國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逐步提高,以及獨生子女居多的現(xiàn)象,導致孩子父母和孩子的祖輩對孩子過分溺愛,使孩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霸道任性的壞習慣,在幼兒園不懂與小朋友如何交往,這對孩子今后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另外,有的家長鼓勵孩子的方式習慣選擇物質獎勵,這雖然無可厚非,但家長必須明智的選擇采取物質獎勵的時間、地點、機會和方式,還要適當?shù)倪M行精神獎勵。因為一味地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孩子會對沒有物質獎勵的事情不想去做或灰心喪氣,這樣容易使孩子造成對物質的高度追求,扭曲孩子的健康心理。還有個別家庭依舊延續(xù)對孩子的嚴厲教育,對幼兒采用簡單生硬、粗暴的的方法,這樣往往使幼兒心胸狹窄、拘謹猥瑣、感情淡漠消沉,甚至養(yǎng)成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壞習慣,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重視當下幼兒教育的實踐研究,走出“小學化”教育的誤區(qū)。
我國在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啟蒙教育實踐中所積累的經(jīng)驗非常豐富,但最根本的一條經(jīng)驗就是采用適當?shù)姆椒?,在兒童可以接受的范圍?nèi),或者是游刃有余的范圍內(nèi)較早地通過識字、讀書等要求較高文化教育,特別是人文素養(yǎng)教育來開啟兒童的智慧,培育兒童各方面的素養(yǎng),以便為其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教其集中識字并進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年可認識一至兩千的漢字,然后再用半年的時間教其讀各種比較淺顯的書,同時背誦詩歌,識數(shù),計數(shù)等,這樣兒童到六七歲的時候就會在知識、能力、觀念、習慣等方面都有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發(fā)展基礎,對兒童以后良好的發(fā)展非常有利。這些都需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來決定其要不要教,而不是一味地“小學化”或一味地宣揚“兒童快樂成長”。另外,真正抓好幼小銜接有利于“小學化”問題的化解。這就需要制定政策,以實現(xiàn)幼兒園與小學的雙向銜接,而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向小學靠攏,單純的對幼兒園進行知識的禁止沒有意義。因為小學的標準不降低,幼兒園又無法提供拼音、識字、算數(shù)等知識,那么尋找社會上的興趣班和學前班便成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的熱衷選擇。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規(guī)范小學招生程序,取消圍繞小學招生開展的各種形式的考核、面試、測試等選拔性的考試,小學低年級也要加強與幼兒園的銜接,采取“零起點”教育,從最基本的認知環(huán)節(jié)開始教育學生,這樣才能鏟除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滋生土壤。
2.轉變家庭教育方式,全面培養(yǎng),健康發(fā)展
家長對幼兒的愛要適當,要愛得合理,愛中有教,教中有愛。愛孩子也要有講究,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到了,因而獲得了父母祖輩的愛,這樣才有教育意義,才會使孩子體會到愛的價值和愛的真實。不能給孩子提他們達不到的過高的要求,比如讓一個資質平庸的孩子一定要名列前茅,這就是不合理的要求,其結果是不但不能實現(xiàn)家長的愿望,還會因此疏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從全面發(fā)展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堅持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的精神等。如日常生活中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兒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并恰當予以表揚以示鼓勵,要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不能給孩子錢財?shù)荣F重的東西作為獎品,也不能過于頻繁獎勵,避免使幼兒從小形成“物質高于一切”的心理;當幼兒在做某件事情時因為某種原因而想半途而廢時,家長就要及時的給予督促和鼓勵,使他們堅持把這件事情做好;在和小朋友玩?;蚝献鞯臅r候,盡管遇到自己不高興的事,也要顧全他人的感受或服從集體的要求,而不能憑自己的好惡說話辦事,這樣就能使他們的智力得以正常的發(fā)揮,性情得以健康發(fā)展,為他們今后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奠定基礎。家長對幼兒要寬容教育,加強溝通,主動耐心傾聽孩子的述說,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培養(yǎng)孩子分析思考的能力。
結語: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幼兒教育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不斷實踐、學習和總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政府指導下,我國公辦幼兒園為各地區(qū)適齡兒童進一步提供了基礎性的教育保障,民辦幼兒園、托管班等社會辦學力量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為城鄉(xiāng)更多幼兒的教育提供了便利,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公辦幼兒園的缺失。我國幼兒教育課程設置日趨完善,各幼兒園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幼兒保健措施,幼兒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正在發(fā)生轉變和更新,教師和家長都更注重對幼兒能力、興趣的培養(yǎng),然而,隨著幼兒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幼兒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就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予以重視和關注,需要我們幼教工作者深入研究幼兒教育的有效方法,大膽改革,努力創(chuàng)新,全身心地做好幼教工作。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2]廖其發(fā).借鑒傳統(tǒng)、全面創(chuàng)新---關于根本改進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培養(yǎng)質量的思考[C].“學校變革與教師發(fā)展:歷史、理論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