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摘 要] 思辨能力作為學生思維素養(yǎng)的核心構成部分,它對學生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本文主要探究了在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幾個具體措施。
[關鍵詞] 政治;教學實踐;思辨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還沒有真正的獲得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同時,他們還缺乏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活動時不能一味地向學生傳遞講和解政治知識,還要在政治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政治知識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使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政治知識和獨立思考政治問題。
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善于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政治學習產生興趣便會主動地參與到政治教學活動當中,這時教師便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提升他們學習政治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時要轉變自身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探索政治知識,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比如在進行“本質與現(xiàn)象”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本質與現(xiàn)象”知識的學習欲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來導入,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解“狐假虎威”的故事來導入教學,讓學生去思考其中的本質與現(xiàn)象,進而通過故事來激發(fā)他們探索知識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
除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以外,在課堂上教師還要通過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解政治題目時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對鍛煉學生思辨能力是極其不利的。為此教師要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給予學生充足時間,讓他們可以獨立的去思考問題,獨立的去解決問題,進而結合自己的政治思維去探索新的政治知識。
要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自主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比如在進行“商品經濟”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一些教學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商品經濟”的相關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價值與價格有什么關系”“什么是使用價值”“什么是價值”等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們在問題的帶領下主動地去自主學習政治知識,進而提升自主學習政治知識的能力。
在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采取填鴨式的政治教學模式,這在教學模式不僅僅不適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同時也不利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此,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時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政治教學模式。除此以外,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活動時還要將課堂設成一個師生互動的交流平臺,師生之間相互平等與尊重,相互交流自己的政治學習感受和學習經驗,鍛煉學生思辨能力。同時在于學生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要善于鼓勵學生和贊美學生,使他們敢于放飛自己的思維,去大膽的想象與猜測,敢于將自己的觀點講述出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
改變傳統(tǒng)政治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比如在進行“量變和質變”知識教學時,教師在課堂上面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量變和質變的相關視頻,比如關于水變水蒸氣或者成冰的視頻,讓學生去觀察哪里是量的積累,哪里是質變,進而更好的理解與學習“量變與質變”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自身的思辨能力。
總之,在政治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堅持讓學生作為學習政治知識的主體,使他們自主地去學習政治知識、探索政治知識,進而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海云.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策略[J].中華少年,2017(28):18.
[2]王仁喜.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探究能力的策略[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