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富林
【摘要】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當溫和的教育手段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懲戒教育應當是最后的選擇。教育懲戒要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采用恰當?shù)姆椒ǎ拍苡休^好的效果。
【關鍵詞】教育懲戒 理論基礎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216-02
對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人們主要持有兩種觀點:一是主張運用溫和的賞識教育方式,一是主張使用嚴厲的懲戒教育方式。當溫和的教育手段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懲戒教育應當是最后的選擇。
一、教育懲戒的理論基礎
《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對學生享有教育權,包括教師的教育教學權、指導學生權、評價學生權和懲戒權。根據(jù)動機理論,教育懲戒的本質是對學生違反校規(guī)校紀的行為進行否定性評價或強制性糾正而采取的懲罰性措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產生積極的動機。對于那些頑固型的問題學生我們可以適當懲戒,促使他們敬畏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
二、教育懲戒的前期準備
培訓家長。懲戒不像賞識教育那樣柔和,極其需要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在新學段學生入學之前,學校除了對學生進行考核外,還應當對家長進行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培訓和考查,不合格的家長必須重修,直至合格為之,否則新生不能夠入學。這種培訓可以使家長充分了解學校的教育要求,便于有效配合學校教育。
建立嚴格的班級管理制度。學校應不斷完善規(guī)章制度,班級也應有明確的班規(guī)。班級首先要組建高效的班委會,充分發(fā)揮班委會成員的力量,盡力做到人盡其才。要教育班委會成員嚴格要求自己,深得同學的信任,做好同學的榜樣。其次,要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公約的制定要結合班級實際,廣泛征求意見,尤其是一些問題學生的意見,既體現(xiàn)民主,提高公約的認可度,又可以提高公約的可操作性。再次,嚴格實施公約,做到公平公正,獎懲分明有度。在公平管理規(guī)范的班集體中,問題學生容易接受約束,容易被教育轉化。
三、教育懲戒的具體方法
1.反思檢討
反思就是回頭、反過來思考。反思可以讓學生冷靜下來,回憶事情的整個過程,認識自己的言行得失。檢討指檢查反省自己錯誤的言行,檢討是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的。
對那些易沖動的學生,錯誤正在進行的學生,反思檢討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教育懲戒方式。如學生正在課堂上跟老師頂嘴,班主任或其他老師應先設法將學生帶出現(xiàn)場,讓其反思事情的整個過程,反思自己的對錯,尤其是錯誤,形成檢討材料。在檢討材料中除了有認錯的內容,還應該有今后的行為保證。檢討可以只有書面的,必要的時候要有一定的形式,輕則在老師面前檢討,重則班級公開檢討,甚至在全校檢討。
反思檢討運用了心理學中的強化暫停行為干預方法,帶有明顯的懲戒性質。這種懲戒方法能從內因上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時間深刻反省,認識錯誤,改變動機,從而改變行為。
2.彌補過錯
彌補過錯就是讓沒有盡到自己應盡責任的問題學生繼續(xù)完成自己的任務。這種懲戒方法主要適用于那些經常不完成作業(yè)的問題學生。首先,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受教育既是學生的權利,也是學生的義務。作為學生,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作業(yè)是學習的一部分,不完成作業(yè)就是不負責任。對待這些問題學生,教師千萬不能放任,一定要追究到底,利用學生休息的時間,可以是下課的時間,可以是中午休息的時間,也可以利用雙休日的時間,逼其完成,否則不能休息。這樣學生就會慢慢認識到作業(yè)早晚是要完成的,不及時完成得不償失,消極的動機會被積極的動機所取代。當然,在懲戒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乃枷虢逃?,盡力取得家長的積極配合。
這種懲戒方法在其它情況也可以運用,如有的學生經常破壞公共財物,教師一定要讓他賠償,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意識,摧毀他不負責任的不良動機。
3.附加責任
附加責任的懲戒方法不僅讓學生彌補自己沒有盡到的責任,還要承擔類似的更多的責任。附加責任的第一步:要求學生必須完成自己未完成的責任,徹底清除自己的不良行為對環(huán)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給有關的人、事、物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第二步:要求學生必須對有關的良好行為作一定程度的反復練習。如有學生把電動車亂停亂放,首先要求學生把車按規(guī)定停放整齊,然后再附加一個星期或更長時間的整理車輛或打掃衛(wèi)生等其它任務,讓學生在接受懲罰中懂得承擔責任,懂得規(guī)則,敬畏規(guī)則。
4.勞動體驗
勞動可以作為教育的手段。勞動體驗就是讓問題學生去體驗生活,改變他們問題行為的動機,從而糾正自己的行為。勞動體驗有助于提高問題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夠改變問題學生懶惰拖拉的習慣,培養(yǎng)問題學生的意志力。
勞動體驗最適宜對那些經常逃學曠課,不完成作業(yè),不愿意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進行懲戒。這些學生往往視學校如監(jiān)獄,視學習如煎熬,認為只要不上學干什么都好,但是他們潛意識里常常是什么都不想做,游手好閑是他們的本質動機。在道理講盡,難以奏效的情況下,家長應承擔起教育的主要責任,帶孩子去勞動,讓他們體驗生活,讓他們知道生活的本質不是無所事事。
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的把握是勞動體驗教育的關鍵,時間太短,強度太小,往往起不到教育懲戒的效果,不能改變學生的不良動機。
有的問題學生不接受勞動教育,家長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在不傷害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或者降低孩子的生活需求標準。在這個問題上,家長必須有堅決的態(tài)度,不能對孩子妥協(xié)。
5.行為代價
這種懲戒方法就是在學生出現(xiàn)某種問題行為后,為了使這種行為不再發(fā)生或少發(fā)生而讓他付出一定的代價。作為懲戒者,要熟悉被懲戒問題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其在內在特別需要的方面付出一定的代價,促使其改正不良行為。如有的九年級學生特別在乎老師給他好的畢業(yè)鑒定,這樣可以順利畢業(yè),老師可以在這點上嚴格要求,如果某學生屢次犯錯,應在相應的評價中降低等級,即讓其付出代價,這樣他就會因為害怕自己的鑒定不合格而改變自己。
當然,讓問題學生付出代價的目的是促使他們進步,懲戒要有梯度,切不可一棍子打死,學生一旦失去希望,容易破罐子破摔,懲戒會得不償失。學生性格各異、各具特點,教育懲戒方式也應因人而異,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懲戒方式,力求恰到好處。通過恰當?shù)膽徒?,問題學生通常能夠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懂得規(guī)則,敬畏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