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蒂森
動物標本剝制術(shù)不適合膽小的人來做。它被公認為一門藝術(shù),制作動物標本的過程包括切割骨頭、剔除組織以及剖開耳朵和其他器官。剝好的獸皮通常要進行鞣制,固定在一個模具上,再縫合起來。制作標本的目的是讓動物保持其活著時的樣貌,用來進行教學或紀念一次狩獵活動。蒂莫西·博瓦德作為動物標本剝制師,在美國的洛杉磯縣立自然歷史博物館里保存了數(shù)不清的動物標本——但有些,他說,永遠不在他的工作范圍內(nèi):“我不會把我的寵物做成標本?!?b>——凱瑟琳·朱克曼
準備工作包括將獸皮刮薄——有時會使用刮刀,更多的時候則用去肉機。
手持式銼刀用來在塑料泡沫模型上塑造肌肉和其他身體結(jié)構(gòu)。
用來把刀片磨鋒利的必備工具。
玻璃假眼球歷史悠久,如今更加生動。
有些動物標本剝制師會先用黏土做一個模具,再用這個模具制作撐起獸皮的塑料泡沫模型。
用來測量標本或雕塑的部件。
用來去掉獸皮上的肌肉和脂肪。
精細的工作,例如整理羽毛,需要用到小工具,還有一雙不會顫抖的手。
大柄剪刀是剝離眼部周圍和其他難處理部位皮肉的最佳工具。
一只準備裝在模型上的紅冠亞馬孫鸚哥標本。
用來給裸露的皮膚重新上色。
鳥變干后用來固定羽毛。
鋒利的刀刃是剝皮的關(guān)鍵,它能將耳朵由里向外翻出,還能分開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