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丹
濟寧金鄉(xiāng)宏大醫(yī)院兒科,山東濟寧 272200
柯薩奇B組病毒(CVB)是當前人類常見的腸道病毒屬當中的一種小RNA病毒,CVB共具有6種不同的血清型[1-3]。此類病毒主要以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其同時也可經呼吸道或者眼部的黏膜等進行感染,CVB的易感人群主要以新生兒以及幼年兒童群體[4]。有諸多文獻均證實,CVB是兒童的病毒性疾病發(fā)病的一種重要病原,其中以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一類患兒為例,其中有半數以上患兒均為CVB病毒的感染所導致[5]。當前臨床上對于CVB病毒感染與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的發(fā)病相關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對此該文展開以下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間收治的200例患兒和100名健康兒童為研究對象,以分析柯薩奇B組病毒與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發(fā)病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患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的患兒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00例以及健康兒童100名,分別建立急性短暫性跛行組(n=100)、上呼吸道感染組(n=100)以及健康對照組(n=100)展開研究。①急性短暫性跛行組中男70例、女30例,患兒的男女比7∶3,患兒的年齡在 7 個月~7 歲,平均年齡(2.3±1.9)歲?;純涸诎l(fā)病的前期存在呼吸道的感染或存在腸道感染史者共78例(78.0%),納入患兒中有部分存在流涕、發(fā)熱以及咳嗽等感冒疾病癥狀,且大部分的患兒均表現(xiàn)出類麻痹癥但未見疼痛(86.0%),收治的多數患兒在就診時已發(fā)病病程為3 d~2周(83.0%),個別病程長達1個月(4.0%),存在有再發(fā)或者多次發(fā)生的病例(5.0%)。②上呼吸道感染組中男72例、女28例,患兒的男女比18∶7,患兒的年齡在6個月~7歲,平均年齡(2.4±2.1)歲。③健康對照組中男70名、女30名,受檢兒童的男女比7∶3,其年齡在7個月~8歲,平均年齡(2.5±2.0)歲。
表 1 3組OVB-IgM名型的陽性檢出率比較[n(%)]
所有檢測的試劑盒均由北京科斯塔迪生物公司生產并提供,檢測所用酶標儀為為TR-2100C型全自動酶標儀(雷杜,深圳),對上述的以的各試劑盒與儀器均按照相關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血清的CVB病毒抗體檢測:先于晨間采取3組研究對象2~3 mL靜脈血,將采集的血液標本置于4 500 r/min高速離心機下進行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將之分裝于2試管中,取其中1份于放置-20℃的溫度下封閉保存以備用;取另1份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法)檢測血漿中的CVB1~CVB6型IgM。
通過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完成所有數據的處理與分析,CVB-IgM各型的陽性檢出率均以百分率(%)表示,對比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短暫性跛行組的病毒陽性檢出率50.0%,該組檢出柯薩奇B組病毒以B1型為主(37.0%),其次為B4型(16.0%),其中檢出雙重陽性病例占34.0%(17/50);上呼吸道感染組病毒陽性檢出率26.0%,該組檢出柯薩奇B組病毒以B1型為主(14.0%),其次為B4型(11.0%),其中檢出雙重陽性病例占38.5%(10/26);健康對照組的病毒陽性檢出率12.0%,該組檢出柯薩奇B組病毒以B1型為主 (6.0%),其次為 B4型(4.0%)。3組病毒陽性檢出率對比上急性跛行組顯著高于其他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3組研究對象的CVB均以B1型以及B4型的陽性檢出為主,同時其他的各型也均有陽性檢出的情況,見表1。
近年來兒科的臨床上常見有小兒下肢急性短暫性跛行的病患,急性短暫性跛行疾病在發(fā)病前患兒多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或者腸道感染病的病史,同時存在有發(fā)熱、流涕、咳嗽、咽部不適以及腹瀉等表現(xiàn)癥狀,在發(fā)生上述癥狀后,會突然導致一側下肢出現(xiàn)運動障礙并且使步態(tài)發(fā)生異常,臨床將該癥狀表現(xiàn)稱為跛行。急性短暫性跛行多數患兒與關節(jié)腫痛癥狀無關,也未見有感覺的障礙,僅表現(xiàn)出急性的類麻痹癥[6-7]。該癥狀可再發(fā)或者多次發(fā)生,在未經治療時,病程可持續(xù)1個月以上不愈,且該癥主要發(fā)生于1~3歲的兒童群體當中。目前,對于急性短暫性跛行疾病的病因臨床上還未能確切,因此臨床對于該病的診斷相對較為棘手,且常會導致誤診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盲目用藥,對患兒以及其家庭帶不必要的痛苦與額外的經濟負擔。該病在當前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針對于該病的病因,國內外的學者多認為與上呼吸道的感染癥狀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認為該病主要受病毒的感染所引起。有研究表示,急性短暫性跛行的發(fā)病與非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感染存在關聯(lián)性,但臨床上當前還缺乏血清的病毒學檢測提供科學的證據。也有報道稱髖關節(jié)滑膜炎患兒的CVB-IgM在陽性檢出率最高,并在有研究于跛行患兒的髖關節(jié)腔液中分離出CVBB3型的病毒株。該文研究則認為柯薩奇B組病毒與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發(fā)病存在一定的關系。研究通過以選取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患兒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00例以及健康兒童100名建立急性短暫性跛行組、上呼吸道感染組以及健康對照組展開研究,對各組研究對象血清行柯薩奇 B組病毒1~6型(CVB1~CVB6)的IgM檢測。研究的結果顯示,3組病毒陽性檢出率對比上急性跛行組顯著高于其他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3組研究對象的CVB均以B1型以及B4型的陽性檢出為主,同時其他的各型也均有陽性檢出的情況。結合既往的研究表明,當患者感染了CVB之后可得到特異性的免疫,在病毒感染的5 d內,于患者的血清當中即可檢出IgM的抗體,并且在10 d達到峰值,在20 d后逐漸的下降。
綜上所述,柯薩奇B組病毒的感染在小兒急性短暫性跛行的發(fā)病中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其可能是導致小兒發(fā)病的一個感染因素,臨床上通過CVB分型檢測特異性IgM抗體,對于該病具重要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