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和實施,可以看到沿線各國對中國進行了新的定位,“一帶一路”不僅對中國是挑戰(zhàn)是機遇,對沿線各國也是重要的發(fā)展契機。而中國文化走出去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交流機制,首先要加深相互的了解,中國要把自身的文化理念帶到別的國家,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建立互信,從而對“一帶一路”產(chǎn)生積極有利的影響。文章從多模態(tài)視角出發(fā),運用視覺語法具體研究紀實片美食節(jié)目《一帶一路》,通過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探究美食文化走出去重要性。
關鍵詞:一帶一路;美食文化;多模態(tài);再現(xiàn)意義;互動意義
縱觀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自絲綢之路形成之后,中國文化就開始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書寫了古代中國與歐亞各文明相互借鑒,友好交流的歷史篇章?!耙粠б宦贰钡膯?,各種特色美食各國文化在味蕾中交流傳播。本文研究分析中國美食文化輸出的重要性,采用Kress和Van Leeuwen的多模態(tài)視覺語法分析美食節(jié)目《一帶一路》設計和效果,探討多模態(tài)是如何被運用到中國美食文化輸出上,以提升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主體地位。
一、理論基礎
科技日新月異,單模態(tài)已無法滿足人們?nèi)粘1磉_的需要,因而,多模態(tài)話語應運而生。多模態(tài)話語是指運用多種模態(tài)協(xié)同作用的一種話語,日常生活中,除了說話,我們的交流還伴隨著副語言,例如,手勢,面部表情,語氣等,這些模態(tài)在交流中同時發(fā)生一起構成對交流意義的完整表達。除了日常交際,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還用于教學,PPT是老師上課的主要輔助教學工具,生動有趣的課件也是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就得益于PPT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人們最早關注的是語言、圖片、聲音等交際符號以及通過這些符號建立的各種模態(tài)之間的關系、它們所構成的整體意義、及其特征和功能的分析。它關注社會情境中多種模態(tài)資源的設計、制作和分配(Van Leeuwen,2001),以及各模態(tài)隨著社會實踐的進程而重新組合的過程。
二、《一帶一路》的多模態(tài)分析
《一帶一路》系列是我國國家戰(zhàn)略“一帶一路”的重要奠基石之一,美食能夠給中華民族帶來驕傲,也能讓中國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牽動著國人及分布在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的愛國情懷,我們也因此更能深度經(jīng)營以及推廣中華美食文化,讓世界讀懂中國。
(一)再現(xiàn)意義
對應概念意義,指在視覺上建構圖像中的事件、參與者以及環(huán)境,分為敘事再現(xiàn)與概念再現(xiàn)。記者在蘭州七里河區(qū)西果園鎮(zhèn)袁家灣村村民的帶領下,尋到了另一種美味——百合。百合的生長年齡不同,大小、口感、營養(yǎng)價值也不同,年齡越大,個頭越大,口感越好,營養(yǎng)價值也越高。村民帶著記者來到一塊年齡有九年的百合地,村民挖出一個大百合,把它剝開,遞給記者說可以生吃,記者嘗過后一臉滿足,“好好吃”驚呼而出。村民說生吃可以潤肺止咳,記者說“給我們這個攝像吃一個”。當然這里包含一個預設,也就是攝像人員咳嗽。圖1以褐色和白色為背景,周圍是山,山上,土地上鋪滿了白雪,凸顯了北方冬季的雄渾與壯闊。
(二)互動意義
互動意義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人際功能在視覺語法中的體現(xiàn)。顧曰國(2007)提出互動意義歸納為“關于圖像的制作者、圖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觀看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示觀看者對表征事物應持的態(tài)度”。
圖像傳達意義即圖像行為,通過表征參與者的凝視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van Leeuwen(2005)認為表達的是索求,或是提供。接觸是參與者與受眾的關系,包括參與者需要受眾的關注或只是向受眾提供信息(如圖2)。
豆腐有“兜?!钡囊馑?,自古以來,豆腐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食?!笆ザ垢眻D像中,記者看向村民,村民向記者介紹烏江豆腐,“烏江豆腐潔白如玉”,用烏江本地的特殊水源——老君山泉水。這里不僅有記者與村民的對話字幕,我們還能看到新鮮的豆腐,豆腐上有紗布,村民一只手拿個刀正在切豆腐,一只手按在豆腐的外側(cè),以防切的時候豆腐掉落在地。
首先,聽過視覺我們能感覺到烏江豆腐的白,是一種水嫩嫩的白,而這種天然泉水豆腐在外國是沒有的,純凈天然,這表達的是我國食物的獨特與地道,是中國獨有的,而美食文化輸出就是需要獨特的有營養(yǎng)美味的食物。這個圖片不僅給我們帶來視覺感受,還帶來了聽覺感受。村民為了表明自己的豆腐純白如玉,就說“切開看看”,同時想接著解說自作豆腐的獨特原料。還有很多人要與他合作到別的地方賣豆腐,但是離開了這里,雖然有一樣的原料和做法,但是豆腐的味道就沒這么好,是因為沒有了烏江的老君山泉水。
表征參與者是村民,他通過凝視豆腐表明的是提供,向受眾提供信息。同時也在對受眾進行“索求”,渴望從他們身上獲得回饋以達到共鳴。很明顯,在接觸這一功能上,這張圖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豆腐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和勤勞智慧,各種豆腐制品也是很美味,中華民族還有很多用豆腐做的佳肴,相信會受到很多外國朋友們的青睞。
三、結語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的視覺語法為理論框架,通過對《一帶一路》的多模態(tài)分析,解讀其內(nèi)涵的再現(xiàn)意義和互動意義。分析圖中的事件,包括美食和民族,用文字來解說組成元素的意義以及各元素間相互協(xié)作的工作機制。色彩搭配協(xié)調(diào),動作自然,美食誘人,純正天然,各族人民熱情好客,真誠待人,這一切都是中國文化的沉淀與博大精深?!兑粠б宦贰穼⒚朗澄幕敵鲈鰪妵H影響力?!耙粠б宦贰币矊⒃谄降?、包容、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續(xù)寫共同發(fā)展的新篇章,最終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形成發(fā)展繁榮興旺的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陳新仁,錢永紅.多模態(tài)分析法在語用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外語,2011(5):89-93.
[2]法冠浦.“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外文化輸出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