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鳳蘭 陳佳清 李瑞琳
摘要 為進一步探索峨山縣雜交稻種植區(qū)水稻栽培的最佳施肥量、最佳施肥配方,進行了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結果表明,在試驗肥力田塊水稻推薦施肥量為純N 82.5 kg/hm2、P2O5 40.5 kg/hm2、K2O 34.5 kg/hm2,N∶P2O5∶K2O=1.00∶0.49∶0.42,可為指導峨山縣水稻生產(chǎn)提供測土施肥配方和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023-02
化念鎮(zhèn)位于峨山縣城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02°08′~102°02′、北緯24°02′~24°15′之間,年平均氣溫20 ℃,屬亞熱帶地熱河谷氣候;全年日照時數(shù)2 286.7 h,年平均降雨量828.2 mm,年無霜期335 d?;铈?zhèn)是峨山縣的糧食主產(chǎn)區(qū),雜交稻常年種植面積350 hm2(2014—2016年3年平均),主要分布在羅里、黨寬、水灣、大巴格6個村(居)委會,16個村民小組;水稻面積占全鎮(zhèn)糧食總面積的43.9%,平均產(chǎn)量7 500~11 300 kg/hm2,總產(chǎn)量在2 625~3 955 t之間;肥料施用不均勻、偏施氮肥和磷肥、鉀肥用量不足,栽培技術落后是障礙水稻產(chǎn)量、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2016年5月26日至9月23日在峨山縣化念鎮(zhèn)黨寬村委會中村組中心路某農(nóng)戶承包田中實施,海拔1 097 m,東經(jīng)102°11′38.8″,北緯24°06′10.2″。供試土壤為水稻土-潴育型-沖積性-沙泥田,土質砂壤,前作為番茄,肥力中上,排灌條件較好。
1.2 試驗材料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宜香725。供試肥料:氮肥選用云天化尿素(含純N 46%),磷肥選用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 16%),鉀肥選用新疆羅布泊硫酸鉀(含K2O 50%)。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4個處理,完全實施“3414”試驗,氮、磷、鉀水平及各小區(qū)施肥量分別見表1和表2。3次重復,共42個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1-3],小區(qū)面積20 m2(6.67 m×3 m),小區(qū)間隔50 cm,各小區(qū)用石棉瓦獨立隔埂,防止串水串肥,試驗各區(qū)組處于同一肥力梯度,同一重復各處理隨機區(qū)組排列。統(tǒng)一采用等行移栽,行距30 cm,株距17 cm,栽單株,每小區(qū)種植416株,種植密度20.85萬株/hm2,試驗田四周設置保護行。
1.4 試驗實施
按統(tǒng)一試驗方案確定2水平的施肥量為N 90 kg/hm2、P2O5 60 kg/hm2、K2O 60 kg/hm2。由此推算出氮(N)4個水平的用量分別為0、45、90、135 kg/hm2;磷(P2O5)4個水平的用量分別為0、30、60、90 kg/hm2;鉀(K2O)4個水平的用量分別為0、30、60、90 kg/hm2。
施肥按施用時間分為基肥、分蘗肥、穗肥,其中氮肥(尿素)的50%作分蘗肥、50%作穗肥;磷肥(普鈣)100%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硫酸鉀)100%作分蘗肥施用。
2016年5月24日進水機耕機耙,耕地前取基礎土樣一個,5月25日平田,并按設計要求規(guī)劃小區(qū),5月26日移栽,秧齡48 d。2016年5月26日施基肥,6月3日施分蘗肥,7月15日施穗肥。2016年6月30日除草1次,5月26日、6月3日、7月15日、7月30日、8月16日各灌水1次。6月10日、7月18日用敵敵畏、吡蟲啉防治稻飛虱2次,7月18日、8月11日用三環(huán)唑、葉枯唑、井岡霉素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稻曲病2次。整個生育期較干旱,后期無倒伏,2016年9月23日收獲,同時做經(jīng)濟性狀調(diào)查,并按要求取處理1、2、4、6、8這5個處理的土壤、植株、籽粒樣各1個,做后期檢測分析[4-6]。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水稻產(chǎn)量在8 585~10 515 kg/hm2之間,施肥區(qū)均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產(chǎn)量增加265~1 930 kg/hm2,增幅3.09%~22.48%;其中處理6(N2P2K2)產(chǎn)量最高,達到10 515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1 930 kg/hm2,增幅22.48%;其次是處理7(N2P3K2),產(chǎn)量10 400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1 815 kg/hm2,增幅21.14%。
無肥區(qū)(處理1,N0P0K0)產(chǎn)量8 585 kg/hm2,產(chǎn)量較高,表明試驗田塊土壤肥力較高;缺N區(qū)(處理2,N0P2K2)產(chǎn)量8 850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265 kg/hm2,增幅3.09%,較施N區(qū)增產(chǎn)效果不明顯,表明N素的施肥效應最明顯;缺P區(qū)(處理4,N2P0K2)產(chǎn)量10 200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1 615 kg/hm2,增幅18.81%,表明P素的施肥效應不明顯;缺K區(qū)(處理8,N2P2K0)產(chǎn)量9 965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1)增產(chǎn)1 380 kg/hm2,增幅16.07%,表明K素的施肥效應不明顯;2水平施肥區(qū)(處理6,N2P2K2)產(chǎn)量10 515 kg/hm2,居第1位,表明2水平施肥配方較合理;高N區(qū)(處理11,N3P2K2)產(chǎn)量9 315 kg/hm2,較處理6(N2P2K2)減產(chǎn)1 200 kg/hm2,產(chǎn)量排第10位,低N區(qū)(處理3(N1P2K2)、處理12(N1P1K2)、處理13(N1P2K1))平均產(chǎn)量9 305 kg/hm2,較處理6(N2P2K2)減產(chǎn)1 210 kg/hm2,產(chǎn)量分別排第8、11、12位,表明本試驗田塊水稻N肥施用水平不宜過高或過低。
經(jīng)方差分析(表4),重復間F值=0.076
2.2 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各處理產(chǎn)值在25 755~31 545元/hm2之間,施肥區(qū)均較無肥區(qū)(處理1)產(chǎn)值高,其中處理6(N2P2K2)產(chǎn)值最高,達31 545元/hm2;純收入在22 755~27 445元/hm2之間,其中處理6(N2P2K2)純收入最高,達27 445元/hm2,處理1(N0P0K0)純收入最低,為22 755元/hm2;產(chǎn)投比在6.35~8.59之間,其中處理1(N0P0K0)產(chǎn)投比最高,達8.59,處理11(N3P2K2)產(chǎn)投比最低,僅為6.35。
2.3 三元二次綜合效應回歸分析
經(jīng)回歸分析,F(xiàn)值=1.509 5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增加土壤速效磷、鉀,提升耕地質量,對水稻產(chǎn)量影響較大,方程應用建議最大施肥量為純N 81.3 kg/hm2、P2O5 49.4 kg/hm2、K2O 89 kg/hm2,最大產(chǎn)量可達9 782 kg/hm2;最佳施肥量為純N 82.1 kg/hm2、P2O5 41.1 kg/hm2、K2O 50 kg/hm2,最佳產(chǎn)量可達9 727/hm2。 本肥力田塊水稻推薦施肥量為純N 82.5 kg/hm2、P2O5 40.5 kg/hm2、K2O 34.5 kg/hm2,N∶P2O5∶K2O=1.00∶0.49∶0.42。 4 參考文獻 [1] 陳冬松,李江南,徐衛(wèi)華.水稻“3414”肥料效應田間試驗[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8(22):49-52. [2] 戢林,張錫洲,李廷軒.基于“3414”試驗的川中丘陵區(qū)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1,44(1):84-92. [3] 廖佳麗.測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應的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0,26(13):213-218. [4] 成金華,張翠娥,鄭亮.江蘇省灌南縣水稻“3414”肥料效應試驗[J].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3(3):56-59. [5] 錢華菊.水稻氮、磷、鉀肥效“3414”不完全試驗初探[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05-110. [6]張灶秀,李名欽,易克陽,等.水稻測土配方施肥3414試驗初報[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8(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