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摘要:教學的方式,由于人數(shù)多,基礎差,學生的聲樂知識幾乎是空白的。而要聲樂課在學前教育專業(yè)中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低年級的聲樂教學一般都是采用集體使學生對聲樂知識的理解、接受變得容易,并解決學習中的困惑,提高學習質(zhì)量,增強學習聲樂的自信心,就必須在聲樂教學中有效地更好地采用多種“互動與交流”的方式。
關鍵詞:幼兒;聲樂;教育
一、課前熱身運動是課堂的前奏,他的兩大特點:自由性和體驗性。
課前的互動和交流是在課堂以外的時間和空間里進行的,學生可以自由地和教師交流,沒有緊張的心理,教師也可以隨機地在交流和互動中進行自由提問,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因此,課前的交流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學習空間,教師可以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有限的時間里精心設置互動和交流的內(nèi)容及實施的方案,利用富有趣味性故事、談話或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電子、音響設備及課堂環(huán)境的布置,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感受音樂。
總之,課前的交流和互動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這種自由、歡樂的歌唱前“熱身運動,為課間的歌唱教學奏響了一段很好的前奏。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在互動與交流中,能體現(xiàn)個性,明白了自己要唱好一首歌的不易和距離,增強了學習的欲望,并帶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心理走進聲樂課堂的學習中。
二、聲樂教學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聲樂藝術表現(xiàn)力的雙向活動。
師生間相互傾聽,互為主體,缺一不可。教師如何教、如何指導,學生首先都是通過傾聽教師的講解、示范、演唱進入聲樂學習的初步認識階段,學生在傾聽中辨別聲樂發(fā)聲的方法,在傾聽中模仿和學習正確的歌唱,在傾聽中辨別高音、節(jié)奏、位置、共鳴、情感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是通過傾聽學生的練習和歌唱,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困惑和錯誤。教師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等音像資料傾聽歌唱家們的演唱,開拓藝術視野。在練習歌曲的過程中、重難點之處也是通過多次的傾聽教師的示范,學生的練習、模仿等,來解決歌唱的各類問題。通過傾聽,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做到學生與教師實質(zhì)性的知識互動。這是聲樂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內(nèi)容。
三、聲樂教學是建立在平等、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
要使不良的因素轉變?yōu)榉e極的因素,教學中的互動與交流是實現(xiàn)良好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尋找他們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對條件差的學生以鼓勵為主不嫌棄,并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每班只有2到3位男生,在上課時他們總是低著頭坐在課堂的最后面,為了消除他們不平等的心理壓力,教師將他們調(diào)整到自己的身邊,上課時總是給他們送去鼓勵的眼神,在教學的內(nèi)容上也選擇了適合男女聲演唱的歌曲,在課堂個別抽查的過程中,選擇適合的調(diào)讓他們演唱。對五音不全,連張口的勇氣都沒有的學生,教師不是用眼神去斥責學生,用動作去制止學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他們,讓他們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敵人,只有戰(zhàn)勝自己才能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每個人的學習都是從不會開始的,只要努力就會獲得好成績,就能獲得美好的歌唱。
在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多用表揚、贊許的語言,哪怕是一個眼神和會心的微笑,也會讓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真正的信任,以便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消除過于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
四、情感互動是師生互動中的高層需求,是知識互動中的另一種高級形式。
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不容忽視,尤其在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聲樂基礎差使得教學組織顯得重要而艱難。因此,建立親密的師生情感互動與交流是教學過程的動力。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弦,保持溫和熱情的教學態(tài)度,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用鼓勵的眼神、甜美的微笑,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獲得全身心的放松,樂意與教師進行溝通,主動參與課堂的討論,積極的動腦、動口、動手,從中體驗和感受歌曲的演唱及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
要達到真切的情感體驗,教學就必須設計豐富的內(nèi)容,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造多姿多彩的情境,例如《小烏鴉愛媽媽》、《搖籃》、《大鞋與小鞋》等不同風格,不同內(nèi)容的歌曲進行歌唱訓練,這些歌曲短小、精練,音域也不寬,對剛學歌唱的同學來說容易接受,從中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還可以增加一些他們喜歡的流行歌曲和藝術實踐。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預留一點時間,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自我展示、相互評價、挑戰(zhàn)自我。在活動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滿足,師生可以根據(jù)歌唱作品的內(nèi)容一起進入教學內(nèi)容所規(guī)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互動交流來自于學生的課后反饋作業(yè)和課后輔導。
這是檢測課堂教學互動的第一關,這種反饋形式讓教師能更具體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要求。了解學生群體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對后面的教學提出更高要求,具體到可以將每一首歌曲的難點集中、匯冊。還可以使教師發(fā)現(xiàn)班級中的學習薄弱群體,以便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是對課堂互動的補充和彌補。
課后輔導就是將這些在聲樂學習中的薄弱群體組織起來,針對他們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疏忽了班級中的薄弱群體,容易導致這個群體的增大和教學負面因素加大。因為課堂教學是面對整個集體,而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由于他們有心理負擔,不敢開口歌唱,往往容易被忽視,因此,在課后的輔導中教師輔導的不僅僅是歌唱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明白學習的理念,增加他們的信心,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交流與互動的方案和要求。
總之,學生課堂互動與交流需要的滿足遠比純粹的知識、技能的學習來得重要的多,學生的課堂交流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是否能共同創(chuàng)建健康的課堂交往環(huán)境、有效的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