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永良
案例:某高中在教室里、走廊上安裝了許多“全天候”的攝像頭。一想到自己的時刻都在監(jiān)視之下,學生們就覺得很不自在。學生肖某認為:“整天在攝像頭的監(jiān)視之下,坐在教室里像坐牢?!睂W生劉某說:“學校用攝像頭監(jiān)控學生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睂τ趯W生們的抱怨,覃副校長回應說:“學校安裝攝像頭,不但監(jiān)控學生,也監(jiān)控老師,讓老師用心教學,讓學生專心聽課,遵守課堂紀律,保證教學質量?!瘪毙iL還表示,學校投入如此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安裝、啟用這些攝像頭,還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以消除安全盲點。而對于裝攝像頭侵犯學生隱私權一說,覃副校長回應并不存在。他說,學校有權對學生進行管理,“只有那些喜歡在課堂上搞小動作的學生才害怕被監(jiān)控”。針對學生侵權的質疑,學校法律顧問認為,教室屬于半公共場所,走廊屬于公共場所,學校如果出于管理需要或者安全考慮安裝攝像頭,只要不隨意公開拍攝內容,就不構成侵權。
分析:本案例中,學校在教室里安裝攝像頭,全天啟動攝像,是否侵犯學生隱私權,學生與學校副校長、法律顧問有著不同認識,對于隱私權有著不同理解。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個人私事、個人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三點內容:
一是隱私權的主體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學校里,學生、老師等自然人享有隱私權,而學校及其內設機構如辦公室、教務處等不享有隱私權。
二是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信息、個人私事、個人領域。個人信息,是指個人資訊、個人情報資料,如身高、體重、三圍、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jīng)歷、財產(chǎn)狀況、社會關系、家庭情況、婚戀情況、學習成績、缺點、愛好、心理活動、未來計劃、姓名、肖像、住處、電話、政治傾向、宗教信仰、儲蓄情況、檔案材料等。個人私事,是指一切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活動,包括日常生活、社會交往等。個人領域,是指私人空間、個人隱秘范圍,包括身體的隱私部位、個人居所、旅行行李、學生書包、口袋、日記、通信等。
三是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隱私權作為一種人格權,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但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也就是說,當隱私權與公共利益發(fā)生沖突時,應當依照公共利益的要求進行調整。如當涉嫌貪污、受賄等財產(chǎn)犯罪時,個人的財產(chǎn)狀況、儲蓄情況將被調查;當進行征兵、招工、招聘模特等活動時,應征、應聘者個人的身體情況將被檢查;當學生入學時,學生的姓名、性別、年齡、身體情況等,將被學校核查錄入學籍系統(tǒng)。在這些情況下,個人情報、資訊就與公共利益有關,因而在一定范圍內不構成隱私權的內容。
本案中,學生在教室里的活動,總體上說是一種與公共利益有關的教學活動,其隱私權應當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但是,學生的個人領域如隱私部位、個人日記等,還是應當受到保護,因為這些內容與公共利益無關。如果有人利用教室里的攝像頭,收集到這些隱私內容,學校就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學校有對學生行使管理的權利,但這種權利不能侵害學生的利益。“學生在安裝有攝像頭的教室里學習,就感覺在監(jiān)獄”,可見攝像監(jiān)控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一定會受到影響,精神也會受到一定損害。那么,學校行使的管理權時,傷害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應當停止這樣的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