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生活直接影響到人的外貌。母親常年都是牛的表情,疲憊,安靜,超越美丑,無視疼痛,動作緩慢結實,一下接著一下,沒有嘩眾取寵的虛招,更沒有偷懶耍滑的輕慢,她是瘦弱而有力的,仿佛全身上下都是鐵做的骨肉。她護兒女,卻在我們剛拿得動棍子時就用棍子揍我們,以及用同一根棍子去從事力所能及的趕雞工作,以保衛(wèi)她曬在篾席上的各種食材。她不得不節(jié)儉,讓大小不一的我們圍坐同一盞燈下寫作業(yè),自己則躲在一旁,躲在我們漏出來的光線里飛針走線,她的手指白天能拿起兩倍于她身體的重物,晚上也能拿起細如發(fā)絲的繡花針。我12歲以前,一直穿她手工制作的布鞋。我長得不美,飛著一只彩蝶的帶襻兒黑布鞋是全身上下唯一的看點,不管我走到哪里,總有婦女朝我腳上偷瞄。這樣的藝術品她每人每年要做兩雙,那時我們全家共七口,也就是說,她一年得在偷來的光線里做出14件類似的藝術品。
而她最大的天賦,還不是這些,不是力氣,不是針線功夫,我認為她最大的特長在于統(tǒng)治。表面上她深陷廚房,只問廚事,實際上樣樣內政外交都被她以吃的方式解決,父親只是聲望里的統(tǒng)治者,她才是我們那個王國里眾望所歸的明君。有人在外惹了事,她就整一桌,把人請到家里,推杯換盞間,一地雞毛煙消云散。自家孩子爆發(fā)內訌,去廚房找她評理,她隨手從陶罐里夾起一塊腌制好的生姜,一姜在口,寵辱皆忘。有人過生日,她把他悄悄叫進廚房,塞給他一枚剛煮好的雞蛋,當她面吃下去,那份專寵比生日歌還讓人感動。只有父親在外惹了事時,她選擇閉口不言,無為而治。
她在廚房里隨時開課,教我們簡明哲學:事情再急,不要耽誤吃飯。教我們婚姻觀:捉蝦子螃蟹都要約個好伙伴。教我們是非觀:身正影不歪。她愛在我們的書包里塞一點炒豆子,扛餓,還能跟同學分享,順便教我們處世之道。
(節(jié)選自姚鄂梅《遠去的廚房女王》,題目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