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乾君
摘 要:初中數學學科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形成更加豐富的數學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以及其他多個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不過,從小學進入到初中之后,數學學科的難度和抽象性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明顯加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數學教學,切實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從而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fā)展。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實際教學工作經驗,首先簡單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對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以期能為教學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與早期相比,我國的教育理念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前我國的教育理念重視和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新課程改革明確強調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要求?!耙詫W生為主體”的含義,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當中,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了解學生學習的主觀需求,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提高,由此便能使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fā)展。
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被動的過程,因此學生往往表現得學習興趣、學習動力不足,對知識、能力的主觀學習體驗也非常薄弱[1]。特別是從小學進入到初中之后,數學學科的難度和抽象性明顯提升,所以很多的學生對數學學習開始感到吃力,并逐漸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很多時候對數學的學習都是抱著一種應付了事的態(tài)度,所以教學成效一般,這不僅僅只是影響到了學生數學這一門學科的知識、能力學習,同時還更加不利于學生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的學習,嚴重阻礙學生的長遠學習、發(fā)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必須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基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來開展教學,這對于提高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與發(fā)展來說意義重大。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在實際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要想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首先要站在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現狀和認識特點規(guī)律上來改進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成效一般,學生學習、進步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大大減退、學習動力弱化,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教師即使對他們進行壓迫式、灌輸式的教學,他們也根本學不進去多少[2]。對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初中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于其興趣,只要能夠讓學生產生興趣,便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學習。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課堂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一開課不要忙于讓學生打開課本,避免平鋪直敘式的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是首先給學生講述笛卡爾和直角坐標的故事,用故事來引起學生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了解興趣,在故事的渲染下,課堂氛圍可以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了解興趣,這個時候教師抓準時機,順勢切入教學,就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并在教學當中表現出充沛的學習動力,從而確保教學的成效。
2.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要想使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發(fā)揮出更強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更加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進入到初中階段后,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與自我約束能力,能夠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重要的是在分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既可以自主控制學習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的溝通、交流、探討,這能夠促使他們共同進步。在學生共同的主體參與、努力學習下,數學教學的質量便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更加的顯著[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教師提供的道具,自主進行相關的學習、探究、開展實驗,這可以讓他們對相關的知識理解更加深刻,并有效培養(yǎng)起學生們的數據整理能力、描述能力和合作能力。
3.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
進入到初中之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會明顯的提升,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都會感覺到較為吃力,即使他們在主觀上有心要學好數學,但是教學方面的欠缺和限制也會使得他們的學習進步緩慢。針對這樣的教學難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主觀需求,當前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當中合理地引入信息化教學技術,發(fā)揮信息化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降低教學的抽象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幾何圖形初步》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來輔助與配合教學,形象地為學生展示相關教學內容,讓學生經過對圖片或是動態(tài)視頻的觀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幾何圖形的概念,區(qū)分直線、射線和線段的不同,學會角的比較與運算等,有效避免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過于抽象對學生造成的學習阻礙,提高教學成效。
4.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讓學生能夠在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自身的知識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知識進行實實在在的應用,并且能夠在日常的生活當中養(yǎng)成用數學思維去處理事務的習慣,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體驗,教師應當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以實踐活動的形式進行數學學習[4]。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課堂教學當中,很多學生可能都會認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沒有實際的用處,所以便不會認真地去研究它、掌握它和應用它。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列出一些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如房屋建造、家庭裝修過程當中相關結構和部件的尺寸計算等,讓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勾股定理去幫助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感受到勾股定理在生活當中的實際作用,并形成對勾股定理的實踐應用能力。
在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發(fā)展。
[1]趙云濤.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學周刊,2017(23):122-123.
[2]茍斌娥,張 斌.基于“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培養(yǎng)的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4):32-35.
[3]陳遵志.數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2):61-63.
[4]崔春艷.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