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芬芬
【摘要】“本色”即返樸歸真、洗盡鉛華、清水芙蓉……曾幾何時,語文已被異化得面目全非了,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已然找不到語文的影子了。老師怕上語文課,生怕課上沒有“花頭”,沒有“亮點”,缺少“理念”,因此,費盡心思創(chuàng)設的情境猶如“霧里看花”,使語文課失去了應有的韻味。筆者以為,語文教學就應該回歸語文本原,探尋語文本真,立足語文本位,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從語文的視角去解讀文本,用語文的方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關鍵詞】本色;本原;本真;本位
著名語文教育家顧黃初老師主張“把語文還給語文”,這無疑是給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課堂教學背景下,語文課堂脫離本位現(xiàn)象的一記當頭棒喝,它提醒我們,語文教學就應該回歸語文本原,探尋語文本真,立足語文本位,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從語文的視角去解讀文本,用語文的方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
“回歸語文本原”就是明確母語教育的基本任務,找準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位置。語文老師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語文課,語文課教什么、怎么教,思考這些問題,必須明確母語教育的基本任務。母語教育的任務不少,筆者認為,最基本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母語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母語的動力,提高學生運用母語的能力,然語文課程就是承擔母語教育基本任務的學科?,F(xiàn)下有太多老師把太多的精力花在探究語文教學的模式上,甚至到了形式主義的地步——著力于 “偽問題”或 “輕問題”的教學傾向,重表演輕實質(zhì)的教學傾向,經(jīng)驗主義或依賴主義的教學傾向等等。
曾經(jīng)聽過有位老師在教學《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讓學生把課文讀了一遍后,便提出學習要求: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可以表演,也可以分角色朗讀。學生一聽便開始行動——表演的同學嘻嘻哈哈,小稻秧在雜草面前的斗智斗勇成了嘻皮笑臉;蠻橫無理的雜草始終笑容滿面。這樣的教學,完全與文本內(nèi)容相背離,給學生以怎樣的認知和啟迪,可想而知。
其實,語文教學好比掘池,有人說圓形好,有人說方形好,“朝令夕改”,而對于池之所以為池的要素——水,卻鮮有人關注。語文教學中的水是什么?是對語文學科本質(zhì)特征的遵循,是對學生認知特點和身心需要的理解、尊重、滿足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沒有這些,就成了無水之池。
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把語文課上成音樂課、美術課、科學課、課外活動課,而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讀書,讓學生自己讀書,不“折騰”學生,這是一堂語文課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有嚴謹認真的學術操守,堅守本職的執(zhí)著追求,春風化雨的愛生態(tài)度。相反,拋開文本疏離語言,不管課堂讓人如何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都不能稱之為語文課堂教學。
那么,要回歸“語文本原”,首先,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這里的“材”,其一指學生的認知特點,要把“理解、尊重、滿足和提升”作為正在成長的學生的人性需求。其二指文本的個性特征,很多老師經(jīng)常忽略對文本語言的咀嚼和感悟,緣木求魚。尊重文本的個性特征,必須強調(diào)語言的人文性、工具性,尋求對文本的準確理解、深刻把握和獨到見解。其三指教師的教學特色,教師應該找尋自身的優(yōu)勢,得體自然地將之展示在課堂上,最終達到“特點、特征、特色”三要素和諧有機的結(jié)合。其次,教學要抓住語言不放?!罢Z言非下苦功不可”,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獨立的生命體,當立足文本,細致地揣度語言,由淺層次的表面語意深入到深層次的文本肌理,我們就有了扣問此獨特生命體的可能性,也獲得了與文本作者進行精神層面對話的資本。誠然沒有一個作者愿意讀者曲解或誤解自己的文字和本意,總是渴求更多的知音能夠讀懂從心弦上流淌出的琴音,因此,咬文嚼字的工夫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文本是文章內(nèi)涵的唯一載體,脫離對文本的涵詠品味,只憑主觀臆測而得出結(jié)論,也只是一相情愿的空想。
“探尋語文本真”就是探尋母語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實踐真實踏實的小學語文課堂。語文學科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有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有獨特的定位和個性,這便是語文的“本”。探尋語文的本真,上出語文課的語文味,就必須引導學生在文本語言中行走。語言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學科,有其自身特點,我們的母語,是世界各民族語言中最具有智慧,也最具鮮明特點的一種。從文字到篇章,從表達到結(jié)構(gòu),從聽說到讀寫,都和其他民族的語言不一樣。因此,我們有責任探尋母語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更有責任實踐體現(xiàn)母語基本特點的語文教育,而實踐的主陣地便是課堂。
我們常說:“語文教學應求真務實”。 目前的語文教學比較浮躁,忘卻了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模糊了語文教學的特征,而真實踏實的課堂應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努力追求的。筆者以為,真實踏實的課堂應是簡單的,薛法根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踏踏實實練基本功。我很贊成這種說法,也在自己的教學中努力達到這種境界。大繁至簡——教學內(nèi)容簡約,教學方法簡單,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繁縟的東西往往渾噩一片,老師講得費神,學生學得費勁,簡約往往是一種修養(yǎng),老師教得自如,學生學得自然。
有位老師在教學《黃河的主人》一課時,課前既沒有布置學生預習,更沒有對學生作個別交代,只是認真鉆研教材,設計教法,研讀資料,整合教學資源。課開始的幾分鐘,學生學得不太順利,磕磕碰碰,但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學生通過多次飽含深情的朗讀,慢慢隨文入境,從黃河的兇險、羊皮筏子的輕小、我的提心吊膽、乘客的自若幾個方面襯托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鎮(zhèn)靜、從容與機敏。整個過程跌宕起伏,高潮不斷。葉瀾教授曾說過:“在教學中,我們寧要其真實的錯誤,也不要其虛假的成功?!闭Z文課堂教學,是師生平等、互助的對話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是尊重和滿足學生精神訴求的過程;是預設、生成與創(chuàng)生的精彩演繹,是讓學生經(jīng)歷由不知到知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學習過程,并在這種漸進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與豐滿。
我們應該追求真實踏實并重、簡約而不簡單的課堂境界。真實而不缺乏內(nèi)涵,踏實而不流于形式,母語教學就能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把復雜的語文教學變成簡單的授予,就是一種簡約。簡約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我們應該在內(nèi)容教學上力求簡約藝術,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力求簡化卻又層層深入;在語言教學上追求簡潔精當卻又富有藝術。在真實、踏實、簡約的風格中追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讓語文教學把握本真,這一切都要求教師富有豐厚的教學修養(yǎng)和高超的教學藝術,需要教師做到讓學習融入自己的生活。
“立足語文本位”就是體現(xiàn)語文這門學科基本的特性,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的基礎價值。語文作為一門課程,它有著自己的課程目標,有著自身的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價值,有著自身的課程要求以及自身的評價方式。作為一門學科,它同樣有著體現(xiàn)自身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我們應該比較準確地把握這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我們也應較準確地把握這門學科的特點,它的習得規(guī)律,它的教學規(guī)律。我們應該運用體現(xiàn)這門學科特定的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它的課程的價值。當然,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語文學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則,就會越位,甚至會誤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氣種了別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種了別人的莊稼。這樣就很難理想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基本價值,其實,語文教學就是要教學生扎扎實實地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我在授完《北大荒的秋天》一課后,我認真進行了課后反思,看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成功做法,我遵循了“立足本位”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緊湊,教給了學生“品析詞句,升華情感”的學習方法。課堂上,我先用視頻播放北大荒秋天的美景,用情境激趣――發(fā)現(xiàn)美。第二步品嘗詞句――討論美,讓學生對文中重點段落品讀賞析,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第三步總結(jié)升華――贊賞美,讓學生仿寫美景。第四步發(fā)展創(chuàng)造――憧憬美,說出你想怎樣表達對北大荒秋天的喜愛。課堂上,學生的興趣是濃厚的,通過拓展,學生了解到了北大荒更多的知識,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有明確的要求: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學習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筆者認為:一堂真正成功的語文課,應立足語文本位,培養(yǎng)學生的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教師必須將本位意識貫穿語文課堂,讓語文與學生的生活相通、共融,真正觸及并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使他們對文本、對生活、對自己有著更深切的解讀,對生命有著更獨特更深刻的體驗。只有讓語文課堂立足本位,才能深刻地彰顯語文雋永的活力,才能讓語文成為滋養(yǎng)學生生命成長的心靈雞湯、精神家園;讓語文課堂立足本位,是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深切召喚!
黃厚江說:“本原,是目標和任務;本真,是規(guī)律和途徑;本位,是方法和效果。但本色不是守舊,本色不是倒退,本色也不是無為。本色,不排斥其他風格;本色,不反對創(chuàng)新;本色,更不放棄更高的追求。本色,是語文教學的原點,你可以走得很遠,但這里是出發(fā)地。”
“繁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色”——本色,是課堂存在的根基,是課堂美麗的極致。小學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 切實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課改的根本目的。突出主干,凸顯主體,理清主線,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把知識和技能教給學生,把興趣和快樂帶給學生,才是我們利用新課改的契機,構(gòu)建真實、踏實、和諧課堂的最好方法。我們走在語文教育的路上,千萬別讓“亂花”迷失我們的慧眼,我們呼喚新理念指導下本色語文教學,讓語文課堂更加真實而精彩!
[1]黃厚江.享受語文課堂——黃厚江本色語文教學典型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陳寶鋁.本色語文——追尋本色語文真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3]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4]汪潮.本色 簡約 和諧: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趨勢[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8(02).
[5]張蕊云.魅力語文 本真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13(z2).
[6]張愛萍.回歸語文本真[J].教育藝術:2014(09).
[7]劉云生.追問語文的本原性問題[J]. 語文教學通訊:2006(28).
[8]任建欣. 讓“回顧·拓展”承載本原——兼談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七》“交流平臺”的教學[J]. 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06).
[9]李冰霖. 堅守語文本位 打好語文基礎——試談新課標指導下的“雙基”教學[J].小學語文教學:2005(03).
[10]陳建先. 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J].小學教學參考: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