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
-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中公共利益的法律規(guī)制
息處理者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處理人臉信息的可免于承擔民事責任。目前,使用人臉識別的場景越來越多,人臉識別漸呈泛濫之勢,有些使用目的已超出公共利益范疇卻缺乏有效監(jiān)管。生活中公共利益范圍劃定較為寬泛,“保障公眾生命安全、維護公共秩序穩(wěn)定”都是其應有之義。基于商業(yè)動機或以營利為目的,一般被排除在公共利益范疇之外。在杭州市民郭某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一案中,被告作為營利性的私人企業(yè),其收集用戶人臉信息的理由難以被擴大解釋為“公共利益”。源于對公共利益的敬畏,實踐中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 2023年9期2023-11-06
- 論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機制的規(guī)范建構
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以建立健全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政策體系,促進要素更多向鄉(xiāng)村流動,增強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活力。土地征收具有強制性特征,該行政行為可能剝奪公民私有財產,侵害公民合法權益,因此,通過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機制可以有效規(guī)范行政機關土地征收行為,保護被征收人合法權益。本文對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發(fā)現目前學界對于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認定標準的確定與認定程序的建構,亦有論者聚焦于成
上海房地 2022年2期2022-03-15
- 探析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公司 張建雷公共利益具有一定的公共效應,是能夠滿足人們娛樂和生活的資源和環(huán)境。在人們享受公共利益帶來的便利生活條件時,也出現了破壞公共利益的一些行為,為了保障公共利益,我國制定了一些保護法律制度,但在實施和執(zhí)行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保護人們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就需要在新經濟背景下突破當下存在的局限性。一、公共利益概述所謂的公共利益其實就是公益性質的社會服務,不僅服務于社會和人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新時代建
區(qū)域治理 2021年35期2022-01-01
- 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研究
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界定還不完善,本文于對公共利益進行探討,就如何完善我國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規(guī)定,分析公共利益的范圍與法律中公共利益矛盾問題,解析公共利益這一概念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提出土地征收的優(yōu)化和建議。就如何構建對于公共利益主體,以及對政府行為形成有效監(jiān)督和制約進行分析和討論,以期達到保障和優(yōu)化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的目的。一、公共利益概念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圍內不特定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目前較為模糊,在性質上較為抽象,導致
區(qū)域治理 2021年8期2022-01-01
- 公共利益:基于概念厘定的立法導向與制度優(yōu)化
轉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兩種錯誤傾向。以公共利益為視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立法大致經歷了公共利益統(tǒng)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獨立化立法三個階段,立法本位實現了從國家利益到個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轉變。科學公共利益觀應當是一種和諧包容利益觀,要求客觀看待社會利益多元化,科學處理各種利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既要充分肯定個人利益之合理訴求,也不能無限夸大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共利益。保護公共利益是我國未來立法的重要導向之一,為此要厘清公共利
江西社會科學 2021年10期2021-12-06
- 經濟法背景下的公共利益保護分析
期以來,社會公共利益都是政府高度關注的內容,如何對其進行有效保護更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尤其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利益保護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zhàn),必然需要基于經濟法探索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保護路徑,而突破經濟法所帶來的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正是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因此,就經濟法背景下的公共利益保護展開研究十分有必要。一、經濟法與公共利益概述(一)經濟法經濟法指現代國家進行宏觀調整和市場規(guī)制過程中發(fā)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guī)的總稱。經濟法
法制博覽 2021年5期2021-11-26
- 論我國商業(yè)秘密領域的公共利益抗辯制度
——以英國為參照*
領域所謂的“公共利益抗辯”(或稱出于公共利益的侵權阻卻事由),一般是指負有或不負有保密義務的自然人及法人,將某項構成商業(yè)秘密的信息通過某種方式予以公開,該行為本應承擔商業(yè)秘密的侵權責任,但由于該商業(yè)秘密侵害公共利益,而使得行為人免于承擔侵權責任的制度。這樣的一種制度在域外(如英美歐洲大陸等),均有立法或司法上比較成熟的制度加以詮釋。在我國,雖然學界多有呼吁,但在立法和司法實務界,商業(yè)秘密領域的公共利益抗辯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直到2020年6月10日最高院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04-17
- 基于經濟法角度分析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會的構建須以公共利益的保護為前提。我國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現實中關于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論是公共利益的保護范圍抑或力度方面都稍顯不足,致使公共利益時常受到損害,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因此,探索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二、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共利益保護可促使社會公眾受益,有助于創(chuàng)建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但目前我國對于公共利益保護依然存在著法律限度問
上海商業(yè) 2021年12期2021-01-30
- 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經濟法作為對公共利益實現保護重要法律,可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但是在其中還存在著限度,制約了其對公共利益的保護職能。因此為保護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經濟秩序平穩(wěn)運行,明確其中產生限度的原因,以及探索出解決策略具有重要意義。2 經濟法視野下的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的限度2.1 限度的主要表現當前,我國法律在執(zhí)行方面存在著效果和觀念弱化等現象,嚴重制約了法律的作用有效的發(fā)揮。在經濟法在立法、司法以及執(zhí)法中,對公共利益的限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立法角度不明,由于我國
新商務周刊 2019年7期2019-12-24
- 我國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其中,因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確而造成的糾紛占所有房屋征收糾紛比重的6.26%,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在實地調研結果中顯示,有28%的民眾會因為征收程序不合法而拒絕補償,而當政府的征收決定作出后對公共利益的界定就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公共利益是指能夠滿足一定范圍內所有人生存、享受和發(fā)展的、具有公共效用的資源和條件,區(qū)分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工作的需要,那公共利益的界定就顯得尤為關鍵。二、公共利益的現實界定存在的問題(一)公共利益實體性界定模糊公共利益的概
法制博覽 2019年28期2019-12-13
- 土地征收視野下的公共利益探析
1 我國關于公共利益情形的立法現狀我國《憲法》、《物權法》和《土地管理法》均規(guī)定征收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公共利益需要。但是公共利益是抽象、模糊的概念,法律中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情形。為此國務院出臺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列舉式規(guī)定了為公共利益可以進行征收的六種情形。但該條例引起了學者們對立法效力層級的質疑。有學者認為①,根據我國《立法法》第8條第7款明確規(guī)定,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征用必須通過立法。對于公共利益情形暫時法律并未作出規(guī)定,國務院須經全國人大或其
商品與質量 2019年13期2019-08-15
- 公共利益問題的探析
000)一、公共利益的基本理論(一)公共利益的內涵。公共利益的使用不僅僅存在與行政學中,而且在政治學、社會學以及法學中都有涉及。但是對于公共利益的具體內涵是什么,迄今為止仍沒有定論。公共利益最早起源于西方。總之,總結來說,公共利益就是“由政府提供的,不涉及私人利益的,具有公共性的公眾利益”。(二)公共利益的內容。公共利益的內容總結下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公共服務。所謂的公共服務是指政府提供的那些基礎公共服務,經濟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社會安全服務等
福建質量管理 2019年6期2019-03-28
- 論憲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判斷原則
李靈素前言公共利益是憲法文本中明確規(guī)定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正當性不僅在于憲法文本上的宣示,更在于如何保障和實施。我國公共利益雖然由憲法明文規(guī)定,但卻未給予界定和解釋,導致下位法在制定時缺乏具體參照標準,公共利益實施者在判斷公共利益時無法律依據可循,只能依靠自由裁量來判斷公共利益,這極容易導致公權力的膨脹,反過來也破壞了公民個人的合法利益,使得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緊張。公共利益問題日漸成為焦點,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對公共利益尤其是公共利益的判斷原則進行系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19年9期2019-02-18
- 中國精神
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人物又來了。從2003年開始,到2018年已經是第16次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了公共利益”人物既是南風窗報道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折射。世事滄桑,白云蒼狗。風流總在雨打風吹中更顯動人。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你我也非昨日之你我,不變的底色是對公共利益的執(zhí)著追求和維護?!盀榱?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公共利益”雖不排斥,但也不能簡單被歸結成一般意義的“好人好事”,因為我們尋找的是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制度變革和社會進步。任何形式
南風窗 2018年26期2018-12-24
- 基于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趙智宏公共利益是一個法學、社會學等都習以為常的詞,但是究竟是公共利益對大家而言依然是“鏡里看花,水中望月?!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公共利益”這個概念是一個涉及價值判斷的不確定歷史性概念。公共利益長期以來與經濟法有密切的關系。一方面,公共利益是推動經濟法發(fā)展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經濟法能夠為公共利益的保護提供法律保障。但由于,經濟法本身制度不完善、公共利益規(guī)定可操作性低、相關程序不健全等原因,公共利益保護一直存在法律限度。為了突破限度,首先,明確公共利益的界定;其次,完善經濟法
今日財富 2018年23期2018-05-14
- 論城市規(guī)劃中的公共利益
中所有成員的公共利益。近年來,有不少城市規(guī)劃局被市民所投訴,其主要問題在于市民公共利益受到損害,另一方面則體現出在進行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并未協(xié)調好各方利益,尤其是在公共利益上。因此,在城市規(guī)劃過程中,必須保證公共利益,這樣才能夠更好發(fā)揮城市功能,實現現代化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1.城市規(guī)劃中保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不同,私人利益主要是以個體為單位,而公共利益主要是以整個社會作為利益分配的基礎而實現。同樣,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在實現過程中所需考慮的因素
中國房地產業(yè) 2018年11期2018-02-10
- 基于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初探
構建過程中,公共利益必須得到保障。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公共利益保護主要通過法律手段實現。但由于多種客觀因素的存在,現有的公共利益保護法律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保護范圍和保護力度上有所不足,容易導致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而找不到有效的維權途徑,進而對社會秩序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問題進行研究,并找到可行的突破策略。一、經濟法視角下的公共利益保護公共利益作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直是法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但公共利益該如何界定,一直未得到統(tǒng)一定論,影響
法制博覽 2018年19期2018-01-23
- 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030008公共利益是一種具有公共效用,能夠使得一定范圍內人們的生存、發(fā)展及娛樂需求得到滿足的資源及條件[1]。然而,不少人在享受社會公共利益所帶來的益處的同時,仍然在損壞著公共利益,為了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促進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加強對于公共利益的保護。經濟法是一項保護公共利益極為重要的法律,不過存在一定的法律限度,為了使公共利益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應該從經濟法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成因及表現著手,基于其動力因素,進行法律限度上的突破。一、公共利益概述公共
法制博覽 2018年29期2018-01-22
- 論我國民法中合同法視角下的公共利益
同法視角下的公共利益文/王雪云,華東政法大學我國民法上的公共利益是保護對民法意思自治原則的重要限制,在法律條文上對公共利益概念沒有明確的表明。法律體系所追求的公共利益是由國家的任務和基本原則決定的,所以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以及社會利益有著相同的含義。在我國民法上,不同民法對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也有所不同,就比如在物權法上,公共利益必須分類化,來保證法律井然有序,但是在合同法上,公共利益就不可能類型化。本文就以合同法為中心,試論我國民法上的公共利益。民法;合同法
新商務周刊 2017年6期2017-12-27
- 公共利益與利益衡量
文/梁上上公共利益與利益衡量文/梁上上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總則中的重要內容,特別在法律充滿漏洞的今天,它們在法律適用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是《憲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等法律早已確立的基本原則,在司法實踐中也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仍有許多問題等待理論上的厘清。社會公共利益的概念與特質在法律上,社會公共利益一般是指不特定社會成員的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都有明文規(guī)定。在普通法中,人們習慣于在“公共政策(Public P
社會觀察 2017年1期2017-11-21
- 淺論經濟法的公共利益價值
摘 要:公共利益價值是經濟法利益價值的最重要的部分,是經濟法在利益上的價值取向,體現了經濟法將社會作為本位。所謂利益是正是事物價值的體現。利益和法律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利益是法律的締造者,也是法律的價值的本質。任何一個法律部門只能將一種利益作為重點保護,經濟法優(yōu)先保護的對象就是公共利益。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其他利益也結合在一起。任何一個部門法有著自己的保護對象。比如,將個人利益放在最優(yōu)先考慮位置的是民商法。本文在對現有觀點進行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提出經濟法上
卷宗 2017年21期2017-08-10
- 從法理學視角看“公共利益”問題
的角度去看待公共利益的問題,具體描述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和特點,以及與政府利益的關系,并對其完善?!娟P鍵詞】法理學;公共利益在當代,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在整體的經濟發(fā)展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會出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引起大家的思考。舉個例子,身邊發(fā)生的拆遷問題,食品問題,消費問題等等的問題,從現象上,它們可能毫無關系,但在其背后發(fā)現了一個本質,那就是公共利益。在我國的一些法律中都會有關于公共利益的一系列的規(guī)定,但有些規(guī)定往往不能解決當前的
資治文摘 2017年1期2017-06-09
-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分析界定
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分析界定文/賈廣葆公共利益內涵范圍的界定和區(qū)分公共利益與非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征用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也是土地征收征用過程中的難點。一、公共利益的含義與范圍《土地管理法》第二條規(guī)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2011年)第二條規(guī)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第八條對公共利益的范圍作了規(guī)定:“為
上海房地 2017年3期2017-04-11
- 法理學視角下的公共利益問題分析
理學視角下的公共利益問題分析李麗君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公共利益作為作為一項法律概念,被廣泛應用在經濟學,社會學以及法理學等各個方面,并用來解決了社會中所存在的矛盾與沖突。而本文將從法理學視角下對在特定環(huán)境下公共利益的分配,對于公共利益盡可能的完善其界限,緩解因為公共利益帶來的社會問題,讓利益雙方可以都到滿意的答案,這也是我們本文論述的主要目的。法理學;視角;公共利益;問題一、引言要想在法理學視角下分析公共利益問題,我們首先必須對二者
法制博覽 2017年26期2017-01-28
- 公共利益之合理界定
——以私權保障為視角
14500?公共利益之合理界定 ——以私權保障為視角陳 新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桐鄉(xiāng)學院,浙江 桐鄉(xiāng) 314500“公共利益”是一個在現行法律中被廣泛使用的概念,但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并沒有對“公共利益”作出明確解釋,理論界至今也沒有完整而權威的確定性結論,造成實踐中“公共利益”的濫用。本文從私權保障的視角對“公共利益”概念作了扼要的檢視,以及從實體標準和程序標準方面對公共利益進行了界定,從而做好“公共利益”的準確定位。公共利益;實體標準;程序標準近年來,伴隨著土
法制博覽 2017年16期2017-01-28
-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標準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標準王 淼(230000 安徽省社會科學研究院法學研究所 安徽 合肥)公共利益是各國法律所保護的對象,也是行政執(zhí)法中的常見事由,然而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使得理論和實踐領域雖對如何界定做出了卓越的探索,但至今仍未達成共識,這將造成公共利益的濫用和公權的僭越。本文以土地征收為例,通過分析現有的公共利益界定學說,同時借鑒相應域外經驗,提出我國行政執(zhí)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標準應當遵循:緊密相關性標準、價值位階標準、非排他性標準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4期2017-01-26
- 淺析新常態(tài)下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向 葳(100021 北京國銳信達稅務師事務所 北京)新常態(tài)下城市房屋征收中關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公共利益界定的復雜性和內涵多樣性,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從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概念、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標準和程序幾個方面進行論證。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共利益的形態(tài);產權保護;房屋征收在近幾年城市征收案例中,法院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得相關規(guī)定對是否滿足公共利益需要做出了解釋和界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4期2017-01-26
- 憲法視閾下公共利益的界定
?憲法視閾下公共利益的界定王丹陽(中國政法大學,北京100088)[摘要]公共利益是法學中的重要概念,對公共利益的界定往往能反映現實制度的需要。國外諸多國家的憲法均對公共利益的界定有所表述,或繁或簡,都是為了尋求公益與私益的相對平衡。我國的憲法對公共利益的界定具有原則性和概括性,應當重視綜合運用憲法解釋技術,系統(tǒng)地看待公共利益的界定。在發(fā)揮憲法根本性作用的同時,須認識到公共利益界定完整路徑的建構還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的相互配合。[關鍵詞]憲法;公共利益;界
天水行政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2-12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認定的對策
上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認定的對策戴 琴江蘇省射陽縣人民法院,江蘇 鹽城 224300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認定應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進行,并主要依靠程序性的界定,以個案司法認定的方式實現對公共利益的認定。這一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一方面回避了實體層面界定公共利益的客觀難題,另一方面能夠以司法終局性為基礎,將行政征收決定的合法性基礎問題即行政征收是否滿足公共利益需要納入司法審查的視野,符合現代行政法學的基本理念。一、實體層面:公共利益的立法認定(一)立法應進
法制博覽 2016年34期2016-02-02
- 論作為政府公共服務之倫理目標的公共利益
之倫理目標的公共利益聶靜港(山西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4)公共服務是現代民主政府的基礎性活動,也是政府公共性本質和政府倫理關系的直接體現與反映。在理性多元的社會體系中,政府雖然不是唯一的公共服務提供者,但卻是最基本、也是最具有行動能力的提供者。把公共利益確定為政府公共服務的倫理目標不僅與政府的本質和倫理關系相一致,而且還是政府公共服務行為一種倫理行為的根據所在。政府;公共服務;倫理目標;公共利益所謂公共服務,是指面向公眾的服務和以公共利
唐都學刊 2016年3期2016-02-02
- 論公共利益的法理學相關概念辨析
學 北京)論公共利益的法理學相關概念辨析李峻賢(100088中國政法大學北京)隨著我國各法的不斷修訂,十余年間“公共利益”一詞在法條中的出現率有了上升,上自最高效力的《憲法》,如2004年修正關于國家征收個人私有財產的前提要件,下到各類部門法的法條完善,如行政訴訟法中的環(huán)境公益訴訟、經濟法中維護公共利益的反壟斷行為等。從中不難看出,公共利益一詞,在法律領域內與私人利益和行政權力的關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公民個人利益的維護離不開公共利益這一范圍,另一方面,政府行
職工法律天地 2016年20期2016-01-31
- 經濟法框架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
經濟法框架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王相贊(100020中糧置地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在經濟法框架下,公共利益在諸多方面存在法律限度,為了保障和維護公共利益,必須對其法律限度進行研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經濟法框架;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在經濟法律環(huán)境下,公共利益難以進行準確的定義,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難以很好的實現,具有一定的法律限度,所以必須對其法律限度展開深入的研究,促進公共利益的保護。一、經濟法框架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1.難以定義公共利益公共利
職工法律天地 2016年24期2016-01-31
- 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沖突關系研究
)公共管理與公共利益沖突關系研究劉長江(西華師范大學 管理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公共管理是政府和從事社會公共事務的部門組織通過各種方法,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從而實現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公眾都能享有的利益,具有非排他性。本文首先分析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具體含義,并進一步探討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之間的沖突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以期促進公共管理工作更好地開展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公共管理;公共利益;沖突;關系公共管理是政府及從事各種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非政府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年12期2015-06-16
- 集合式利益、分布式利益抑或復合式利益?*——公共利益本質問題論爭的學術史考察
呂普生公共利益是政治哲學中一個極富爭議的概念,理論界和實務界至今仍未就此達成一個普遍認可的、既有邏輯自洽性又有現實可操作性的概念界定。公共利益的內涵與本質是有關公共利益的理論探討中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也是公共利益研究中的首要困境。圍繞這個問題,學界已經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并已發(fā)展出許多研究視角、方法和理論觀點。一、公共利益存在性論爭盡管公共利益是否存在的問題是在對公共利益的研究出現困境時才由懷疑論者提出的,但本文仍打算從這個問題入手展開評述與分析。在政
江漢論壇 2015年7期2015-04-18
- 公共利益界定何以可能
——兼評《公共利益:界定、實現及規(guī)制》
1106)?公共利益界定何以可能 ——兼評《公共利益:界定、實現及規(guī)制》孔 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6)許多國家都通過各種形式對公共利益作出了程度不同的界定,這在客觀上為我國的公共利益立法界定和理論探討提供了法治基礎;理論界積累的大量理論成果,成為完善我國公共利益立法的理論基礎。語言的有限性和模糊性、人認識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公共利益的復雜性決定了公共利益概念具有有限性。公共利益的層次性決定了相應規(guī)范的層次性,公共利益的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15年3期2015-03-20
- 論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中涉及到的“公共利益”如何進行界定?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淺析。一、法律規(guī)定中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我國根本大法,同時其也是我國法律體系的根基。在該部法律中就對公共利益做了界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一條對公共利益的范圍予以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惫P者認為,該法律條文中規(guī)定了公共利益的范圍,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換句話說,除了涉及到
法制博覽 2015年33期2015-02-06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公共利益界定
之基本問題如公共利益界定、房屋征收補償基本問題并無實質上的發(fā)展。其中對公共利益界定問題依舊采取過去的“列舉+兜底”的立法模式,并未解決“公共利益”泛化的問題。追本溯源,筆者主要通過對公共利益實體界定和程序界定雙線進行分析,希望對理論和實踐有所裨益。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公共利益概述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公民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深入人心,任何人的財產不能夠被隨意侵犯。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各國紛紛加強了對個人所有權的限制,個人所有權在特定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8-15
- 公共利益問題研究的思維進路
著關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討論及2007年《物權法》的出臺,迫切要求我們從理論上和實踐上解決什么是公共利益這一難點問題。劉曙光在《什么樣的公共利益才是合法的?》一文中提到:“有學者做過檢索統(tǒng)計,中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使用了‘公共利益’這一概念的共有1 259件(次),其中憲法2次,法律72件(次),國務院行政法規(guī)87件(次),規(guī)章、地方性法規(guī)及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1 098件(次)。但是,尚沒有一部法律或者行政法規(guī)對什么是公共利益作出解釋?!碑斍埃?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公共利益
晉中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4-16
- 一本系統(tǒng)研究公共利益的憲法學新作
——評《中國憲法公共利益原則研究》
一本系統(tǒng)研究公共利益的憲法學新作 ——評《中國憲法公共利益原則研究》張繼良(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4)近年來,隨著我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關系的復雜化,一些地方在土地征收和房屋拆遷過程中,出現了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犯公民財產權利的事件。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的政府在謀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也往往冠以“公共利益”之名,其結果不僅損害了公民個人利益,形成搶食、分食公共利益的情形,而且還導致人們對憲法和法律信仰的缺失。目前,理論界從不同學科、不同角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14年1期2014-03-31
- 論經濟法上的公共利益的識別標準
論經濟法上的公共利益的識別標準羅圓*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重慶401120由于公共利益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使得公共利益成為一個難以界定的概念,學者們各有分歧。但基于公共利益對于經濟法的特殊性,需要對經濟法上公共利益的識別標準進行探討。在經濟法理論中,需通過區(qū)別經濟法上的公共利益與其他相關利益,把握公共利益在經濟法中的基礎地位,再從價值判斷、“類型化”方式等實質標準和事前審查、事后司法救濟機制等程序標準進一步加強對公共利益的識別和界定,保障經濟法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6期2014-03-03
- 不動產征收行為中“公共利益”的實現
行為以“符合公共利益需要”為法定基礎條件,它是衡量一項不動產征收行為能否開展的基礎條件,單從制度層面上看,我國的征收制度已經經歷了《憲法》修正案、《土地管理法》、《物權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確定,但在這些法律法規(guī)中均沒有對“公共利益”進行正面界定,理論上是不動產征收能否實施的絕對前提,實則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公共利益概念自身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在現實中類似于法律中“兜底”式條款,從積極方面來說,這樣的規(guī)定方式具有前瞻性和靈活性,但從消極的方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3年2期2013-08-15
- 從強制拆遷談起
相徑庭。其中公共利益的異化是導致這種現象大量出現的主要問題之一。一、公共利益的含義及其在我國法律中的體現公共利益是一定社會條件下或特定范圍內不特定多數主體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公共利益是相對于共同體內的少數人而言的,它不同于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也不同于社會利益和共同利益,具有主體數量的不確定性、內容上的歷史性、層次性等特征,如何識別公共利益是司法和行政實踐中的重要問題。對于公共利益的具體定義在學術界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我國現行法律對于公共利益也予以大量的規(guī)制,
黑龍江史志 2013年9期2013-08-15
- 公共利益界定的困境及協(xié)商民主理論的啟示
022)何為公共利益,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上都尚未定論。正如有學者所言,“公共利益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是一個高度抽象、易生歧義和弊端的概念,是一個奇特、混亂且無法丟棄的筐”。[1](p6-11)尤其在當前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公共利益更是一個被誤傳濫用最多的概念之一,有學者甚至用“公共利益萎縮”[2](p26-28)試圖喚醒人們對該問題的關注和警惕。作為一種民主決策機制,20世紀80年代興起于西方的協(xié)商民主理論對界定、理解和實現公共利益具有啟發(fā)意義。一
湖北社會科學 2013年8期2013-04-11
- 我國公共利益研究現狀的多維觀察
133)我國公共利益研究現狀的多維觀察嚴仍昱(安慶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科學地認識和把握公共利益是制約公權、維護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理論前提。我國理論界著重從公共利益界定、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之間的關系、公共利益價值以及公共利益實踐路徑等方面對公共利益展開了研究,但研究仍存在進一步拓展的空間。未來要從以下方面增強公共利益問題研究的質效:國家和社會要更加重視公共利益問題的研究,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利益觀研究公共利益問題,增強政治哲學視角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2期2013-03-13
- 社會轉型期公共利益的界定——基于法學的思考
)社會轉型期公共利益的界定 ——基于法學的思考陳開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公共利益這一概念被廣泛應用于哲學、法學、社會學等領域,至今尚無統(tǒng)一定論。社會轉型期多元化利益主體已形成,假公共利益之名侵犯其他合法利益特別是合法的私人利益的事件屢屢發(fā)生,其中“暴力拆遷”正是公共利益被濫用的最好證明。因此,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顯得尤為重要和勢在必行。社會轉型期;公共利益;界定;法學;思考一、社會轉型期公共利益界定的必要性(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年5期2011-08-15
- 公共利益法律化及其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的踐行①
30012)公共利益法律化及其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的踐行①徐 鵬(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財產權社會化的核心是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問題以及公共利益的法律化問題。為此,學界提出了公共利益實體化和公共利益程序化兩種分析路徑。前者以不確定性分析理論為基礎,形成了一般意義上公共利益之涵攝,后者雖然沒有深究“公共利益”之實體內涵,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公共利益法律化的實施路徑。在土地征收實踐中,正當的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公共利益在征收制度中的法律化
山東社會科學 2011年3期2011-04-12
- 論我國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賀光輝(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政治與法律系,湖南 婁底 417000)公共利益是國家權力的來源,現代政治生活的基石,也是啟動國家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礎。為了防止征收征用的濫用,保護權利人的利益,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界定公共利益尤有必要。公共利益的界定標準,應堅持公益性原則、法定性原則、非營利性原則、效益性原則;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應采用立法界定、行政認定、司法裁定的路徑。公共利益; 界定標準;界定路徑征收征用是國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6期2011-04-07
- 論維護公共利益原則在房地產立法中的確立及意義
1)?論維護公共利益原則在房地產立法中的確立及意義張文艷1, 郭號林2(1.邢臺廣播電視大學,河北 邢臺 054000; 2.天津美術學院,天津 300141)在我國房地產立法中并沒有明確將維護公共利益作為一項法律原則,但房地產作為最重要的不動產與公共利益息息相關,現實中關涉房地產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屢見不鮮,因此應該明確將維護公共利益作為房地產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并在立法中體現。公共利益; 維護公共利益原則; 房地產立法在我國,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在本質上是一致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0年1期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