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大學生禮儀教育備受關注,但在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層面都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試圖將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到禮儀教育中,從禮儀教學中的智能分配、禮儀教學的分層、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運用、課程評價的多元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關鍵詞:多元智能;高校;禮儀;教育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精辟的論述了禮儀在治國安邦、成就事業(yè)、個人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禮儀不僅是個人風貌、道德水準的體現(xiàn),而且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國享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一直十分重視禮儀教育,尤其是2000年后,各種禮儀教育和禮儀培訓遍地開花。針對當前大學生禮儀意識淡泊、禮儀知識欠缺、行為失范、素養(yǎng)滑坡等現(xiàn)象,各大高校也相繼開設了禮儀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禮儀教育。
一、高校大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大學生禮儀教育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各大高校紛紛開設禮儀課程,開展禮儀培訓和禮儀社團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講文明、講禮儀,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但在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層面都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校層面
1.學校對禮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筆者對武漢高校禮儀教育的情況進行了調研,近70%的高校開設了禮儀課程,但禮儀課程位置相對較低,大多數(shù)高校把禮儀作為公共選修課,學生自由選擇;僅有20%的高校作為必修課程開設,禮儀課程學時大多為30-36學時;一個教學班100-200人;調查的十所高校中,僅有一所學校禮儀課程建設為校級精品課程。
2.禮儀教育專業(yè)師資缺乏。大多數(shù)高校的禮儀教師具有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的知識背景,僅有28%的教師有禮儀培訓師的資格,或曾在相關行業(yè)從事禮儀工作,具有實踐經驗;但72%的禮儀教師沒有從事過相關禮儀工作,缺乏禮儀實踐操作的能力,理論教育與學生實際需求不同步。還有部分學校的禮儀教學由學生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或者輔導員承擔。
(二)教師層面
1.教學方法不靈活。筆者調查的十所高校中,50%的高校禮儀課堂純講理論,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聽課很難投入,整體教學效果較差;50%的禮儀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在教學中有適當?shù)倪\用,但學生人數(shù)多,互動練習的頻次和效果都受到限制。
2.知識講授與實訓脫節(jié)。調查顯示,各高校禮儀教師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型”模式,雖然課程中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在教室進行,缺少仿真的職業(yè)環(huán)境和角色扮演,結果學生只懂理論,不會運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不能與這門學科的特點相適應。
3.考評方式單一。筆者的調查中,30%的高校禮儀課程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筆試,以理論考試為主,學生基本上靠死記硬背應對本門考試;50%的高校禮儀課程采取了筆試加面試的考核方式,考查本門課程理論學習和實際運用的情況;20%的高校禮儀課程僅采取了面試的形式,教師評分為主,考評方式單一。
(三)學生層面
1.學生不重視選修課程的學習。88%的學生認為禮儀很重要,影響到個人的成功成才,但實際在課程學習中卻存在著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玩手機、睡覺等等行為,意識與行為相悖。學生間流傳著“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實際課堂出勤情況是必修課高于專選課,專選課高于公選課。
2.禮儀學習的功利性強。大多數(shù)學生選修禮儀課程,一是因為課程內容簡單,比較容易獲得學分;二是因為可以學到一些技巧和方法,有利于求職就業(yè),學生認為禮儀教育最顯著的成效體現(xiàn)在應聘就職上。禮儀的教與學都停留在使用表層,缺少對本質和內涵的充分把握,教與學都呈現(xiàn)出短、頻、淺的特點。
二、多元智能理論及其特征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加德納(Howard Gardner)l983年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新的智力定義。他認為,智力的基本性質是多元的,即智力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組能力;智力的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即各種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框架中,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種,它們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進行組合,從而使每個人的智能各具特色。這八種智能是: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智能。[1]
這八種智能在個體上呈現(xiàn)不同的組合方式,導致個體之間的智能差異和不平衡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的實質即為: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個體的差異;承認學生間的智能差異和個體差異、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和整體性以及學生智力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作為教育的著手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創(chuàng)造出社會所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作為教育的著眼點。[2]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
1.每個個體的智能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特點
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都具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而且這八種智能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意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的整體存在的。特別是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將各種智能充分的、合理的、緊密的、協(xié)調的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個人的潛能。[3]
2.智能的發(fā)展受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
“每個人的成長不僅受到社會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及教育環(huán)境的極大影響與制約,而且環(huán)境的差異也對每個人的成長、發(fā)展方向和程度都有極大的影響”。[4]同時每個人自身的思維內容和方式、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內容和方式、人與自然之間交往的內容和方式等都受到環(huán)境和教育的深刻影響。
3.強調不能單一的看待智能,要多維的看待智能問題
“八種智能的觀點雖然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人類智能的特點,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理論框架或構想,重要的不是八種、九種或十種智力,而是一種多維度地分析智能問題的視角。”[5]每個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性的,不僅僅是幾種智能的組合,所以我們應該以多維度的視角來看待每個人的智能。這樣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禮儀教學中的運用
新時代的禮儀教育逐步呈現(xiàn)“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等特點,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禮儀教育的特點,關注學生特質和發(fā)展?jié)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使學生在學習中激發(fā)各方面的潛能。
(一)禮儀教學中的智能分配
筆者將禮儀教學的內容分配到多元智能中的各項智能,通過各項的學習和訓練,開發(fā)學生的各項智能。如,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敬語、謙辭、雅語的使用;溝通技巧、拒絕的藝術等。數(shù)理智能:案例的分析、判斷,任務方案的制定與實施。視覺智能:男女士儀容修飾、選擇顏色和款式進行服裝搭配。身體智能:各種儀態(tài)協(xié)調;女士絲巾、男士領帶的系法。音樂智能:舉止禮儀訓練中的背景音樂,感覺節(jié)奏與欣賞音樂。人際交往智能:各種角色的分配和扮演、人際關系的調節(jié)、團隊協(xié)作。自我認知智能:設定個人學習目標、自我選擇任務和角色、自我形象設計。認識自然智能: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
(二)禮儀教學的分層
禮儀教學應針對不同的需求分層教學。一是年級分層,針對大一、大二學生主要講授儀表舉止禮儀、校園禮儀、交往禮儀、節(jié)日禮儀等,使學生能在課堂、社團、寢室等各種場合較好的表現(xiàn)自己;針對大三大四學生主要講授求職禮儀、商務禮儀、政務禮儀、涉外禮儀等,使學生掌握職場往來禮儀。二是專業(yè)分層,針對工商、國易、物流等專業(yè)開設商務禮儀、涉外禮儀;針對公共管理專業(yè)開設政務禮儀,針對酒店與旅游管理等專業(yè)開設服務禮儀。三是課堂內外分層,課堂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案例分析、模擬訓練等將禮儀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相結合;課外通過各種社團活動,“禮儀風采大賽”、“禮儀知識競賽”、“風采女生”、以及商務談判大賽、公務員模擬面試等活動引導正確的運用禮儀為自己增色,并在實踐中學習禮儀知識。
(三)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運用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與特定環(huán)境和教育相結合的,人的理解能力受特定情景的制約,主張在特定情景中的理解才是真實的理解,才能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指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場次進行表演。禮儀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和訓練目的,設置具體情景,在模擬情景中指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禮儀訓練,從而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禮儀知識。如:教師設置社交場合、商務場合、家庭三種不同情景,學生扮演男士、女士、職位高者、職位低者、主人、客人等不同的角色,這些情境的區(qū)別、角色的區(qū)別都導致了握手禮儀的不同。[6]
(四)課程評價的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角度的,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指標應該是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標準的多元、評價方式的多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挖掘學生的智能強項,促進其發(fā)展。在多元性課程評價標準中,應采用:“教師、學生、社會用人單位為一體”的多元性評價主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自主練習評價、團隊協(xié)作實訓評價、社會實踐評價為一體”的綜合性評價方式;以學生的“普通能力和優(yōu)勢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為評價標準。[7]禮儀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傳統(tǒng)的筆試考核滿足不了教學的需求,多元化的評價能促進教與學。
參考文獻:
[1]毛莉.多元智能理論在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2.
[2][美]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4][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5][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6]劉俊.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社交禮儀教學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10).
[7]宋歌.開發(fā)中職生潛能的實踐研究—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D].廈門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