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深圳古代移民初步研究

      2018-08-21 05:49:24
      客家文博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廣府客家人東莞

      戚 鑫

      深圳是一個新興的現(xiàn)代化移民城市,歷史上也有過多次移民潮。改革開放前,深圳市的前身寶安縣人口近40萬,改革開放40年,戶籍人口增至400萬,常駐人口超過2000萬。深圳古代移民,方志、姓氏族譜以及口碑可稽者:一是宋元時期的廣府移民;二是清康熙以來的客家移民,由此構(gòu)成了深圳原住民中的廣府和客家兩大民系,客家人約占60%,居住區(qū)域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的中、東部地區(qū),廣府人主要分布在深圳市西部地區(qū)。

      本文討論深圳古代移民中的廣府和客家兩大民系源流問題,意欲正本清源。古代移民為深圳的早期開發(fā)做出了歷史貢獻(xiàn),他們在抵御外侮、維護(hù)民族尊嚴(yán)和領(lǐng)土完整中所表現(xiàn)的偉大民族精神令人敬佩。

      一、深圳廣府移民

      番禺(東吳時置廣州)是秦漢時期南??さ目ぶ嗡诘?,是粵(越)人、廣府人、廣府文化的首府,是海上絲綢之路2000多年不衰的古港。位于廣州南的越宮署博物館,陳列著自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以來直至明清每一個朝代的文物,而這些文物的主人無疑是粵人和廣府人。

      越人,又稱為百粵、南越、古越族,是中國南方的古老民族。先秦越人的主要文化特征表現(xiàn)在使用雙肩石斧、有段石錛和夔紋、米字紋等幾何印紋硬陶器,他們從事稻作農(nóng)業(yè)和漁獵,住“干欄式”房屋,掌握了青銅冶鑄技術(shù),制造青銅兵器和生產(chǎn)工具,熟水性、善舟楫,有鑿齒和斷發(fā)紋身等習(xí)俗。在嶺南地區(qū)越人的文化遺存多有發(fā)現(xiàn)。1

      越人的原色是廣府人的底色,也就是說廣府民系形成的基礎(chǔ)或源頭是越人?!皾h越雜處”是廣府民系形成與定型的主要方式。越、漢融合,“秦漢時期是一個劃時代的時期。”一是趙佗建立的南越國時期,是為第一次大規(guī)?!皾h越雜處”,越人處于高勢態(tài)的位置上,表現(xiàn)在趙佗入鄉(xiāng)隨俗“魋結(jié)箕踞見賈”;二是“廣信時期”,漢武帝平定南越,將交趾府治北移到了廣信——漓江下游桂江與西江交匯處,封開與梧州一帶。從西漢至東漢末,廣信作為嶺南的府治所在地,從元豐五年(前106年)到漢獻(xiàn)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在長達(dá)375年才回遷番禺。在這長達(dá)近4個世紀(jì)里,對廣府民系的“漢化定型”無疑起到了最重大的,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廣東、廣西地域名稱緣于此時);三是晉室南渡,東官郡寶安縣就是晉室南渡所建立的僑郡縣。兩晉時期,紛爭的民族矛盾和頻繁的戰(zhàn)亂,掀起了中國歷史上北人南遷的又一次高潮。由于遠(yuǎn)離政治中心,政局較為穩(wěn)定,環(huán)珠江口地區(qū)是遷居避亂的理想之地。2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建立的東官郡、寶安縣,就是為了安置中原官吏、士大夫和流民的“僑郡縣”。3四是南北朝時期,俚人渠帥冼夫人促進(jìn)俚人上層社會與漢人融合,現(xiàn)粵西方言多其后;五是唐代張九齡開通大庾嶺;六是宋元時期南雄珠璣巷“中轉(zhuǎn)站”的移民。譚元亨教授將南雄珠璣巷中轉(zhuǎn)站的移民稱之為“廣信隱性移民的繼續(xù)”,“與‘顯性’的中原移民會合到一起,再度大規(guī)模南下珠江三角洲。這可算作廣府民系的又一次整合過程?!?寶安沙井晉孝子黃舒是北人南遷,就是印證越漢融合成為廣府民系史實的歷史人物。早在南朝宋懷遠(yuǎn)《南越志》中就有參里山孝子黃舒的記載,稍后樂史把這段記載收入《太平寰宇記》中,歷朝歷代的《東莞縣志》《新安縣志》都把黃舒排在“鄉(xiāng)賢”或“孝子”的首位。

      “有資料顯示:‘黃舒字展公,東晉江夏(今湖北武漢市)人,生卒年不可確考。后隨其父自江夏遷居?xùn)|官郡寶安縣?!鼻?康熙《新安縣志》:“參里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南越志》云:“邑人黃舒有孝行,如曾參,因以名。”經(jīng)考證,參里山的位置,當(dāng)在今深圳市寶安區(qū)沙井中學(xué)后山的云林崗山麓?!皶x孝子黃舒墓在大田鄉(xiāng)豬母岡”,2000年公布為寶安區(qū)文物保護(hù)單位。

      深圳有不少黃氏單姓古村落,其中有寶安上合、福田上沙、下沙、上梅林、南山北頭等村莊,他們以黃舒為祖。始建于明代的寶安區(qū)新安街道上合村黃氏宗祠,堂號:“敦睦堂”;上沙懷德黃公祠,祠聯(lián):“參山衍派,椰樹長春”;下沙黃氏公祠,祠聯(lián):“澤傳參里,聲訖程鄉(xiāng)”。南山區(qū)北頭村黃氏于元朝立村,清同治年間所編黃氏族譜記載:寶安人黃舒,“生八子,分居各處,綿綿瓞瓞”。東莞大朗鎮(zhèn)松木山的黃氏宗族在族譜里把黃舒稱為晉太祖,并且每年都到沙井步涌大田鄉(xiāng)豬母岡的黃舒墓祭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村落中的黃氏族人均屬廣府民系。

      民間姓氏族譜中,以歷史上同姓顯赫人物為榮,牽強附會者有之。但是,黃舒“后隨其父自江夏遷居?xùn)|官郡寶安縣”,與歷史上“永嘉之亂”,北人南遷的歷史事件是吻合的。

      20世紀(jì)50年代,廣州考古發(fā)現(xiàn)多座西晉墓,墓磚有銘文:“永嘉世,天下荒。余廣州,皆平康。”5記錄了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天災(zāi)人禍,大量衣冠士族流徙嶺南的記載。東官郡、寶安縣,是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為安置南遷中原官吏、士族的僑郡縣。黃展攜子黃舒隨流民南遷,徙居深圳盡在情理之中。

      黃舒以“……其流風(fēng)遺韻,衣冠氣習(xí),熏陶新染,故習(xí)漸變,而俗庶幾中州?!笔巧钲诘貐^(qū)漢、越(廣府)文化大融合的重要標(biāo)志人物。6

      深圳部分廣府姓氏源流一覽表7

      黃 江夏堂黃維則堂福建莆田宋高宗時遷南昌。始祖剛公授官海豐,子孫海豐創(chuàng)業(yè)。宋南渡時遷東莞旗涌。元至元徙居南頭?;洊|寶安南頭《黃氏族譜》同治甲戌年鐫。北頭維則堂家祠藏。文 四川成都 南唐時遷徙江西永安元初遷居深圳松崗鶴仔園(鳳凰嶺下村)深圳松崗布尾、山尾、潭頭,福永鳳凰嶺下、白石下,福田江夏、南頭九街,香港新界新田,東莞涌頭等。《寶安文氏族譜》文天祥弟文璧知廣東惠州府,天祥被執(zhí),璧乃攜家室十六人潛至東莞三都六圖黃松崗鶴仔園荒莆執(zhí)室。今深圳、香港及東莞文氏已逾萬之眾。陳曾河南潁水聚星堂雍睦堂拜曾參為祖。山東嘉祥縣。福建莆田(宋紹興年間)唐圣歷年間(698—699)贛州-南雄寶昌宋祥興遷南雄珠璣巷南宋建炎三年(1129)南雄珠璣巷曾仕貴徙居?xùn)|莞歸德場新橋元朝遷歸德里(沙井)。于明朝徙居南山村、南頭、橫崗等地。后裔分居?xùn)|塘村、龍頭村、上寮坊、公明等地陳夢龍娶宋理宗公主(1224-1264年),號稱駙馬房。反清復(fù)明陳文豹、曾任省長陳郁出此房。新橋曾氏大宗祠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hù)單位。潘 河南、江西、閩西汀州(七十二世)宋末南雄(七十七世))元末遷東莞場懷德、鄧家蓢潘氏十六世祖穎田:“宋季播遷散嶺南,卜居福永近潮涘。擇移疍蓢早飛騰,理學(xué)賢書猶貢士。江吳山東濟(jì)陽渤海堂德馨堂福建建甌江蘇常州宋景炎三年(1278)遷惠州、東莞宋太宗年間遷東莞、增城康熙《新安縣志》村名為大步涌,江氏建村當(dāng)在明代。宋孝宗年間(1168年)吳洪淵從增城遷南園。傳至今已30余世。江氏人才輩出,乾隆十七年江士元、清末江逢辰中進(jìn)士。明萬歷請建新安縣鄉(xiāng)耆吳祚出此房。鄭河南滎陽南雄寶昌府宋熙寧三年(1070)年東莞南山、南頭、向南村、塘蓢、留仙洞、大涌、西涌、大新村、常興村、白沙、庵前、莘堂、田下、西鄉(xiāng)、梅林、上步、涌下《鄭氏南莆祖五大房族譜》沙井民主,公明將石村等地均有分布。葉 河南南陽善慶堂漢末遷徙江西,宋末遷徙南雄珠璣巷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從增城津溪土崗遷東莞道滘明朝徙居南頭墩頭村遷徙松崗東方、紅星村,公明田寮、唐家,李松蓢等。鄧 河南鄧州江西吉安,北宋初遷南雄珠璣巷錦田、元蓢。南宋分遷沙井疍家蓢。元朝返遷新界龍躍頭等處。后遷東莞竹園、莞城、懷德。南宋末寶安福永唐尾立村。徙居南山白石洲、石巖水田、官田、唐頭,福田梅林等地多有分布。鄧氏在香港號稱“第一大家族”。劉 河南濮陽 宋代遷南雄珠璣巷再遷番禺大蓢村、東莞長表(今鳳崗)宋末徙居深圳丹竹頭、平湖、梅林、西鄉(xiāng)、南頭。元代有一支遷居富足山流塘村開基,平湖大圍村劉氏立村已有700多年,旅居港澳、海外上萬之眾。方 福建莆田 南宋末遷徙廣東惠來明朝初年遷居?xùn)|莞厚街河田村明朝末年遷徙南山西麗平山村開基沙井民主村亦有方氏居住。

      查現(xiàn)今珠江三角洲廣府民系的族譜,90%以上的姓氏都記錄他們的開基祖來自南雄珠璣巷,其中不乏牽強的成分,我們只能理解為文化上的認(rèn)同,顯然大于族源上的意義。

      二、深圳客家移民

      經(jīng)田野調(diào)查,結(jié)合文獻(xiàn),包括方志、族譜等資料綜合研究表明:客家人從閩、粵、贛三角區(qū)山區(qū)遷徙歸善和深、港地區(qū),大致可分三個歷史時期:

      1、宋末元初。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偏安臨安(抗州)宋皇室倉皇南逃,行朝漳、潮——海陸豐——九龍灣——新會,涯門覆滅后,閩粵贛跟隨文天祥的勤王義民散居環(huán)珠江口地區(qū)。寶安區(qū)觀瀾章閣村楊氏族譜記載甚詳:“宋末帝昺年間由江西吉安府遷東莞六都章閣(今深圳觀瀾)”。據(jù)蕭國健先生考證,宋元期間,自福建遷入者有林、陳、曾、吳、黃、劉六姓;自江西入遷者有文、候、陳、陶、鄧、彭、廖、鄭等姓氏。

      2、明朝時期。明朝亦有部分客家人遷入深、港地區(qū),遷入姓氏中可考者,自福建遷入的胡、張、葉、趙、蔡等姓氏;自江西來者有何、徐、袁、歐陽、黎等姓氏。另有賴、謝、蘇三姓的原居地?zé)o考。各姓皆經(jīng)惠、潮、深圳,而抵新界。8

      3、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鴉片戰(zhàn)爭前,大批量客家人遷入。即羅香林客家“五次遷移”說中的第四次大遷移。清朝康熙年間因遭“遷?!敝疄?zāi),深、港猶烈。清康熙《新安縣志》記載:“康熙元年(1662年),三年兩奉遷拆,(新安縣)尚存人丁二千一百七十二”。康熙八年(1669年)復(fù)界,允許居民返回故土,可是原居民死喪過半,或部分不愿歸里,故回遷者甚少。朝廷為增加沿海地區(qū)居民,遂招墾粵、閩、贛的客家人南遷深、港,給予減免賦稅和發(fā)給牛馬種子的優(yōu)惠政策。清嘉慶《新安縣志》記載,從康熙八年到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的150年間,新安縣的人口已增至239112人,村莊增至865條,其中客家村莊345條,本地人與客家人合建村莊208條。

      清朝時期,自福建遷入的姓氏有刁、丘、江、李、利、邱、馬、翁、郭、傅、溫、游、鄭、謝、藍(lán)、蕭等;自江西遷入的姓氏有朱、溫、鐘、顧四姓,自湖北(江夏堂)遷入者有羅氏;另有成、俞、凌、馮、鄔、楊、翟等姓氏的原居地?zé)o考。梅江、東江流域遷入者為數(shù)更多。9

      所述客家人徙居深港地區(qū),前后分三批而至。但事實上,第一、二批即宋元之間和明代遷入的客家人,他們的自我意識上不認(rèn)同自己是客家人,因為“遷海前居住香港境內(nèi)的客人因己長久定居,已不自知其為客,變成反客為主,稱‘本地人’,如深圳、香港和東莞文天祥族裔數(shù)萬之眾,大多講廣府話,認(rèn)同廣府人?!斑w?!薄皬?fù)界”后遷入的客人,才稱為‘客家人’”。羅香林在《一八四二年前之香港及其對外交通》一書中亦指出:“明朝以前遷入的客家人,由于數(shù)量較少,且分散居住,故其入居后,必致操本地方言。自康熙以后招墾農(nóng)民,則多為自廣東東、北、韓各江客籍中人成批而至者,以其遷入為成批而至,故能保持其原有客語,而其居地亦有自成村莊?!?0

      三、廣府人、客家人的家國情懷

      廣府人和客家人秉承“日久他鄉(xiāng)即吾鄉(xiāng)”的祖訓(xùn),在徙居地生根開花,為當(dāng)?shù)氐慕?jīng)濟(jì)社會發(fā)展做出了歷史貢獻(xiàn),演繹出2000多年以來豐富多彩的海洋文化,包括漁業(yè)、鹽業(yè)、海上交通運輸貿(mào)易業(yè),以及“海闊疍家強”,1700多年的東官郡、寶安縣城建文化和600多年的海防文化等。令人敬佩的是廣府人和客家人的“家國情懷”。

      (一)抗擊葡萄牙殖民侵略

      十六世紀(jì),葡萄牙殖民者打著通商的旗號率領(lǐng)船隊在“屯門島”和“南頭徑”(香港青山和南頭后海灣及內(nèi)伶仃島)一帶安營扎寨,并不時派出艦隊侵?jǐn)_南頭。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和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廣東按察司副使兼巡視海道的汪鋐率領(lǐng)深圳、香港和東莞軍民與葡萄牙艦隊在屯門海澳(今深圳灣)及西草灣(香港新界荃灣,或在新會)激戰(zhàn),葡萄牙艦隊在損失了兩艘戰(zhàn)船后狼狽逃竄。中、葡屯門海戰(zhàn),成為中國人民抵御外國殖民侵略的開端。

      (二)中英九龍海戰(zhàn)拉開中國近代史序幕

      1839年 9 月4 日,英國炮艦在駐華商務(wù)監(jiān)督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lǐng)三艘軍用艦船在九龍山海面,以要求接濟(jì)食物、食水為名滋事,突然向大鵬水師營參將賴恩爵帶領(lǐng)的三艘水師船開火突襲,賴恩爵命令水師船和炮臺火炮還擊。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雙方均有傷亡,一艘英船沉沒,接連發(fā)生了穿鼻之戰(zhàn)、官涌之戰(zhàn),英軍告敗。九龍海戰(zhàn)是中英鴉片戰(zhàn)爭的前哨戰(zhàn),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11

      大鵬營參將賴恩爵得到道光皇帝的嘉獎,賞戴花翎,提任虎門(廣東)水師提督。鵬城賴氏在清乾隆年間由東江紫金(客家)遷入,歷代行伍,嘉慶、道光年間軍功顯赫,出現(xiàn)“三代五將軍”。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軍2000多人乘各種兵船共40艘從香港向南頭城進(jìn)發(fā),炮轟南頭城后蜂擁登岸,新安縣縣令王壽仁率領(lǐng)官兵、鄉(xiāng)勇奮勇迎敵。英軍將西城門攻陷入城,城內(nèi)民房、衙署、火藥局等被炮火轟燒。王壽仁聞訊召集兵勇折回城內(nèi)與英軍巷戰(zhàn),戰(zhàn)斗十分慘烈,雙方傷亡慘重,終將英軍擊退。在南頭保衛(wèi)戰(zhàn)中,南頭、西鄉(xiāng)村民不分男女齊參戰(zhàn),表現(xiàn)非常英勇。

      中英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英國先后割占香港島、九龍半島南端和強租新界。深港人民不甘屈辱,白石洲、沙河村民用漁艇裝載柴草火藥襲擊英船。元朗、沙頭角村民抵抗英國接管新界,火燒警棚,在大埔、林村和上村與英軍開戰(zhàn)。英軍占領(lǐng)深圳半年后,終被深圳軍民趕過深圳河。

      港英輔政司洛克慨嘆地說:抵抗者“要是有近代武器,我們的軍隊恐怕就更為難了。即便如此,他們用原始武器開火的那股勁頭,也顯出他們渾身是膽?!?2

      (三)營救中國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

      1941 年12 月25 日,香港淪陷,日軍大肆搜捕滯留在港九的中國文化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這些知名人士主要是1941 年“皖南事變”后陸續(xù)從桂林、重慶撤退至香港,繼續(xù)進(jìn)行抗日民主活動。黨中央指示抗日游擊隊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營救他們。以客家人和廣府人為主體的港九大隊深入敵后,從1942年1月至6月底歷時半年,將鄒韜奮、矛盾、何香凝、柳亞子等800多名文化人士、民主人士和100多名盟軍,安全護(hù)送到抗日根據(jù)地。曾親身經(jīng)歷這段歷史的茅盾先生將其稱之為“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13

      四、結(jié)語

      深圳地區(qū)是廣府人與客家人雜居地,廣府人先至,盡占膏腴之地,客家人后至,多在丘陵山間勞作生息。在封建時代,無論“土、客”抑或宗族姓氏,爭土地、山林、水源或風(fēng)水寶地引發(fā)磨擦是常態(tài),是自然經(jīng)濟(jì)條件下的產(chǎn)物,歷史上深圳龍崗雖有這方面的個案,但未構(gòu)成大規(guī)模的械斗。盡管如此,廣府人、客家人具有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從500多年前抗擊西方殖民侵略者的屯門海戰(zhàn),到150多年前爆發(fā)的中英鴉片戰(zhàn)爭,到80多年前的抗日戰(zhàn)爭,每當(dāng)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他們總是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為維護(hù)民族尊嚴(yán)和領(lǐng)土完整,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國情懷”。

      現(xiàn)在,歷史進(jìn)入習(xí)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深圳2000多萬新老移民必將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砥礪前行。

      注釋:

      1 戚鑫主編.南山博物館藏古越族青銅兵器研究[M].文物出版社,2017:006.

      2 諶小靈主編.東莞古代史[M].廣東人出版社,2016:65-67.

      3 張一兵.深圳古代簡史[M].文物出版社,1997:p75-76.

      4 譚元亨.廣府尋根——中國最大的一個移民族群探奧[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4-42.

      5 麥英豪.廣州西郊發(fā)現(xiàn)古墓六座[M].文物參考資料,1995,(01):224-225.

      6 張一兵.古代深圳簡史[M].文物出版社,1997:69.

      7 楊耀林、黃崇岳.南越客家圍[M].文物出版社,2001:35-37.

      8、9、10 蕭國健.清初遷海前的香港之社會變遷[M].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印行,1986:206.

      11 利科斯.洋煙泥[M].1946年英文版:252.轉(zhuǎn)引自中國史學(xué)會主編.鴉片戰(zhàn)爭[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2 楊耀林.深圳近代簡史[M].文物出版社,1997:75.13 王國榮.大營救[M].花城出版社,2014:204-205.

      猜你喜歡
      廣府客家人東莞
      “廣府好禮”廣式糕點禮盒包裝設(shè)計
      包裝工程(2022年10期)2022-05-27 02:48:42
      廣府人
      ——粵語·女獨·伴唱
      嶺南音樂(2022年6期)2022-02-04 13:50:24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水環(huán)境視域下廣府古城景觀演變研究
      東莞固達(dá)機(jī)械制造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0年12期)2020-02-06 08:04:34
      當(dāng)前廣府籍海外華人統(tǒng)戰(zhàn)工作研究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東莞可園琴事
      東莞長聯(lián)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zhuǎn)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
      额敏县| 东阳市| 舟山市| 那曲县| 乌兰县| 南宫市| 涞水县| 建瓯市| 清原| 板桥市| 白城市| 明溪县| 个旧市| 库车县| 苏尼特左旗| 永兴县| 杨浦区| 南平市| 巴楚县| 柘城县| 长乐市| 阿鲁科尔沁旗| 顺义区| 陵川县| 靖边县| 马山县| 石台县| 林西县| 清涧县| 沽源县| 广安市| 睢宁县| 广河县| 莱阳市| 武邑县| 晋城| 海丰县| 苏尼特右旗| 原阳县| 裕民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