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情感教學能夠使高中語文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素質和在語文學習方面的審美能力,以及文章情感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通過教學情境實現(xiàn)情感教育
外國文學作品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但學生對其的情感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表演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以此來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將課文的內容改寫成劇本,再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將劇本發(fā)給學生,讓每個小組輪流上臺進行表演,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讓每個小組自行編排劇本并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時融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對文章中的情感有切身的體會。
如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時,通過表演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文中主角性格上的孤僻、膽小怕事,通過人物情感的分析,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人物會有這種情感,從而全面理解文章。
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會產(chǎn)生特定的情感,在悲傷的情境下,學生就感到悲傷,在歡樂的情境下,學生就會感到歡樂,利用學生的這種情感特點,通過引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景,使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情緒,并能夠對文章內容有真切的體會,從而有效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率。
二、豐富課前導語內容
課前導語作為引入教學內容的重要,能否成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優(yōu)質的課前導語是課堂順利進行的基礎,教師應根據(jù)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認知水平進行課前導語的設計。
例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夢想,也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的夢想,通過對夢想這一話題的討論來引出將要學習的課文。通過討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入課堂內容,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對課堂內容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把情感教育融于課堂之中
課堂是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平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與情感培養(yǎng)的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如在進行話劇選段《雷雨》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介紹其創(chuàng)作背景,文章是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所創(chuàng)作的一部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悲劇,在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也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這一部分的話劇選段,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體會文章的壓抑氛圍,讓學生的感情融入到課文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情感上對文章內容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做進一步的理解。
四、通過課堂提問進行情感教學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常無法把握正確的情感方向進行課堂提問,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能夠有效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兩種提問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其中一種方法是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有效增加學習興趣,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夠給學生提供明確的情感方向。
另一種方法是在學生閱讀課文前教師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問題的選擇上,教師應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這些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過于簡單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沒有挑戰(zhàn)性,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過于深奧的問題會超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無論怎樣閱讀都找不出答案,會使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遭受打擊,也不利于學生情感的激發(fā)。
五、課后鞏固情感教育內容
在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開展相關教育之外,教師還應重視學生課后的情感教學。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文閱讀時將自身情感帶入其中,隨課文情感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在學生課下閱讀時,教師要將一些有思想內涵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為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章感情的感知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進行情感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教學情境、豐富課前導語、開展朗讀教學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能夠對文章內容有更加充分的理解,進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