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蘭
轟轟烈烈的“雙十一”終于跟我沒有了關系。雖然在日本,亞馬遜也是業(yè)務相當成功的電子商務網站,但我和絕大多數日本普通民眾一樣,日常生活中極少網上購物。原因很簡單,日本的線下零售業(yè)實在是太發(fā)達了。
從離我家最近的地鐵站步行到家,大約是10分鐘,但這段路上有3家中型超市、5家便利店、1家百元店、1家藥妝店,這還是我一直走不拐彎不掉頭的路線。也就是說,24小時內我都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生活用品的購買,那我還有什么必要等待網站發(fā)貨呢?
何況,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各家超市、便利店不僅盡力區(qū)分商品的品種和品牌,也努力做到最平價的銷售。
地鐵站就是日本的商圈,我家和公司的地鐵站還有百貨商店、服裝店、書店、花店……上下班路上順手就能把東西買齊了。如果我愿意再多坐一站地鐵,日本知名的幾家百貨商場、品牌的連鎖店一應俱全。另外,日本線下零售的服務態(tài)度實在是太好了。一次我買了盒鹵牛肉,埋單后沒拿穩(wěn)掉在地上,一整盒切成骰子塊的鹵牛肉落了一地。沒想到一秒鐘內就有兩位工作人員過來,一位迅速收拾打掃,一位安慰我還幫我拎東西。我連聲道謝,這時,完全出乎意料的事情發(fā)生了,一位工作人員拿了一盒一模一樣的鹵牛肉給我。明明是我自己不小心弄撒的,超市還是免費補償了我。
日本線下銷售還有一個隱藏的服務:配送到家,而且免費配送的額度也不高,新宿的百貨公司只要買夠3000日幣就免費送貨。在日本逛街買衣服,不僅可以直接要求送貨到家,還可以具體到哪一天的哪兩個小時之間送到。就算在同一家百貨店的不同專柜買的衣服,也會統(tǒng)一送到,這比電商網站還方便。
當然,不選擇網購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電商相比零售并沒有什么價格優(yōu)勢。我好朋友想買電視,對比了好多線上線下的經銷店,最后發(fā)現線上線下沒啥價格差別,直接去商店買了。為什么呢?首先是因為線下渠道已經太成熟了,為了照顧消費者的習慣,商家會首先保障線下的充足補貨。其次,日本倉儲、運輸、包裝的成本都非常高。和國內不同,日本的紙箱內部會根據蔬菜、水果的大小形狀內嵌一個個凹槽,而且這些箱子都以人工搬運為主,運輸成本非常高。而給超市大批量供貨,成本可就低多了。
線下購物交通方便,種類齊全,服務態(tài)度一流,價格實惠,免費配送,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的日常采購都是線下模式。線上的優(yōu)勢呢,就是為少數人服務。這少數人,可能是住在偏遠地區(qū)的少部分人,更多情況是需要對非日常商品采購的人。
所以,日本女性到底在哪里“剁手”呢?答案是,她們不“剁手”。
絕大多數日本女性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的。這得益于她們從小在學校里上的家政課。課程內容涉及烹飪、清掃、食物營養(yǎng)搭配,甚至還有家電維修等家務技能的培訓,另外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規(guī)劃家庭財務,記錄開支、設計預算等內容都要學習。
在日本,每年年底,各種各樣的記賬本都會熱銷。記賬本里按日按月列得清清楚楚,有預算,有分門別類的實際支出記錄,月底還有各種圖表幫助總結和分析,從小這樣長大的日本女性很難沖動消費。
所以,完美的線下購物系統(tǒng)加上理性、克制的消費理念,幫助日本女性成為電商席卷全球后的一股清流。
摘自《戀愛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