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2017年11月6至9日的倫敦,佳士得、蘇富比、邦瀚斯的中國藝術品秋拍相繼揮槌。11月9日邦瀚斯的中國藝術專場表現優(yōu)異,以1197.13萬英鎊的總成交額力壓佳士得、蘇富比兩家公司。
此輪拍賣中,成交率保持在60%70%之間,成績平平。單件成交價超過百萬英鎊的僅3件標的,其中2件為家具,1件為瓷器。邦瀚斯的中國藝術專場370件標的,拍出252件,成交率超過68%,9件價超10萬英鎊的標的中,2件價超百萬英鎊,是倫敦此輪拍賣中最好的專場。
11月7日,佳士得上拍由362件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組成的專場,最終拍出230件,成交率63.54%,成交額851.84萬英鎊。3件家具、5件青銅器、4件瓷器、2件玉器、1件書畫成交價超過10萬英鎊。高價品多數出自知名收藏家或者是知名古董商,20世紀以來的收藏傳承清晰。青銅器、高古陶瓷、家具的成交情況優(yōu)于明清瓷器、玉器。
11月8日,蘇富比推出的中國藝術珍品專場,雖有少量宋元瓷器,但半數以上的拍品還是清代及以后時代之物。拍品門類繁雜,成交平平,118件標的拍出72個,成交率61.02%,成交額643.88萬英鎊。全場17件成交價超過10萬英鎊,其中一件標的價超百萬英鎊,13件為清代之物。清三代瓷器、高古瓷,清代玉器、家具、銅器精美者價格多在10萬英鎊之上。
黃花梨交椅價最高
本季倫敦秋拍中,單件家具標的成交最高價出自11月9日的邦瀚斯,同一來源的幾組家具均拍出高價。四張成堂的16-17世紀黃花梨團龍紋交椅(圖一),估價15萬至20萬英鎊,竟然拍至529.625萬英鎊的高價,創(chuàng)造了倫敦本季中國藝術品價格之最。拍出如此高價,與收藏者以及出版著錄關系密切,資料顯示,此四張黃花梨交椅20世紀初購自北京,經佛朗西斯高·瑪利亞、塔里安利-得·馬基奧侯爵(1887-1968)及馬加烈特·奧地利
托斯卡納女大公、塔里安利·得·馬基奧女侯爵(1894-1986)夫婦收藏;1944年,家具研究學者古斯塔夫·艾克(GustavEcke,1896-1971)收入《交椅的演變:歐亞座椅樣式的研探》一文,發(fā)表于《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志)》第9期。德國學者艾克是20世紀中葉研究中國古典家具的重要學者,其著作《中國花梨家具圖考》(1944年)對中國硬木家具的研究有著開創(chuàng)之功??梢哉f,這四張交椅是早期西方世界了解中國交椅的參照樣本,線條簡約,風格突出,其造型設計即使以當下的審美標準評價也具有相當的創(chuàng)新性。
一對16-17世紀黃花梨圓角柜(圖二),據拍賣公司的資料顯示,藏家1939年4月15日購自北京古董商Robert M.Drummond,曾被艾克收入1944年的《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中國室內家具)》一書,1991年再次收入《Notes on Chinese Furniture(中國家具隨筆)》一文。估20萬至30萬英鎊,拍至168.875萬英鎊。
17世紀黃花梨夾頭榫畫案(圖三),與上述圓角柜同購于1939年的北京,拍至24.875萬英鎊。16-17世紀黃花梨三聯櫥(圖四),1940年12月24日購自上海古董商Hoggard-Sigler,此次拍至12.5萬英鎊。16-17世紀黃花梨一腿三牙高羅鍋帳八仙桌(圖五),藏家1939年購自北京,被艾克收入《中國室內家具》一書,此次拍至11.875萬英鎊。
11月7日,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上的一對17紀黃花梨圈椅(圖六),最早由香港伍嘉恩的嘉木堂售出,西方私人收藏,椅背尚保留有部分黑漆,先后兩次被伍嘉恩收入其著作,被列為明代黃花梨圈椅的精品之作。是次估價80萬至120萬英鎊,拍至90.875萬英鎊。同樣源出嘉木堂的17世紀黃花梨嵌楠木酒桌(圖七)拍至12.5萬英鎊,酒桌嵌楠木為桌面。
11月8日,蘇富比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上拍的十余件家具成交也剛過半,以清康熙癸酉(1693年)彩漆百鳥朝鳳圖十二扇圍屏(圖八)為代表,圍屏尺寸巨大,單屏達355x53.5厘米,拍至21.25萬英鎊。從圍屏背面的祝壽詩文內容看,是為賀劉蘭谷母七十大壽所制,署“鄭重之印”款,鄭重為陜西籍文人。大型彩漆圍屏,始制于明末,康熙年間廣為流行。此類保存完好的清代大型圍屏存世量少,有款識的清早期制品更稀見。有行家認為,此類大型圍屏清代多出自北京、江蘇、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
近年來,海內外市場上以黃花梨、紫檀為代表的中國明清家具再現利好行情,一改幾年前的頹勢。特別是收藏傳承可查、出版著錄清晰之品,受到收藏投資者的追捧,名家經手之作,在紐約、倫敦、香港、北京拍賣場上屢屢創(chuàng)出高價。明清硬木家具稀少的存世量,是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在可靠的古代藝術品日愈難尋的市場背景下,傳承清晰的家具更顯其珍貴之處。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收藏名品很少回流到北京市場。
雍乾瓷追者眾
盡管倫敦拍場上不乏高古陶瓷、明清瓷器,但明清瓷器仍然是交易的主體,數量多,高價品多為雍乾時期制品。
曾經仇焱之收藏的一對“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款粉彩三多杯(圖九),在蘇富比估價120萬至180萬英鎊,以192.9萬英鎊成交,是此輪倫敦秋拍最貴的瓷器。仇焱之舊藏,存世量稀少,品相完好,造就了對碗的成交高價。對碗直徑8.7厘米,1974年倫敦蘇富比首次釋出,2001年、2004年兩度由香港蘇富比拍賣,2003年收入《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一書(圖版329),可見拍賣業(yè)界對其有著較高的認知度。英國陶瓷學者康蕊君(Regina Krahl)譽其“珍稀罕有,粉彩精妙,傳世孤品”。粉彩瓷器發(fā)端于康熙晚期,雍正一朝所制典雅秀美,其精細程度超越康熙制品,藝術性也遠勝乾隆制品,又因數量稀少,向為收藏者推崇。對碗所繪三多紋,為雍正時期常見的吉祥紋飾,三多為石榴、桃子、佛手,象征多子多孫,對碗所繪三多改佛手為枇杷,畫風寫實。碗內繪三顆櫻桃。市場上繪有類似紋飾的雍正對碗極為罕見,僅見2007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上拍編號808的一對“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暗花龍紋三多圖碗,拍至838.4萬港幣。
蘇富比專場的第二高價,是香港藏家張宗憲經手的“大清乾隆年制”款白釉浮雕荷花玉壺春瓶(圖十),拍至48.9萬英鎊。此瓶屬于浮雕瓷器,施仿定窯白釉,通體浮雕荷花紋,刻畫精巧繁滿,乾隆氣息十足。
蘇富比拍賣現場出現這樣一幕,清代青花一路連科紋大缸(圖十一)吸引了張宗憲參競,坊間傳聞,最終以22.5萬英鎊歸一位新晉買家囊中。大缸寓意吉祥,是中國買家青睞的題材,此缸1964年以來為比利時Bellem莊園的Kerchove男爵夫人收藏。
佳士得本季全場最高的瓷器出自民國青花大家王步之手,青花粉彩九桃瓶(圖十二),估30萬至50萬英鎊,拍至72.875萬英鎊。此瓶源德國私人珍藏,倫敦Phillips于2001年11月12日售出,后歸倫敦學者Peter Wain。王步是晚清民國時期景德鎮(zhèn)制瓷名家代表性人物,其精品之作在中國市場早已突破千萬元。
與蘇富比如出一轍,佳士得也是雍乾瓷器拍出高價。六字楷款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貴盤(圖十三)拍至20萬英鎊,1913年前由意大利威尼斯航運實業(yè)家族購自中國的六字篆款清雍正仿官釉雙龍耳瓶(圖十四)拍至16.25萬英鎊;1947年以來在英國收藏傳承清晰的六字篆款清乾隆藍地黃彩云龍戲珠紋盤(圖十五),拍至10萬英鎊。
高古陶瓷的上拍量日益減少,尤其宋代五大名窯之作可遇不可求。此季佳士得僅見數件。蘇富比上拍十余件高古瓷成交過半,五代/宋越窯青釉云鶴紋瓜棱式蓋壺(圖十六),估5萬至7萬英鎊,拍至16.25萬英鎊。宋耀州窯青釉蓮紋雙龍耳長頸瓶(圖十七),估4萬至6萬英鎊,亦拍至16.25萬英鎊。
邦瀚斯上拍以思源堂藏品為主的53件各窯口高古陶瓷,僅流拍6件,成交47件。思源堂藏北齊青釉貼蓮瓣獸面帶蓋尊(圖十八),拍至15萬英鎊,青瓷蓮花尊是高古陶瓷中的經典器形,私人收藏中極為少見。
高古瓷存量少,中國市場限制交易,真?zhèn)舞b別難度大,到歐美拍場上競買高古瓷的中國買家相對數量較少。
青銅器搶手
銅器拍賣集中于高古青銅器、明清銅器兩端,高古青銅器量少價高,明清銅器日愈受關注,專場上拍量顯著增加。倫敦此輪秋拍中,佳士得上拍27件青銅器,成交20件,5件成交價超過10英鎊。估價8萬至12萬英鎊的西周早期“作寶彝”青銅卣(圖十九),曾是清代收藏家吳大瀲藏品,1966年由香港流往歐洲,清晚期以來收藏著錄清晰可查,被收入多種著作,此次拍至60.875萬英鎊。
佳士得專場最大亮點是英國邁克爾·麥克(MichaelMichaels,1907-1986)家族收藏系列,多達26件。商晚期青銅獸面紋卣(圖二十),原為卡爾-莫爾斯(carlMorse)珍藏,1972年11月14日由倫敦蘇富比售出,后為英國邁克爾·麥克家族收藏至今,2007年被劉雨及汪濤收入《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此次估8萬至12萬英鎊,拍至24.875萬英鎊。西周早期青銅饕餮紋尊(圖二十一),估3萬至5萬英鎊,拍至22.475萬英鎊。唐代局部鎏金銅花卉紋海棠式匜(圖二十二),估6萬至8萬英鎊,拍至11.875萬英鎊,水匝曾在紐約大學、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展覽,早在1957年即被收入斯德哥爾摩出版的英文版《Tang Gold and Silver》,1979年4月3日由倫敦蘇富比售出,后歸麥克家族。
佳士得專場中,明清銅器部分最貴的一件明正德(1512)銅交龍鈕編鐘(圖二十三),估12萬至18萬英鎊,拍至27.275萬英鎊。編鐘體形較大,鑄有“大明正德六年月日造”款,一個蘇格蘭家族20世紀初珍藏至今。銅鐘上滿鑄當年捐鑄者的姓名,應為明代正德年間的大型佛教寺廟所鑄造。
蘇富比上拍的“大清乾隆年造”楷款銅鑄趕珠云龍紋雙龍耳活環(huán)壺配大理石座(圖二十四),拍至16.25萬英鎊。此類壺或者說瓶,多用于祭祀或陳設,與香爐、燭臺配成五供使用,傳世品多為乾隆朝制品,市場上成對者更受關注。該公司在喬治街舉辦的“中國藝術”小拍中,上拍40件明清銅器,成交價不高,拍出30件,銅爐價格較高。
明清銅器屬于行情慢熱的品類,前幾年在銅爐行情大漲的引領下,漸受收藏投資者關注。隨后銅爐價格上升速度的趨緩,以清代制品為主體的各類銅器,因價格相對處在低洼期,受到一部分人追捧,拍賣公司開始推出專場拍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乾隆玉精品少
玉器拍賣與銅器相似,一端是高古玉,一端是明清玉。高古玉換手靠機緣,明清玉則是玉器拍賣的主流品種。倫敦本季高古玉不多,邦瀚斯上拍不足十件之數,成交過半。思源堂藏新石器時代玉牙璋(圖二十五)拍至8.125萬英鎊,拍前估價僅3000-5000英鎊;思源堂藏西漢褐墨玉勾云紋高足杯(圖二十六),拍至3.135萬英鎊。12-13世紀青玉帶皮壽星騎梅鹿擺件(圖二十七)拍至3萬英鎊。
常言明清玉器,實則以清代玉為主,明代玉量不大。邦瀚斯上拍的法國私人收藏16世紀白玉鏤雕蟠龍紋佩(圖二十八),估5000-7000英鎊,拍至10.625萬英鎊,成為本季倫敦最貴的明代玉器。
乾隆時期的藝術品存世量遠高于康雍兩朝,蘇富比的中國藝術品珍品專場第三高價是一件清乾隆白玉龍鳳呈祥雙鳳活環(huán)耳蓋瓶(圖二十九),估8萬至12萬英鎊,拍至27.3萬英鎊。拍賣資料顯示,此瓶源自法國家族收藏、羅馬寶格麗收藏,瓶身以淺浮雕刻團龍、團鳳紋飾,器形取源自青銅壺。明代青白玉臥羊擺件(圖三十),以1萬英鎊成交。
11月10日蘇富比在喬治街推出的“中國藝術”小型拍賣,類似于紐約的周末拍賣。此次上拍322件瓷器、銅器、玉器、家具等拍品,流拍91件標的,231件成交品拍得171.48萬英鎊。48件成交價格在1萬英鎊以上,僅白玉透雕饕餮紋牌價格超過5萬英鎊(圖三十一)。玉器較受買家歡迎,價格在3萬英鎊以上的9件成交品中,玉器占了6件。
佳士得上拍50余件玉器,成交超過七成,2件清代玉器價超10萬英鎊。拍前估價僅8000-1.2萬英鎊、并不起眼的一尊19世紀水晶無量壽佛坐像(圖三十二),竟然拍至42.875萬英鎊,成為本季引人注目的拍品。坐像以篆書刻“萬佛樓藏”款,尚可分辨原為全身施金的面貌,高價成交可能源自買家認為是清代宮廷制品,類似傳世之作少見。源自意大利羅馬古董商Bulgari的清乾隆白玉鳳凰觥形蓋瓶(圖三十三),拍至10萬英鎊,蓋瓶具有乾隆仿古玉的風格。明代(17世紀)白玉螭龍杯(圖三十四),拍至2.375萬英鎊。
清代織繡品的行情長期不溫不火,宮廷御制的概念仍然是一大賣點。一對18世紀的清代御制杏黃緞繡九金龍紋褂幅(圖三十五),估價6萬至8萬英鎊,在蘇富比拍至23.7萬英鎊。此類掛幅市場上少見,清代時期多用于宮廷裝飾,具體用途仍有待探究。
(責任編輯:阮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