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泉
摘要:班級管理是一種藝術,尤其是作為小學老師,如何與學生處理好各種關系,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針對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提出了幾點合理的建議,即給學生應有的關懷、讓學生充分信賴、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值得小學班主任老師借鑒。
關鍵詞:班級管理;師生關系;全面育人;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是溝通學校、家庭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耙氩ト鲫柟獾絼e人心里,你自己心里必須要先有陽光?!睆氖掳嘀魅喂ぷ?,我時刻謹記這一點。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密切,是學生的心靈導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一、給學生應有的關懷
作為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fā)展的學生,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要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
一是關注有個性的學生。班主任應該及時了解這類學生的家庭情況,針對不同的家庭情況及時分析學生存在的潛在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快速走出思想的誤區(qū)。通常可以采用暗中觀察的方式,在眾多學生中尋找有個性的目標,再通過平時的交流深入了解情況,最后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采用鼓勵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對其進行溝通,勸導學生努力學習,改變現(xiàn)有階段存在的問題。
二是真正關心全體學生。作為班主任,學生發(fā)生的任何小事都要努力處理好,無論是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同學之間的交往上,只要學生在這些方面有疑惑和問題,班主任都應該盡力與他們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生在學習中和生活中都沒有未完成的問題,可以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對于老師的尊敬也會“更上一層樓”。
二、讓學生充分信賴
一是塑造自身形象,吸引學生。作為班主任,除了教好自己所授課的學科之外,還需要對班風進行整頓,帶領學生走向學習的大道,向學生傳授技能,除了學科中的,還有生活中的,為學生塑造良好的榜樣;除此以外,還需要加強自身的知識技能培養(yǎng),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班主任應在教學之余多多學習課外知識,注重技能的累積,博覽群書,這樣在授課中能夠很好地運用各種案例,為學生講解知識,利用知識技能吸引學生和感染學生。
二是傾聽學生心聲,與學生交流。善于傾聽學生心里的聲音,讓同學們談談理想和抱負,對于他們的一些困惑及時排解,對于有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溝通、談心,重新認識他們,并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心理有障礙的同學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減少學生的抑郁情緒,讓他們能夠愉快地學習。班主任的人生經歷比較多,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階段,各方面的知識可能不太了解,班主任要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手段,對其進行教導,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傳授給學生,引導學生快樂地成長。
三、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一是多開班會。開班會是一個了解學生的好機會,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讓同學們踴躍發(fā)言,在不同的階段確立不同的班會主題。班主任要做到靈活地選取主題,同時在班會的形式上可以較為開放,讓學生放開自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班會中。除此以外,多進行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對公共財產要做到愛護,呼吁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保護觀。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感。
二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種名人故事陶冶學生的情操,再利用各種格言和警句鼓勵學生學習,從課外閱讀中尋找精美的文章進行賞析。可以要求同學在書桌上貼一條名言警句,在日常的學習中鼓勵自己奮發(fā)上進,多向偉人學習。
四、讓學生充分發(fā)展
一是把班級管理權放給學生。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要適度放手、放權、放心,但絕不是指“放棄”,尤其是對那些后進生。班級由學生組成,所以班上的一切事務應盡量交給學生去做,要調動全班學生的力量,通過教育和指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使每一個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者。教師可以將班級管理工作細化,分解給學生,并制定出相應的監(jiān)管措施,讓學生互相督促落實,使學生人人有事做,班級工作事事有人做。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做“小當家”的榮譽感、成就感、主人翁感,也為老師減輕了工作負擔。雖然他們剛開始可能做的不夠好,但教師只要耐心引導,精心組織,他們就會表現(xiàn)得越來越出色,班級就一定會步入學生自治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是班級活動放給學生。學生的多種能力都是在課堂外得以培養(yǎng)的。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學生的才能、特長得到了鍛煉,得到了展示。班主任要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設計、準備并完成整個活動過程。我們要相信學生,他們有思想、有個性、有自主能動性,不要事事都去干涉、決策、包辦,那樣不僅會使學生失去許多鍛煉、展示的機會,也會讓學生產生“事不關己”的消極思想,進而扼殺學生的潛在特長和優(yōu)秀個性。
三是將檢查、評價權放給學生。教師把班級工作細化,管理學生配備齊全,管理制度逐漸完善后,班級就可以采取“量化”管理模式,把班級管理工作細化為學習、紀律、衛(wèi)生、集會、安全、活動、道德行為等許多項目,由分管相關項目的學生根據(jù)班級評價細則,利用班會時間對其他同學的參與態(tài)度、參與效果適度量分,做出評價,并在班級公示。某位學生在這方面扣分了,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爭取加分,以綜合得分做出周、月、學期、學年評價,這樣就避免了只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的局面,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進步與成功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柳雁.小學班主任教育教學管理問題分析[J].才智,2018(09):54.
[2]申國人.試論班級管理中的師生關系[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06):17.
[3]郭瑞,張海霞.小學班級管理中人本理念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