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凱
[摘要]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癥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出血癥患者142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1例。對照組采用西咪替丁治療,觀察組采用泮托拉唑腸溶片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1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8%,兩組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6, P=0.047<0.05)。結論 泮托拉唑可明顯改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不良反應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消化性潰瘍出血;泮托拉唑;臨床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4(c)-0122-03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Pantoprazole in Treatment of 71 Cases with Peptic Ulcer Bleeding
MA Dong-kai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Qianwei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ntoprazole in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Methods 14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bleeding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7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imetidine, whie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antoprazole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83.10% and 97.1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3.96, P=0.047 <0.05). Conclusion The pantoprazol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bleeding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it has a better treatment effect of peptic ulcer bleeding, with a hig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eptic ulcer bleeding; Pantoprazole;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科疾病,潰瘍部位一般為胃、十二指腸,該類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多發(fā)等特點[1]。消化性潰瘍出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周圍血管受到破壞引起出血,患者出現(xiàn)嘔血、黑便,當出血量大時會引發(fā)休克癥狀,威脅患者生命,如果患者未及時治療,則可能出現(xiàn)貧血癥狀[2]。目前,隨著大眾飲食、作息方式的改變以及來自于生活、工作等方面壓力的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的升高,針對消化性潰瘍出血,臨床上主要以藥物治療手段控制患者病癥的發(fā)展,常用藥物為泮托拉唑、奧美拉唑、西咪替丁等。泮托拉唑為新型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夠抑制胃酸的過度分泌,從而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文隨機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間于該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共142例為研究對象,分析泮托拉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癥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該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出血癥患者14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女性35例,男性36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49.0±3.23)歲;觀察組患者女性34例,男性37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51.0±1.69)歲,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參加此次臨床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此次臨床研究報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大小等方面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選患者符合以下條件:①所有患者均在發(fā)病24 h之內(nèi)入院;②兩組患者潰瘍直徑均在0.3~2.5 cm之間,平均為(0.5±0.1)cm;③組織學檢查幽門螺旋桿菌(Hp)顯陽性;④患者自愿參與,并與其法定監(jiān)護人共同簽署書面同意書。
所選患者排除以下情況:①患有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zhì)患者以及由其他病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出血患者;②妊娠或計劃妊娠及哺乳期間的女性患者;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以口服西咪替丁片(國藥準字H13021561)治療,規(guī)格200 mg×100 s,200~400 mg/次,800~1 600 mg/d,飯后以及睡前各服用1次,4~6周為1個療程。
1.3.2 觀察組 以口服泮托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67169)治療,規(guī)格40 mg×7 s,早餐前服用40 mg/次,1次/d,4~8周為1個療程。
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嚴格按照醫(yī)囑服藥,并記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腹痛、反酸、黑便等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患者血壓、心率、血紅蛋白含量等各項指標,完成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評判標準
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腹痛、反酸、黑便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血壓穩(wěn)定、血紅蛋白不再持續(xù)下降,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結果為陰性;有效:以上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效:患者病情未好轉,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出現(xiàn)病情惡化的現(xiàn)象。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5 統(tǒng)計方法
分析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結束后,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得出,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3.1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18%;兩組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目前,隨著大眾飲食、作息方式的改變以及來自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壓力的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的升高,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相對較嚴重的內(nèi)科疾病,潰瘍部位一般為胃、十二指腸,該類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反復、多發(fā)等特點。消化性潰瘍出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當消化道黏膜糜爛時周圍血管也會受到破壞而引發(fā)出血,患者出現(xiàn)嘔血、黑便,當出血量大而發(fā)生快速時會引發(fā)頭暈、心悸、血壓降低等一系列休克癥狀,嚴重時還會威脅患者生命,如果患者治療不及時或上述情況長期發(fā)生時,患者易出現(xiàn)貧血癥狀。
消化性潰瘍的引發(fā)因素為胃酸、胃蛋白酶過多或胃粘膜保護因素減少,其中胃酸為主要因素,胃壁細胞上存在H2受體、M型膽堿受體1、胃泌素受體以及H+-K+-ATP酶(質(zhì)子泵),其中H+-K+-ATP酶存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一步,經(jīng)過質(zhì)子泵的轉運作用將H+轉運到細胞外、胃內(nèi)腔,從而形成胃酸,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就會引起潰瘍。另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消化性潰瘍發(fā)病與反復的重要原因之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使得胃酸分泌過程的反饋調(diào)節(jié)無法正常完成,因此導致胃黏膜局部胃酸含量過高。以上兩種原因導致消化道黏膜糜爛,出現(xiàn)潰瘍,當周圍血管受到損傷時,就會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當出血量為5~10 mL/d時,患者會出現(xiàn)大便隱血試驗陽性,50~100 mL/d時則會出現(xiàn)黑便,如果出血量超過500 mL/d,患者會出現(xiàn)頭暈、心悸、乏力、血壓降低等一系列休克癥狀。一些消化道潰瘍患者出血量少,肉眼無法辨別,必須經(jīng)糞便化驗才能檢出,另外,盡管患者在出血后腹痛癥狀會稍有緩解,但依舊應引起重視,應該及時送醫(yī)進行治療,且在出血后避免飲食飲水,以免引起胃腸蠕動加劇,增加患者痛苦[3-4]。
針對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臨床上主要以藥物治療手段控制患者病癥的發(fā)展,常用藥物為泮托拉唑、奧美拉唑、西咪替丁等。泮托拉唑為第三代新型質(zhì)子泵抑制劑,是在胃酸分泌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效應,能夠特異性的抑制H+-K+-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的過度分泌,另外,它還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對胃蛋白酶的分泌以及胃液總量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泮托拉唑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治療效果[5-6]。西咪替丁為H2受體阻斷劑,其可以抑制胃壁細胞附近的腸嗜鉻樣細胞釋放組胺,在質(zhì)子泵之前抑制了胃酸的分泌,因此發(fā)揮部分抑酸作用。
該次實驗選擇的泮托拉唑對酸性環(huán)境不穩(wěn)定,所以選擇腸溶制劑,泮托拉唑發(fā)揮抑酸作用的同時還起到保護胃粘膜、輔助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此外,肝臟細胞色素P450的活性也不會被誘導或抑制,這就意味著,泮托拉唑不會影響其他藥物在體內(nèi)的代謝,既不影響藥效也不會增加毒性,這一點有利于對肝腎功能不全者的使用,保證了臨床治療的安全性與可靠性[7]。
該文為分析泮托拉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消化性潰瘍出血癥患者142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符合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西咪替丁片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口服泮托拉唑腸溶片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結果表明,經(jīng)過治療,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3.10%;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18%,兩組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與王虹[8]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96.57%,對照組有效率為79.18%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可明顯改善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對幽門螺旋桿菌具有根除作用,不良反應發(fā)生少,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加林.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19):3706-3708.
[2] 胡艷紅,羅義根,嵇愛平.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6(3):633-634.
[3] 田融冰.大劑量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36-38.
[4] 鄧舒妮.奧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24):57-59.
[5] 余翔.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205-206.
[6] 陸艷,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 (5):73-74.
[7] 李勝華,詹昌盛,何洲,消化性潰瘍癥狀的治療體會[J].健康必讀,2013,12(3中旬刊):26-27.
[8] 王虹.對比分析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潰瘍出血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0):104-105.
(收稿日期: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