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朱熹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著書立說,創(chuàng)立理學,弘揚儒學,延續(xù)正統(tǒng)。在其家庭教育思想體系中,提出五倫關系,建立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和諧的家庭道德體系。本文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為突破口,旨在深入理解其家庭教育思想的內涵,為構建新型家庭關系提供借鑒。
關鍵詞:家庭思想;五倫關系;現(xiàn)代詮釋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融合佛道精華,創(chuàng)立理學,延續(xù)儒學,影響深遠。理學思想體系龐雜,內涵豐富,涉及哲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其在《家訓》中提出“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的主張。這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柔的家庭倫理思想對于家庭的穩(wěn)定以及父子、兄弟、夫妻融洽和諧的家庭關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以此為切入點,以期拋磚引玉,深化家庭倫理道德教育。
一、 父慈子孝。父慈指為父者關愛子女,不僅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予以呵護。處于順境之時,給予鼓勵,更上一層樓;深處逆境之中,予以鞭策,迎難而上。當然,關愛并不等于溺愛,當兒女在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做父母的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采取正確的方式引導、溝通,排憂解難,并不是毫無原則地滿足兒女所有的要求,無休止的溺愛兒女?!白怨胖獝圩硬恢?,使至于危辱亂亡者,可勝數(shù)哉。”“人之愛其子者,多曰兒幼未有知耳?!薄盀槿四刚撸换疾淮?,患于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慈母敗子,愛子而不教,使淪于不肖,陷于大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所以,父母應杜絕溺愛,慈而有嚴,健全兒女人格。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天地之經、日月之緯。關于孝的種類,主要包括:“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尤,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毙⒌膽B(tài)度,應保持和顏悅色,如《禮記》所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倍沤^不孝行為,如孟子所言:“世俗所謂不孝者有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縱耳目之俗,以為父母辱;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子孝,不僅體現(xiàn)的是對父母的尊敬,更重要的是感恩,感恩父母的呵護,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對兒女來講,孝敬父母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擔當!父慈子孝是個統(tǒng)一體,不能割裂,父慈體現(xiàn)的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子孝彰顯的是晚輩對長輩的敬畏,兩者構成了家庭關系的主干。父慈子孝的家庭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弘揚孝道,維系家庭穩(wěn)定,構建和諧、健康、快樂的家庭秩序。
二、 兄友弟恭。主要指處理家庭成員中兄弟姊妹之間的關系,兄友指兄長關心、愛護弟妹,弟恭指弟妹尊敬兄長?!靶值苷?,分形連氣之人也”,兄長是兄弟姐妹中的年長者,某種程度上代行父母的部分責任與義務,在學習、生活以及處世等方面,兄長理應提出建議,給予指導。弟妹應當聽從兄長的意見,指導言行,避免誤入歧途。兄弟之間應同心同德、精誠團結,當不利于兄弟關系以及家庭團結的外部因素出現(xiàn)時,兄弟當同仇敵愾,共御外侮,正如朱子所言:“兄弟舍有不幸斗狠于內,然有外侮,則同心御之矣?!比粜值荛g產生了矛盾,出現(xiàn)了“不友”或“不恭”的現(xiàn)象,兄弟間應堅持相友于對方,杜絕錙銖必較的報復心理,朱熹給了很好的答案,“如兄能愛其弟,弟卻不恭其兄,兄豈可學弟之不恭而遂忘其愛。但當盡其愛而已。如弟能恭其兄,兄卻不愛其弟,弟豈可學兄之不愛而遂忘其恭,但當盡其恭而已?!惫糯袊鴮嵭心行约议L制,良好的兄弟關系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各自小家庭間的團結,更有利于維系大家族內的和諧。兄弟和則利,斗則敗,兄弟怡怡,家族勃興,兄弟反目,家族衰落。
三、 夫和婦柔。春秋之際,儒學應運而生;武帝之時,儒學成為正統(tǒng),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三綱五常”等思想得到執(zhí)政者的青睞,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更是深入人心。在這樣的社會體系之中,君、父、夫是強勢群體,而臣、子、妻是弱勢群體,他們的使命是服務于君、父、夫。以夫妻關系而言,妻子是以依附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主要職責是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有宋一朝,經濟富庶、政治清明、文化繁榮,士地位提升。朱熹集眾家之所長,創(chuàng)立理學,弱化君、父、夫的主導地位,注重君臣、父子、夫妻間的雙向權利關系。同時,注重男女感情,寬松孀婦改嫁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朱子認為夫妻和睦是家庭穩(wěn)定的基礎,夫婦相與是家庭繁榮的前提。夫代表陽剛,婦體現(xiàn)陰柔,“陰陽和而后雨澤降,如夫婦和而后家成?!碑敺蛟谑聵I(yè)中遇到挫折、身處險境之時,為妻者應當患難與共,同呼吸、共命運;當妻子在處理家庭事務精疲力竭之際,丈夫應摒棄大男子主義,噓寒問暖,貼心照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夫妻和睦,才能家庭和諧,方能社會穩(wěn)定。
以上是我們對朱熹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五倫關系進行簡單的分析,其家庭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我們的敘述僅是冰山一角。五倫關系中,不管是父子、兄弟,還是夫妻關系,均體現(xiàn)了“中”“和”至上的倫理道德,都體現(xiàn)了道統(tǒng)為本的傳統(tǒng)觀念。五倫家庭關系的確立,有利于弘揚正統(tǒng)文化,維系家庭、家族的穩(wěn)定,構建和諧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客觀來講,朱熹家庭教育思想體系有其時代局限性,如以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為目的、以壓抑人性自由為前提等。面對歷史、面對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不能苛求,在當今構建自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圍中,我們只有不斷從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融會貫通,推動新型的家庭秩序的建立,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朱錦富.朱氏家訓[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2]李妹.中國傳統(tǒng)家訓中的學前兒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黎敬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
張維虎,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中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