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閱媚
[摘 要] 讓學生從小認同社會主義友善理念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溝通入手,實施快樂教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友善教育,成為樂學、樂善、樂行的好少年。
[關鍵詞] 溝通培養(yǎng);友善性格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幫助學生形成心存善念、友善待人的良好品格,使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友善價值觀念是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和保障。教師需要從溝通入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存善心、行善舉,弘揚友善好風尚。教師要采取一系列溝通技巧,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消除學生的對抗心理,提高友善教育的效果。
教師擔負著教育的重任,對孩子稚嫩的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模仿力和從眾心理特別強,教師在日常教學或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因此,教師要對培養(yǎng)友善觀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與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事物和一些真實的正反面案例來幫助孩子樹立友善觀。比如,教師可以講一個身邊真實的故事,讓學生判斷對錯,進而引導學生要熱心幫助別人,講文明、懂禮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友善品德。
如小明同學去超市購物,發(fā)現(xiàn)身后有一位抱著小孩,拎著物品的叔叔,就主動幫忙打開門,讓后邊的叔叔先過,但是叔叔經(jīng)過為他撐著門的小明時,看都沒看一眼,頭也不回地徑直走了過去,既沒說謝謝,也沒點頭致意。教師可以就此事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誰的做法更有友善觀念,假如你是小明以后你還會再幫助別人嗎?教師通過類似的友善話題討論的模式,講述身邊有關友善的事例,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并自覺形成與人為善的觀念。另外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有耐心,像呵護初開的花朵一樣去呵護學生稚嫩的心靈,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要用訓斥的方式進行交流,要善于用真誠的眼神去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
溝通是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友善性格的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復雜而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有些學生不愿與教師交流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那么教師即使有再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再高超的教育方法都無法做好友善教育。因此,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用心、留心,用真誠的心態(tài)去尋找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需求,用真摯的心去關心他們、感化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在學生受到委屈的時候,教師要及時給予真誠的安慰鼓勵,通過溫暖的眼神和動作,讓學生感受到你在關注他,而并沒有居高臨下地去教訓、斥責。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一句鼓勵的話語,會讓學生信心倍增,從而能夠重整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生活中。雖然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行為,但是真情流露會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觸動學生的心靈,在學生的心中種下友善的種子。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友善性格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它存在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公共領域等多個方面,友善性格是形成和諧人際關系的首要條件。教師應該建立友善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一個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常懷一顆愛學生的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賞識每一位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聲,為每一個學生的微小進步而高興,做到嚴慈相濟、情理互融。此外,教師還要有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把教師角色轉化為服務者,關注每一個孩子,為學生的快樂成長服務,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相互理解、尊敬,建立友善的師生關系。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恰當?shù)靥幚碜约旱膹碗s情緒,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友善地對待同學和朋友,心存善念、與人為友,通過組織社團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友善的性格,在活動中踐行友善,構建和諧、友善的校園氛圍。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友善性格,建立和諧友善的校園氛圍,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感覺到周圍友善環(huán)境的存在,且學生能切實感受到自己被周圍環(huán)境接納、認可和賞識。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引導他們快樂學習,開展趣味性的安全自護活動,提高學生的自護意識和自護本領。教師要引導學生與人友善,與同學、朋友建立友善和睦的關系,把善念植根于學生的心底,開展“日行一善”文明活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懂得謙讓、感恩,做事有自己的行為準則,把友善傳遞給周圍的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質(zhì)。
總之,教師要重視友善教育,從溝通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性格。教師要對學生耐心指導,用真誠的心感化學生,使學生愿意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教師還要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營造,使學生在友善環(huán)境中樂學、樂善、樂行。
參考文獻:
[1]張穎.淺談品德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80-81.
[2]陳學慧.汲取海西文化浸潤學生品格——品德與社會學科基于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J].時代教育,2013(18):1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