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有個叫“蔡亂頭”的海盜作亂江浙沿海,劫掠官船,滋擾商民。朝廷命地方官府剿捕,但幾年過去仍未歸案,迫于壓力,官兵便常常胡亂抓些百姓充當亂民,聊以塞責(zé)。
2 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冬天,一隊官兵在臺州的黃巖巡邏時,有一鄉(xiāng)民向為首的巡檢告發(fā),稱本村以販私鹽為生的方國珍私通“蔡亂頭”,有謀反企圖。
3 巡檢聞之大喜,立馬讓此人帶路去抓捕方國珍。
4 方國珍兄弟與幾位販鹽的哥兒們在屋中喝酒正酣,只聽得咣當一聲,一隊官兵破門而入。
5 巡檢厲聲喝問:“哪個是方國珍?真是吃了豹子膽了!竟敢勾結(jié)海盜,圖謀造反!”
6 帶路的鄉(xiāng)民指著方國珍嚷道:“就是他!”巡檢一揮手下令:“給我綁起來!”幾個兵丁當即沖了過去。
7 方國珍頓時明白了原委。他怒不可遏,一把掀翻桌子,飛身將兩個兵丁踢倒在地,朝誣告他的仇家撲去。
8 巡檢以為他要逃跑,拔刀朝他砍來。方國珍抄起一旁的柴杠,嗖的一聲飛刺出去,只聽得一聲慘叫,柴杠直直刺入巡檢咽喉,當場斃命。隨行兵丁逃竄而去。
9 方國珍抓起巡檢的刀,一個箭步追上仇家,手起刀落,結(jié)果了他的性命。
10 面對目瞪口呆的眾人,方國珍說:“弟兄們!當今官府昏庸,酷吏當?shù)?,既然誣陷老子私通海盜,今日干脆就占島為王,謀條生路去!”遂引眾人入海為亂。
11 方國珍入海為盜后,阻塞海路,劫掠過往船只,勢力不斷壯大。朝廷先后兩次出兵剿捕均告失敗,一次率征主帥被活捉,一次臺州主帥、進士泰不華被誘殺。
12 朝廷震怒,責(zé)令江浙行省盡快集結(jié)兵力征討之。江浙行省右丞特哩特穆爾便緊急召集眾官員,商議剿捕方國珍之策。
13 但眾官員對平定方氏之亂似乎無計可施。許久,一官員說:“我聽聞青田的劉伯溫熟讀兵書,足智多謀,或有平亂良策。只可惜他已辭官回鄉(xiāng)了……”
14 特哩特穆爾說:“現(xiàn)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既有此等奇才,還不趕緊去請他回來?!?/p>
15 于是,行省重新起用歸隱在老家的劉基(字伯溫),委任他為浙東元帥府都事。
16 劉基臨危受命,從青田老家日夜兼程趕往杭州,參與戎事。
17 劉基到任后,就向特哩特穆爾獻策道:“方國珍常年流竄海上,物資補給總有匱乏之時,到那時必然上岸劫掠、騷擾百姓?!?/p>
18 “故此,當務(wù)之急是修固城池,加強沿海城防,斷其給養(yǎng),如此勢必削弱他的實力。我們則可操練兵丁,養(yǎng)精蓄銳,伺機剿捕,以收事半功倍之效?!?/p>
19 特哩特穆爾連連頷首稱是,委派劉基先到慶元(即寧波)去協(xié)助城防。
20 劉基來到慶元,看見元初時被毀的城墻只剩斷壁殘垣,荒草叢生,心中甚為擔(dān)憂。
21 他不顧鞍馬勞頓,直接趕往浙東元帥府。
22 元帥府里,眾官員對修繕城防之事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勞民傷財,有的認為多此一舉,有的則察言觀色,隨聲附和。
23 劉基說:“修繕加固城防,內(nèi)可穩(wěn)軍心民心,外可御敵并斷其給養(yǎng)。修好城墻,敵人沒有了流竄上岸掠劫的機會,我們才能立住腳跟,伺機出擊,克敵制勝。”
24 劉基詳細闡述了他的建議。一番話堅定了元帥修繕城防的決心,也統(tǒng)一了眾官員的認識。很快,劉基就組織慶元城的官兵、百姓投入到城防修繕工程之中。
25 僅用半年時間,周圍十八里、高一丈八尺的慶元新城墻竣工了。在新城墻的護衛(wèi)下,城中百姓暫時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26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四月,劉基又奉元帥府之命前往臺州組織民丁,協(xié)調(diào)部署夾攻方國珍。
27 當時方國珍見慶元城防嚴密,無隙可乘,便轉(zhuǎn)而到臺州、溫州一帶活動。聽聞劉基又來協(xié)防臺州,方國珍甚感煩惱。
28 謀士張子善對他說:“劉伯溫熟讀兵書,滿腹經(jīng)綸,人稱是張良、孔明再世,我們還得小心為上?!庇谑?,方國珍責(zé)令部下暫勿輕舉妄動。
29 劉基來到臺州后,觀看官兵習(xí)武操練,發(fā)現(xiàn)教官武藝不精,士兵軍紀松弛,心中暗暗焦急。
30 他向臺州的地方最高長官達魯花赤說:“江浙沿海城防加強后,方國珍的劫掠滋擾有所收斂。但只守不攻,終不能成事。而欲破強敵,須有訓(xùn)練有素之兵可用?!?/p>
31 達魯花赤聽出劉基話中有話,便說:“劉都事有何高見,但說無妨?!眲⒒f:“溫州有個叫橫舟和尚的武僧,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要是能請來訓(xùn)練兵丁……”
32 達魯花赤高興地說:“我正苦于沒有一個武功高強的教頭帶兵習(xí)武呢!真是太好了,我馬上派人去請!”說著便要召喚部下。
33 劉基忙作揖道:“橫舟和尚德高望重,請其出山相助,需禮數(shù)周全,為慎重其事,在下愿前往延請。”
34 第二天一早,劉基帶著兩名隨從上路。達魯花赤趕來送行,叮囑道:“有勞劉都事了,沿途山高路遙,一路多加小心。此行務(wù)必請得橫舟和尚過來襄助,以平海盜之亂。”
35 從臺州到溫州,要經(jīng)過仙居蒼嶺古道,其勢險峻,上有百丈懸崖,下有萬丈深淵。劉基與隨從三人步履維艱,旅途的艱辛,自不待說。
36 數(shù)日后到達溫州,眼前豁然開朗,一條大江浩浩蕩蕩地流向大海。
37 一位隨從好奇地問:“劉大人,這條江叫什么名字呢?”劉基佇立江邊,凝視著滔滔江水,沒有回答。
38 許久,劉基回頭深情地說:“它叫甌江,來自我的老家青田。漲潮之際,如果借著潮力,乘舟溯流而上,半日就可到達縣城?!?/p>
39 隨從說:“劉大人何不回趟老家,也好和家人團聚一下?。俊眲⒒p嘆一聲道:“戎事在身,豈可擅離職守?”
40 劉基一行跋山涉水,來到橫舟和尚落腳的云谷寺。見一小和尚在山門前掃地,就上前施禮問詢。
41 小和尚領(lǐng)著劉基等人到禪房拜見寺院住持,住持和尚告訴劉基:“橫舟和尚昨天去平陽與南拳宗師切磋技藝了,要數(shù)日方歸。施主不妨?xí)呵以诖诵∽兹盏群虬??!?/p>
42 劉基謝過住持:“多謝師父美意,今日天色已晚,借宿寶寺一夜,明早便往平陽尋訪?!?/p>
43 第二天拂曉,劉基一行辭別寺僧趕往平陽,走了一整天,才到達南拳宗師的村落。老遠望見松林中的茅屋前,一壯碩和尚正與幾位漢子切磋武藝。
44 劉基大喜,疾步過去。未待走近,便見橫舟和尚已經(jīng)迎了過來。
45 故人相見分外高興。劉基告訴橫舟和尚,此行特為恭請師父出山相助,教兵練武,以提升戰(zhàn)斗力。
46 橫舟和尚爽快地答應(yīng)道:“我本欲近期云游河洛(指河南一帶),既然伯溫先生親來相邀,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即刻便可啟程?!?/p>
47 劉基將橫舟和尚請到了臺州,達魯花赤見了橫舟和尚如見救星,十分欣喜。但有幾個部將卻在一邊竊竊私語,面露鄙夷之色。
48 次日,官兵列陣,由橫舟和尚教習(xí)刀槍之術(shù)。
49 橫舟和尚欲召一名士兵上前與他演練,誰料,一位武將跳將出來,主動要與他過招。
50 本是一場示范教習(xí),變成了眾官兵圍觀的比武。橫舟和尚舞弄手中的棍棒,踢跳騰挪,令人目不暇接。
51 不出幾個回合,那武將便被打得丟盔棄甲,全無招架之力。
52 自此之后,臺州城官兵無不服膺橫舟和尚,大小官兵跟著他披星戴月地苦練兵法,戰(zhàn)斗力迅速提高。
53 孤守海島的方國珍早已聽說劉基搬來了赫赫有名的橫舟和尚,臺州城官兵武藝進步神速。這日,又有哨探來報,說江浙行省右丞特哩特穆爾即將統(tǒng)兵前來征剿。
54 方國珍登時變了臉色,說:“看來這次朝廷是鐵了心,要把我方氏兄弟們趕盡殺絕了。”
55 眾部從一時都不知如何應(yīng)對。謀士張子善說:“我倒有一計,或許可退特哩特穆爾之兵。”
56 他附在方國珍耳邊低語,方國珍聽罷連連點頭,面露喜色。
57 不久,特哩特穆爾的水軍果然退走了。
58 方國珍站在海島上極目遠眺,得意地說:“子善計謀果然管用啊?!?/p>
59 張子善笑道:“非鄙人的計謀高明,實在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古訓(xùn)靈驗啊?!?/p>
60 原來,方國珍派人潛入行省,用擄掠來的財寶賄賂了幾位要員,托他們向朝廷重臣陳情,召回了特哩特穆爾的大軍。
61 官員與海盜之間的暗中交易,劉基全然不知。他潛心部署安排,一心想為朝廷平定方氏之亂。直到有一天得到消息:朝廷有意再次招撫方國珍。
62 這對劉基猶如晴天霹靂。他急忙趕往杭州,決定向右丞特哩特穆爾冒死諫阻。
63 誰知特哩特穆爾卻說:“劉都事多慮了。方國珍已經(jīng)痛改前非,他答應(yīng)歸順朝廷,放歸全部被俘民眾,還愿意每年護送朝廷的糧運船隊直到海津鎮(zhèn)(今天津)。”
64 劉基辯駁道:“此人反復(fù)無常,首鼠兩端。他屢降屢叛,接受招安又不是頭一回了。這次見我官軍部署得當,士氣正盛,知大難臨頭,便假意歸順,但事后必反?!?/p>
65 特哩特穆爾直言相告道:“招安是朝廷的意思,劉都事多說無益?!?/p>
66 劉基無功而返,內(nèi)心非常郁悶。
67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春,方國珍再次接受朝廷招安。元廷以五品流官授方國珍徽州路治中,命方國珍上繳船只,解散眾人,克日赴任。
68 方國珍回到島上,把朝廷詔令向眾部從一說,眾人皆嘩然:“才給個五品官,還要上繳所有船只,解散大伙兒,皇帝老兒把我大哥當猴耍嗎?”
69 張子善對方國珍說:“大哥,朝廷招安沒有誠意。依我看,憑大哥的威望和咱們眾弟兄的勢力,不如奮袂而起,一統(tǒng)中原,把皇帝老兒的交椅奪過來坐坐!”
70 方國珍哈哈一笑道:“我的志向沒那么遠大。能守著這片海島過逍遙日子就夠啦?!?/p>
71 過不多久,方國珍再一次遁入海上為亂。擁船千艘,阻絕朝廷南糧北運,劫掠過往商船。
72 再說劉基自杭州返回臺州后,數(shù)日里長吁短嘆,茶飯不思。一日,忽聞方國珍又叛亂了,他不由精神一振,叫仆人備上好酒好菜要大吃一頓。
73 仆人疑惑道:“大人素日憂國憂民,食不知味,怎么今日突然有了這么好的胃口?”劉基顧自吃喝,笑而不答。
74 就在這時候,外面通報有行省派來的使者急著要見劉都事。原來是右丞特哩特穆爾急召劉基前去商議方國珍復(fù)叛之事。
75 特哩特穆爾在大帳召集部下僚屬商討對策。一位官員說:“此番復(fù)叛,據(jù)說是嫌朝廷所賜的官品太低之故。大人若報請朝廷再度招安晉爵,便可化干戈為玉帛。”
76 劉基聽了憤然而起,說:“方國珍是我朝‘首亂,理當斬除。況且他不顧朝廷仁德,多次招撫卻屢降屢叛,出爾反爾,罪不可赦!其余協(xié)從者則應(yīng)予以招安?!?/p>
77 劉基力排眾議,堅持報請朝廷再度征剿。特哩特穆爾沉思片刻,說:“如果早依劉都事之言,方氏之亂豈會如此棘手?我當立即稟報朝廷,作最后定奪?!?/p>
78 方國珍不日便收到一封密報,告知劉基與行省右丞特哩特穆爾力主興兵征剿,已上報朝廷核準。
79 讀著密函,方國珍額頭滲出了豆大的汗珠,嘆道:“此劉伯溫乃我方某人的克星啊!”一個頭領(lǐng)傲慢地說:“區(qū)區(qū)一個從七品的都事,不必放在心上!”
80 方國珍連連搖頭道:“對劉伯溫小看不得。他修筑慶元城,請武僧教習(xí)刀槍,現(xiàn)又奏報朝廷合力圍剿,步步為營,不都是沖著我老方的腦殼來的嗎?
81 “上次多虧買通了行省的要員,才退了軍兵。這次若不是劉伯溫死諫要征剿,我料他們也無意啟奏朝廷起兵的?!?/p>
82 張子善點點頭,說:“大哥放心,就算劉伯溫跟您有仇,我就不信他跟白花花的銀子也有仇。”
83 一語點醒了方國珍。他轉(zhuǎn)憂為喜,長吁一口氣說:“好,好,這招也許管用……”
84 一天夜晚,幾個小廝抬著一只沉重的大箱子躡手躡腳地來到劉基的住宅。
85 進屋見到劉基,領(lǐng)頭的打開箱子。登時,黃金珠寶之光乍瀉,映得廳堂金光燦燦,眼睛都不能睜開。
86 劉基正詫異間,那領(lǐng)頭的作揖道:“劉大人,這是我家主人的一點兒薄禮,請您笑納?!?/p>
87 劉基厲聲問道:“你們家主人是誰?為何送這些東西來此?”那領(lǐng)頭的奉上一封禮單說:“小的主人叫方國珍……”
88 一聽“方國珍”三字,劉基立即明白了。他怒目圓睜,拍案而起:“賊人竟敢踏進我劉府行賄!方國珍罪不可赦,我必檎而誅之!”
89 那領(lǐng)頭的和小廝們見劉基如此發(fā)怒,嚇得轉(zhuǎn)身要跑。劉基喝道:“把你們的臭銀錢抬回去!滾!快滾??!”
90 一伙人趕忙抬著箱子狼狽地鼠竄而去。
91 領(lǐng)頭的回來撲通跪倒在方國珍面前磕頭:“小的該死,沒把事兒辦成。那姓劉的老頭根本不理咱主公啊,他罵您……”
92 方國珍額頭青筋暴突地喝問:“他罵我什么?”那領(lǐng)頭的道:“他罵您是罪不可赦,他必擒而誅之?!狈絿錃獾靡荒_把那領(lǐng)頭的踹翻在地。
93 張子善勸道:“大哥息怒,別為一個小都事氣壞身子。當朝權(quán)貴,幾人不貪?可速備幾艘船只,派密使?jié)M載金銀珠寶給京城的朝廷重臣府宅送去,或許事情還有轉(zhuǎn)機。”
94 方國珍舒展眉頭,頷首道:“好!好!那些朝廷重臣若收我錢財,豈能不替我消災(zāi)?看他劉伯溫能奈我何!”
95 再說浙東元帥府剿捕方國珍的諸事俱備,只等朝廷頒詔征剿。但是左等右等,日子一天天過去,總不見朝廷半點兒消息下來,劉基等官員心中頗為焦慮。
96 這天終于傳有朝廷圣旨送到。達魯花赤與劉基等眾官員精神振奮,滿心歡喜地恭敬接旨。
97 可是,圣旨尚未宣讀完,劉基已是全身顫抖,頭暈?zāi)垦#瑤缀醢c倒在地。其余官員也都目瞪口呆,面面相覷。
98 原來,詔書非但沒有半點兒征剿方氏海盜之意,反而指責(zé)劉基等人的征剿之策是擅作威福,宣布罷免特哩特穆爾右丞的官職,將劉基“即日革職,羈管紹興”。
99 對方國珍,朝廷頒詔再度招安,并授予更高階的官職。
100 方國珍哈哈大笑,得意至極:“劉伯溫欲將我擒而誅之,這會兒他準已氣得吐血了!”張子善等諸部從都舉杯祝賀,彈冠相慶。
101 自此,寧波、臺州、溫州各地都有“亂民”前來投附方氏,朝廷對他的勢力已經(jīng)無法控制了。
102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春,劉基攜家眷被羈管在紹興城郊,居住在友人王原實家。
103 他終日與友人們浪跡山水之間,吟詩飲酒,不問時事。
104 紹興有名勝蘭亭,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東晉王羲之曾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某日,劉基引著眾詩友前來重游古跡。
105 俯察王羲之足跡,劉基作《題王右軍蘭亭帖》,“王右軍有濟世之才卻不用,整天游山玩水,那豈是他的本意?他只能以書法留名于后世,是多么的悲哀?。 ?/p>
106 劉基為朝廷“平亂”出謀劃策,忠心可鑒,但是卻遭革職“羈管紹興”的處分,他內(nèi)心的憂憤之情,即使再美的山水也無法排遣。
107 十四年后,腐朽黑暗的元朝廷轟然傾覆。在推翻元朝統(tǒng)治的戰(zhàn)火烽煙中,活躍著一位我們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國師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