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素質(zhì)教育已成為當今教學的重點目標。為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學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意愿,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從現(xiàn)行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試探討在新課改下如何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31-02
一、現(xiàn)行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清晰
由于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不十分清楚,這就導致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無法把握住重點,從而導致課堂講解內(nèi)容無法很好的被學生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由于新課改的推進,教學形勢愈加多樣化,教師越來越重視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但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尺度,過分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反倒忽略了教學目標的設計,出現(xiàn)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
(二)教學方式陳舊
部分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在政治教學過程中仍是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即教師一人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陷入死記硬背和題海戰(zhàn)術當中,還會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節(jié)奏完全由教師進行主導,學生沒有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出現(xiàn)厭煩心理[1]。
二、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政治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及陳舊的教學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令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而想要從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那么就勢必要進行創(chuàng)新,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舍棄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來滿足學生日益復雜的客觀需求。
第一,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要給予學生的足夠的權利,使課堂擁有一定的開放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有重要比例,但不能走過去的老路,一味的進行講授式教學,不給學生自我成長的空間。教師要將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就會提高了。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有多樣性,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要準確把握自己的位置,在教學中運用何種教學方式均是由教師決定的。如談話法,即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的溝通達到教學效果;討論法,即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再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2]。諸如此類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有很多,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肯定自我,勇于發(fā)言,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愿。第三,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時必須考慮其綜合性。教學活動是教學工作中重點所在,教師是執(zhí)行教學活動的關鍵性所在,為符合新課改下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將提高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各項能力、加強學生的素質(zhì)三者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的提高。
(二)加強課堂管理
為了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課堂制度,學生作為建立制度的一份子自然樂于執(zhí)行。因為制度在制定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要求與需要進行制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從中可以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真正的做到制度的公平公正與民主,從而引發(fā)學生自覺遵守。有了學生的支持,教學有效性自然會得到提升。
(三)與實際生活相融合
高中政治學科,作為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其部分理論知識也較為抽象,學生很難真正的讀懂、理解,更遑論掌握、運用。針對此問題,高中政治教師應化繁為簡,讓政治知識走出課本,與實際生活想融合,如此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讓學生跳出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解高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教師可通過介紹生活當中真實的英雄人物或英雄事跡,讓學生們體悟何為人的價值?人的價值觀又是什么?從而引出價值與價值觀的概念。然后再舉例新聞事件,提出問題:“在這個事件當中,誰對社會提供的價值更多?為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說出自己的見解。如此一來,學生不但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書本中的知識,同時,因為貼近生活,更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時事政治教學
眾所周知,高中政治不僅要講授課本知識,時事政治亦是高中政治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教師可將時事帶入到日常教學當中,一是讓學生可以實時掌握國家政策,二是有助于學生提升政治素養(yǎng)[3]。讓學生在對時事政治的了解和分析當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同時組織同學進行交流探討,如此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政治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亦可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動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及政治教學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五)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因基礎不同、學習意愿強弱不同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自然有所不同。針對此種現(xiàn)象,教師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如此不但使學習水平好的學生“吃不飽”,同時使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讓各個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提升。簡單來講,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對水平好的學生進行提升練習,對水平一般的學生多多進行課堂提問,對水平較差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如此一來,不僅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更是大大的提升了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jié)語
總而言之,想要提升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政治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的弊端、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管理、讓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融合、開展時事政治教學,同時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此才能達到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切實優(yōu)化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白麗芳.新課程改革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8(26):145.
[2]賴海琴.淺談高中政治有效性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32):250.
[3]姜慧華.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對策探討[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