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整本書,感覺笛卡爾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在他短暫的一生中處處閃爍著新科學的光芒。他的言論很謹慎,處處講究策略,他是一位學者,但是卻并不是與強大的錯誤思想理論面對面抗衡,也不力求他人接受自己的理論。笛卡爾的這種方法不僅保護了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保護了新鄉(xiāng)的思想不被摧毀,不然也許他就是下一個蘇格拉底,下一個伽利略,下一個哥白尼。除此以外,他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也是令我佩服的,他鼓勵讀者和其他任何學者積極提出針對他理論的不同意見,對于這些意見他均會一一答復,不僅是為了為他人解惑更重要的是不斷論證自己理論的正確性。笛卡爾的以理性作為研究方法的基礎使他以自然科學的研究視角來研究哲學問題,形成新的哲學,在唯心主義中打開一個缺口,雖然苦苦掙扎的笛卡爾并未徹底沖破唯心論走向唯物論,但是卻是機械唯物論的創(chuàng)始人,為辯證唯物論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
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基本的知識儲備作為土壤。早年的笛卡爾博覽群書,從書本上汲取了相當多的養(yǎng)分,后來對于新知識的追求使他拋棄了書本的研究,開始走向?qū)嶋H,用自己的理性進行思考分析。這種理性分析的活動很好的鍛煉了笛卡爾的思維,使他在不同學科的海洋中暢游,慢慢探索歸納出了一套研究方法,并且不斷回歸實際進行論證。笛卡爾同時作為一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他將科學的理性與哲學進行了很好的融合,試圖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論證哲學基本問題(如,認識論,本質(zhì)論),像他發(fā)明的解析幾何一樣,想要將哲學問題的論證結(jié)構(gòu)邏輯更加嚴謹,最好能遵循一定的公理定式。因此笛卡爾的哲學又稱為新的科學的哲學。
由于笛卡爾所處時代的客觀物質(zhì)局限性,笛卡爾將自己的科學研究的終點放在神,或者是上帝身上。笛卡爾從不大張旗鼓的說自己反對神學,反而承認上帝的存在。但是它口中的上帝是經(jīng)過改造的上帝,不是妖魔鬼怪神力的化身而是自然的化身,是理性的集大成者。他的上帝不是統(tǒng)治人類的,而是新思想的保衛(wèi)者,假如在笛卡爾有生之年他對于上帝已經(jīng)能夠解釋清楚了,他便找到了真正的科學甚至真正的真理。在本書中,笛卡爾將尋找真理的方法比喻成建造房屋,他認為完全將舊的房屋拆除,騰出地基,重新搜集一磚一瓦來建造一定比翻蓋舊的房屋所最終建成的房屋精美。他用來騰出地基的工具就是理性,用理性來分析和綜合,從而刪選出合適的建筑材料。如何使用理性呢?笛卡爾認為理性所具有的天賦觀念就是衡量理論的一個標尺,對或不對由其進行判斷。但是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天賦觀念從何而來,可以通過訓練獲得么呢?他并沒有給予解答只是說天賦觀念是理性生而便有的,甚至認為是上帝賦予的。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即時用理性這個工具來拆除房屋,騰出地基,我們也是無法做到完全清除原本的材料的,必定會有殘留,最終我們依舊是在這種有殘留物的地基上去建造房屋。此外,在笛卡爾的形而上學這一部分中,他的提出了自己認識論的核心即“我思,所以我是”,在這種方法的指導下,笛卡爾主張懷疑一切,任何未經(jīng)過理性進行論證之前都不是真的,感官上認識到的并不是理性認識到的也不是真的。這種觀點無疑是割裂了感性和理性之間固有的聯(lián)系,沒有看到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雖然笛卡爾哲學方法論有上述的種種局限性,就好比我們不能苛求原始社會的人使用手機一樣,我們也不能用現(xiàn)代文明的眼光去批判笛卡爾的思想,而是應該將自己放置于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現(xiàn)狀中去,在同情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術(shù)批判,除去我們所學到的正確知識,他所帶來的疑惑我們可以在他之后的其他學者的思想中找到解決的辦法,比如康德。
笛卡爾的方法論原理對于憲法和行政法的發(fā)展有哪些指導意義呢?首先,笛卡爾在本書的第一部分就寫到:良知,是人間分配得最均勻的東西。良知或者理性人人都是均等的。這些內(nèi)容我認為蘊含了天賦人權(quán),人人平等的理念。這種理念的出現(xiàn)使人類獲得了自身的獨立性,為各種法律的出現(xiàn)奠定了主體環(huán)境。如果人沒有獨立性便沒有憲法所談的人民主權(quán)和行政法所談的程序正義,甚至不需要任何法律,一切事情由上帝或者少部分人所決定,法律生長的土壤便是不存在的。其次,笛卡爾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認為事物的發(fā)展都要符合理性,接受理性的檢驗。在我看來理性的內(nèi)涵是很豐富的,正義,辯證,客觀,謹慎等等都可以說是理性的衍生物。在行政法的若干原則中,行政合理性原則作為公法中的“帝王條款”無疑也是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的。理性不僅是尋找真理的方法,同時也是檢驗行政行為是否合比例,行政權(quán)是否侵害了人權(quán)的重要標尺,比例行政做追求的適當?shù)谋壤褪窃谟美硇杂靡?guī)則來指導行政行為的做出。另外,笛卡爾在本書的第六部分使用自己的理性研究方法規(guī)則去示范解決一些問題,如論證神的存在等等。那么按照笛卡爾的理性研究法,我嘗試著去尋找憲法的概念,給憲法下一個定義?套用書中首先所提到的四條規(guī)則,第一,我們要盡可能多收集關于憲法概念的資料文獻,但是除了清晰分明,使自己無法懷疑的知識外,不要輕易的將這些文獻資料中的知識當做真的;第二,將憲法這一概念定義問題分成若干個部分,這些部分按照與研究問題的 必要性程度進行排列,從最必要的部分開始研究。如把憲法的概念進行解剖,憲法內(nèi)容可以有,主權(quán),國家,權(quán)利,權(quán)力,國體,政體等等。然后將這些部分進行必要性排序為,主權(quán),人權(quán),國家,權(quán)利保障,國體,政體……。第三,按次序進行自己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到也是最必要的部分開始,一點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到最復雜的對象,也就是整體了。有了上述的排序之后開始對每一部分進行研究,進而概括出各個部分的共同屬性和作用,這些共同屬性便是作為整體的憲法所具有的;最后,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的復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即考察這個憲法概念是不是可以講自身與其他相似概念如行政法區(qū)別開來,即是否揭露了本質(zhì)特征,從這個概念中是否可以進一步研究其與其他相關概念的關系等等。這個考察的過程也是一個論證的過程,一個不斷自我懷疑自我確認的過程,經(jīng)過這一系列“公式”用數(shù)學證明式的研究,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便是在當下最接近真理的知識甚至是真理了。
上述的這四條是笛卡爾基本的方法規(guī)則,從這四條規(guī)則所延伸出來的還有笛卡爾的行為規(guī)范準則。第一,服從本國的法律和習俗,篤守我靠神保佑從小就領受的宗教,在其他一切事情上以周圍最明智的人為榜樣,遵奉他們在實踐上一致接受的那些最合乎中道,最不走極端的意見,來約束自己。這一點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共同之處,以免自己在偏激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聯(lián)系笛卡爾的懷疑論,他的懷疑不是拋棄,而是去偽存真的批判。第二,在行為上盡可能鑒定果斷,一旦選定某種看法,哪怕是十分可疑,也毫不動搖地堅決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樣。這條規(guī)范很符合自然科學家們的研究方法,在沒有絕對真理前,一旦有一個相對可靠的真理,一定要遵循這個真理研究下去,總會有所收獲。第三,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客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愿望,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正如笛卡爾在本書中所說的:涉及公眾的事情,哪怕雞毛蒜皮,改革起來都困難無比。笛卡爾認識到了進行變革的困難之處,所以他基本不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方法,他認為自身以外的許多事情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這也正好解答了為什么笛卡爾喜歡冥想,喜歡做“思想實驗”。
除了上面的兩種規(guī)則外,笛卡爾在本書的后半部分又提出了如何使研究更進一步的方法規(guī)則。首先,一般地考察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以及能夠有的一切,設法找出他們的本原或根本原因,為了這個目的,不考慮別的,只考慮它們是神一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從別處尋找,只發(fā)掘我們靈魂深處固有的真理萌芽,從其中抽繹出這些原因。然后,細看根據(jù)這些原因可以推出哪些第一步,最通常的結(jié)果。接著再往下推,推出更特殊的東西。最后,用心靈進行復查。這四個步驟其實就是笛卡爾“思想實驗”的基本步驟。雖然社會科學不能像自然科學一樣在實驗室中進行試驗,根據(jù)不同的實驗結(jié)果來得出準確的結(jié)論,社會科學是不能“試錯”的,錯誤所帶來的代價也不允許“試錯”。那么,例如一個新的制度我們能不能在思想上設置一個實驗室呢?在這個實驗室中,我們可以進行試驗嘗試尋找最佳結(jié)論。但是這樣做的基礎就是我們有一系列學科基礎知識作為“公理”,從而可以在實驗中作為前提使用,用數(shù)學證明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形式邏輯進行推演。
這本書內(nèi)容不算多,也屬于比較基礎類的方法類書籍,讀起來并不晦澀,同時也想知道數(shù)學家和物理學家如何來談論哲學,所以我選擇了讀這本書。上邊所寫的文字可能不夠嚴謹,也沒有什么嚴密的邏輯,有點類似于隨筆的性質(zhì),但是寫這篇筆記就又像是重新讀了這本書。巨人的智慧在任何時候都會閃耀這光芒,都是在探尋真理道路上的行者,雖說有不足之處但這并不能否定這些人所做的貢獻。思考是一個人的靈魂,“我思,故我在”,我把它理解為,善于理性思考是一個研究者的研究之本,不會思考一定不會研究,謹以此自勉。
作者簡介:張欣(199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