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可
牛五花,豬五花,牛雪花,讀起來好像一首繞口令。
炒粉絲,泡菜餅,大醬湯,它們可以是童謠里快樂的一家。
爐邊蛋,部隊鍋,芝士年糕,一邊看韓劇一邊來上一筷是最好不過。
虹泉路的出名,最早就是因為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雪花初飄的冬季,因為女神全智賢的一句“真想吃炸雞配啤酒”,瘋狂的粉絲們就攻陷了虹泉路上的韓國料理店。
閔行區(qū)的這條小路,全長不過1公里,卻是虹橋龍柏金匯板塊里三四萬個韓國籍居民的“大食堂”,也因此得了個“韓國街”的外號。
看看這條街上人氣最高的美食店的名字,就知道大多是由土生土長的韓國人經(jīng)營——韓國歐巴炭烤肉、鐘路商會、紫霞門韓國料理、統(tǒng)營阿姨、多樂房土豆、明洞刀面、無峰里米腸、全州豆芽湯飯、芝湖參雞湯……
這些年,我們對于韓國料理的知識,基本上都是受了韓劇的啟蒙——
我們跟著《浪漫滿屋》開始垂涎石鍋拌飯,懂得了“在韓國吃石鍋拌飯”是愛情的象征:約會的男生要幫女生拌好飯,女生萬一吃不完,男生還要包圓剩菜剩飯。
第一次知道方便面可以有一百種口味那么多,也是因為看到韓劇便利店里一面墻那么多的方便面。韓劇吃泡面就像港劇里的“你肚子餓不餓我下碗面給你吃”一樣稀松平常,歐巴也不例外:金宇彬歐巴吃過辣牛肉泡面,金秀賢歐巴吃過辣泡菜碗面,劉在石歐巴吃過真海鮮拉面,林周煥歐巴吃過辛拉面……
《大長今》之后,全世界都知道韓國人離不開大白菜,《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還告訴我們每家每戶都得有一個泡菜壇子,交換菌種不亞于結(jié)交友誼。
《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最愛的就是泥蚶,善宇媽媽的拿手菜則是咖喱土豆?!都澥康钠犯瘛防锷俨涣说氖菬?,最常出鏡的則是“真露竹炭蒸餾酒”。
《太陽的后裔》里雙宋夫婦撒狗糧的必備又是一道韓國著名料理“參雞湯”,要選6周齡的童子雞,與高麗參、黃芪、當歸、枸杞、大棗同煮,雞肚子里還塞著米飯,一口湯一口雞一口米飯,這就是愛的滋味。
而所有的這些,你都可以在虹泉路韓國街上一一解饞。
曾經(jīng),日本籍住客在上海也有自己的美食街古羊路;曾經(jīng),食客在古羊路上走著,也可以像《孤獨的美食家》里的五郎一樣,一家家吃過去,從一張餓扁了的苦瓜臉,變作滿臉幸福的笑容。不過,隨著古羊路的拆遷,日料控恐怕是要另覓食堂了。
還有虹泉路,且吃且珍陪。
這條小路,是虹橋龍柏金匯板塊韓國籍居民的“大食堂”,故得“韓國街”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