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楠
【摘 要】語篇分析一直以來都備受語言學家的關注。本文運用主位推進模式對新聞語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句子間的主位術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著密切的語義聯(lián)系,且對英語寫作有的指導性啟示。
【關鍵詞】語篇分析;主位推進;新聞;英語學習
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由韓禮德提出并創(chuàng)建的,它對于語篇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主要有三大純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語言學家Geoff Thompson在他的《功能語法入門》一書中給語篇功能下的定義是:人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該想怎樣把信息組織好, 將一條信息與其他信息之間的關系, 而且還顯示信息的傳遞時與說話人所在的語境之間的聯(lián)系。語篇功能是由主位與術位,信息結(jié)構,主位結(jié)構等成分構成的。本文主要應用語篇功能中的主位推進來看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一、理論框架
(一)語篇的概念
語篇的概念來自于篇章語言學,也可以叫做篇章分析或是語篇分析。無論其長短,書面的或者是口頭的,都可以稱之為一個語篇。因此,語篇可以看成是一個連續(xù)體(continuum),它可以由一個單詞組成一個語篇,例如“yes”,也可以是新聞,課文,大到一部小說也可以看作是一片語篇。但是語篇具有銜接與連貫的特性,隨意組合的句子并不能稱之為語篇,是因為這些隨意組合起來的句子并沒有實際意義,沒有分析的價值。而且,在分析語篇的基礎上,也要考慮它的概念功能和人際功能,因此,隨意排列的句子并不能用來做語篇分析。
(二)主位與術位
主位與術位的概念由Halliday的繼承與發(fā)展,形成了功能語言學中“主位結(jié)構”的概念。Halliday認為,主位是一個句子信息的起始點,既可以是句子的話題,也可以是句子的其他成分,比如副詞和介詞短語。而術位是句子的剩余成分,是對主位的補充,即句子的主要內(nèi)容。主位總是位于術位之前,主位通常是句子的主語。
主位又分為單項主位與復項主位。單項主位指的沒有內(nèi)部結(jié)構的,不可再分的。單項主位有時會和主語重合,叫做“無標記主位”(unmarked theme),有時則不會與主語重合,例如副詞,副詞短語或介詞短語等不是主語的成分作為信息的出發(fā)點時,叫做“標記性主位”(marked theme)。復合主位指的是有語篇成分(textual elements),人際成分(interpersonal elements)和概念成分(experimental elements)的結(jié)構的主位。
(三)主位推進模式
主位推進是分析語篇的重要手段之一。主位推進模式指的就是句子之間的主位與主位,主位與術位,術位與術位的聯(lián)系變化。朱永生(1995)認為,就單個語篇來說,主位推進不僅可以反映出話題的發(fā)展方式,還可以反映出語篇的不同組成部分如何在語義和邏輯上相聯(lián)系。張德祿,劉洪民(1994)討論了主位結(jié)構在語篇中的作用,認為選擇合適的主位是保持語篇連貫的重要條件之一。楊斐翡(2004)認為主位推進是人腦思維特征和一般規(guī)律的反應,主位術位的分析揭示了一序列句子是如何相連的,如何從主位出發(fā),最終形成了一個語義鏈。范洪濤(2011)也認為主述位結(jié)構不斷推進的過程就是是語義聯(lián)系的體現(xiàn),因此主位推進過程的中斷就會導致語篇銜接與連貫的中斷。主位推進模式的連續(xù)性體現(xiàn)語篇的連貫程度。
不同的學者依據(jù)其自身對主位與術位的理解,對主位推進模式的種類的劃分也不盡相同。但是對于一些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的劃分還是相似的,只是在小部分略有不同(Danes五種,黃衍七種,朱永生四種,徐盛桓四種)。本文將依據(jù)朱永生(1985)的主位推進模式的分類,簡略介紹四種主位推進模式:
A.主位同一型
主位同一型指的是語篇中每個句子的主位都是一樣的,但是術位不同。即:
T1 ——→ R1
T2(=T1) ——→ R2
Tn(=T1) ——→ Rn
例子有:
Tokyo is a city. It is a big city. It is the capital of Japan.
B.術位同一型
術位同一型和主位同一型正好相反。語篇中句子的術位是相同的,而主位是不同的:
T1 ——→ R1
T2 ——→ R2(=R1)
Tn ——→ Rn(=R1)
例子有:
Mary like English. John likes English. Everyone in our classroom likes English.
C.階梯型(延續(xù)型)
階梯型主位推進模式指的是后一個句子的主位是前一個句子的術位:
T1 ——→ R1
T2(=R1) ——→ R2
例子有:
Mary bought a carpet, it was made in China. China is in Asia.
D.交叉型
交叉性指的是后一個句子的主位和術位和前一個句子的主位和術位部分交叉或相互交叉
T1 ——→ R2
T2(=R1) R2(=T1)
例子有:
Mary bought a carpet. It was very expensive. She liked expensive things.
二、銜接與連貫
在Cohesion in English(《英語中的銜接》)一書中,Halliday和Hasan 提出了銜接與連貫,標志著銜接理論的誕生。銜接指的是語義層面。銜接可以通過照應、省略、替代、詞匯來實現(xiàn)。因此,銜接體現(xiàn)在語篇的表層結(jié)構,是讀者可以識別出來的。而連貫則指的是語篇的深層結(jié)構,是我們心理層面上的,一種邏輯上的連貫??梢哉f,銜接是連貫的基礎。
三、新聞語篇分析
近些年來,難民問題一直是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也加入到了解救難民的隊伍中來。本文選自《中國日報》于2017年6月25日發(fā)布的一篇新聞,王毅外長訪問黎巴嫩并同幾位領導人的談話,題目為FM calls for more efforts to solve refugee crisis in Mideast。這里的FM指的是foreign Minister王毅外長。
(一)主位與術位分析
當我們首先接觸到一個語篇時,可以將其中句子的先后順序分出主位與術位。正如前文所說,主位是一個語篇的話題,通過對主位的把握,我們可以了解到整篇文章的走向,也就是作者想要通過這篇新聞傳達些什么,他想要強調(diào)些什么,他希望讀者可以著重注意新聞中的哪些問題。
因此,可以先排出主位:
T1 China
T2 Wang
T3 He
T4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5 Bassil
T6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T7Earlier in the day
T8 Aoun
T9 He
T10 The President
T11 Wang
T12 Wang
T13 in a meeting with Lebanese Prime Minister Saad Hariri
T14 He
T15 Hariri
T16 Wang
T17 Berri
在這篇453字的新聞中,一共有17個主位。即使我們還未細讀這篇文章,而我們只要將這17個主位從頭到尾開始讀一遍,那么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篇新聞的涉及到的人物在主位中已經(jīng)交代的清楚了。而王毅外長作為主位穿插在這些談話中,那么我們可以推測出這篇文章應該是王毅外長同黎巴嫩幾位領導人的會晤。
但是從主位上我們就可以分析出來。首先,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新聞開宗明義,第一個主位T1就交代了這篇新聞的圍繞的主題,根據(jù)對所有主位的把握,可以看出,這是兩國官員圍繞著中國的話題展開的會話,還可以肯定的是,黎巴嫩一定是想要依靠中國的幫助來解決難民問題。
中國是這篇新聞的起點。因此,為了能夠使語篇連貫,接下來出現(xiàn)的應該是中國的領導人,才不會顯得突兀,新聞的篇章結(jié)構才會清晰。因此,T2和T3就都是王毅外長,在后兩個主位中,運用了放射型的主位推進模式,王毅外長在此次領導人會晤中的講話。接下來的每個句子都是以一個新話題而開始的。在T4中有新開始了一個話題,講到了國際社會的作用,這也符合語篇連貫,T5是黎巴嫩的外交部長Bassil,T6和T7是用副詞短語來做主位,是標記性主位,在這里起了強調(diào)的作用,通過閱讀新聞,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到了這篇新聞的重點,T6涉及到了現(xiàn)在全世界都在關注的難民問題,T7則是報道王毅外長開始和國家元首黎巴嫩的總統(tǒng)會晤的開始。從T7到T12都是王毅外長和黎巴嫩總統(tǒng)的會晤結(jié)果。T13又是一個標記性主位,從T13開始,王毅外長會晤的對象不再是總統(tǒng),而是其國家的首相。T16和T17則是王毅外長回見黎巴嫩議會的發(fā)言人,對此,新聞做了簡要概述。
從這些主位可以看出,王毅外長在短暫的一天行程中會見了這個國家?guī)缀跛械母呒夘I導人,從外交部長,總統(tǒng),再到首相,可以看出王毅外長外交的碩果頗豐而且中國大國的地位的彰顯。
接下來,讓我們來來看一下是這篇新聞的作者如何進行主位推進的:
T1—R1
T2(R1)—R2
T3(=T2)—R3
T4—R4
T5—R5
T6—R6
T7—R7
T8(R7)—R8
T9(=T8)—R9
T10(=T8)—R10
T11(R10)—R11
T12(=T11)—R12
T13 (R12 )—R13
T14—R14
T15(=T13)—R15
T16—R16
T17(=R16)—R17
通過對主位推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新聞用的最多的就是主位同一型推進模式,一共有九個,占53%,從T2到T3,T8到T10,T11到T12,T14,T16都是主位相同而術位不同的主位同一型推進。除了主位同一型,用的最多的就是延續(xù)型。一般來說,作者從術位中挑選某一部分作為其語篇的下一個主位,也就下一句話的主題,梯形主位推進一共有四個,占24%。
(二)句子的銜接與連貫
經(jīng)過上一部分對主位的探討后,現(xiàn)在我們要從主位與主位,主位與術位,術位與術位間的關系來分析語篇的銜接與連貫。整篇新聞的句子盡管很長,但是其各個句子主位都并不復雜,結(jié)構清晰明了。信息的起始點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T1和T2是上義關系(China包括人,也就包括Wang)
T2和R1是重現(xiàn)關系(Wang和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T2和T3是重現(xiàn)關系(Wang和He)
R3和T4是下義關系(migrants屬于international community中)
T5和R3是重現(xiàn)關系(Gebran Bassil 和Bassil)
T6和R5是下義關系(The United Nation是the world的一部分)
T8和R7是重現(xiàn)關系(Aoun和President Michael Aoun )
T8,T9,T10是重現(xiàn)關系(Aoun, He, The president)
R10和T11是上義關系(China包含Wang)
T11和T12是等值關系(Wang=Wang)
T14和R13是重現(xiàn)關系(He和Wang)
T17和R16是重現(xiàn)關系(Berri和Parliament Speaker Nabih Berri)
這種語義間的分析,可以幫助讀者掌握句子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讀者對語篇的理解,可以看清各個句子怎樣組成了一個有意義的篇章。而從這種關系的分析中,銜接應用了不同的方法,主位中出現(xiàn)的銜接方法有:照應,人稱代詞he的使用;這篇新聞使用了不同的詞語來指代黎巴嫩的總統(tǒng),通過這樣的銜接,新聞就會顯得既不枯燥,變化也會多樣,也會更加吸引讀者。而句子與句子之間通過上下義的關系,重現(xiàn)關系來實現(xiàn)整個語篇的連貫性,從而使得整個語篇流暢。
四、從分析主位推進中獲得的英語學習的啟示
我們運用不同的語言學手段分析語篇時,除了能夠更加了解新聞目的以外,還有就是想從英語母語者的寫作中獲得一些啟發(fā),以期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有效地方法,找出一些規(guī)律來幫助英語學習者更加有效地學習英語。尤其是在當今越來越強調(diào)實踐重要性的背景下,有效地學習英語更加至關重要。而通過從主位推進的角度分析語篇,對語篇進行細化,筆者發(fā)現(xiàn)了有以下規(guī)律可供英語學習者借鑒,且有利于學生英語寫作的提高。
(一)英語學習者存在的問題
首先,英語寫作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英語不同于漢語,有形式上的變化是一種形合語言,需要有句子間的連接,而中文則是由意義來連接的。而許多學生深受傳統(tǒng)教學影響很深,從來都是老師教,學生跟著記。但是,這種刻板的學習模式已經(jīng)并不適用于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而非靜態(tài)的過程。此外,學生對于自己要寫的作文概念掌握的也并不牢固,對于自己作文的結(jié)構也并不清晰。所以,到最后,常常是為了湊字數(shù)而寫的作文,變成了堆山式作文,內(nèi)容實在匱乏。與此同時,對于有些學生來說英語語法和詞匯掌握并不牢固,導致最后錯漏百出,考試得分也不高。長此以往,可謂毫無進步可言。
漢語與英語在寫作上的差別不小。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受到漢語思維的影響,經(jīng)常會把英語作文寫成四不像的作文。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學生英語作文寫作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套用模板。模板固然是可以暫時解決學生在長難句處理的一些問題,但是卻不能深入學生的問題,套用模板寫作絕不是解決學生英語協(xié)作問題的長久之計。并且套用模板也導致了許多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老師對此類作文已經(jīng)司空見慣。所以,這類作文通常都無法獲得老師的注意力,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得分都不高。
(二)主位推進對于英語學習的啟示
英語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英語考試的重中之重,而其分數(shù)也是僅次于閱讀。通過用主位推進模式對語篇的分析,筆者認為此種方法對于學生英語寫作也有不曉得啟發(fā)。
首先,教師可以改過教授學生對于一篇作文要有層次概念,而這種層次概念則來源于對于主位推進的理解。利用主位推進,像層層剝繭一樣地將信息表達出來,這樣就能夠?qū)τ谒磉_的思想有一個有層次地框架。學生在考試時,可以根據(jù)考試所給的作文題目,將與自己題目有關的關鍵詞像語料中一樣穿插著進行。這樣評卷老師就會覺得這樣的作文既中心思想明確,又條理清楚,并不雜亂無章,毫無邏輯感可言。學生在作文中運用不同的主位推進模式就可以來確保作文的變化,這樣可以使自己的作文框架和內(nèi)容新穎,獨樹一幟,更容易得到高分。
其次,閱卷老師對于學生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也會明確。學生可以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用標記性主位的方式寫出來,例如在本篇語篇中,談到聯(lián)合國和總統(tǒng)時,用了標記性主位區(qū)分出來。這樣與其他主位不同的方式,自然也會引起閱卷老師的注意。并且作文中的主語可以多用單項主位,術位作為信息的起點,可以讓閱卷老師了解作文的主要內(nèi)容,主位與術位分配的結(jié)構清晰,在潛移默化中使得老師對作文能夠較好地掌握。
還有一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文時經(jīng)常會句子與句子之間沒有邏輯性可言,這就是因為學生自己的思維混亂,沒有自己的一個寫作框架?,F(xiàn)在一些從主位推進分析語篇我們可以看出信息的獲得是循序漸進的,學生寫作文沒有邏輯感就是因為缺少對信息的掌控,而術位則是儲存信息的地方。讓學生多練習分析語篇中的上下義關系。這樣,句子間有上下義關系,主位可能和術位呈上下義關系,一個話題的開始也不會顯得突兀。通過詞匯的銜接,循序漸進,連貫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篇連貫的作文。
五、結(jié)束語
通過對本語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看似無關聯(lián)的句子中,都是有著千絲萬縷地聯(lián)系,每一個句子也都是為了上下文服務的。用主位推進模式分析語篇,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刻地分析語篇結(jié)構,也使得讀者能夠正確理解新聞的內(nèi)容,抓住作者想要傳達的真正意圖。我們在語篇中獲得的信息也是這樣層層推進獲得的,對于英語學習也具有啟發(fā)性意義。
【參考文獻】
[1]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
[2]Halliday M A K, Ruqaiya,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
[3] 楊斐翡. 主位推進與語篇連貫[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7-10
[4] 張德祿,劉洪民. 主位結(jié)構與語篇連貫[J]. 外語研究,1994(3):26-33
[5] 朱永生. 主位推進模式與語篇分析[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6-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