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瑙魯阻撓中國代表入境和在會上發(fā)言,平添了與這次會議毫無關系的噱頭。
瑙魯是臺灣的“邦交國”,而中國大陸是該論壇的對話伙伴,摩擦因此而生。中國代表團在瑙魯入境時,瑙魯當局拒絕在代表團成員的公務護照上蓋入境章,要求代表團用因私護照入境,雙方形成僵局。在其他太平洋島國介入并抗議瑙魯阻撓中方參會后,瑙魯做出讓步。
但在4日的會議上,中國代表準備就氣候變化發(fā)言時,遭到會議主席、瑙魯總統(tǒng)馬卡的拒絕。中國代表團在與馬卡發(fā)生簡短言辭交鋒后以退席表示抗議。
打斷并阻止參加國際會議的代表發(fā)言,這是極其粗暴無禮的表現。馬卡反指中國代表“因為來自一個大國,就想霸凌我們”,真可謂倒打一耙。
沒有人相信,這一系列風波同瑙魯與臺灣仍然存在“邦交”關系無關,瑙魯當局的這些表現有相當一部分是做給臺灣當局看的。臺灣近來遭遇斷交潮的沉重打擊,瑙魯當局“反潮流”懟中國大陸,對臺灣可謂“雪中送炭”,應該能從臺當局那里換個好價錢。
另外,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段時間以來炒作中國在太平洋島國中擴大影響力,瑙魯當局的做法迎合了澳美的情緒,也能讓自己賺取一些西方的欣賞。
然而瑙魯當局的表現,除了上面所說的無理之外,至少還有三個惡劣影響。
第一,他們破壞了太平洋島國論壇和這一地區(qū)國家的整體形象,東道國及其總統(tǒng)的政治私利可以輕易發(fā)作,沖擊地區(qū)論壇的關注焦點。相信太平洋地區(qū)的其他島國并不愿意被這樣的形象殃及。
第二,太平洋島國需要的是與外部世界全方位合作,而不是成為地緣政治沖突的前沿地區(qū)。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卓有成效,造福了當地國家,而中國并沒有對那些島國的內政采取任何干預行動。澳美產生焦慮,太平洋島國應當盡力淡化開始向該地區(qū)聚集的地緣政治氣息,而不是制造事端,加劇各方力量的戰(zhàn)略警覺。
第三,目前與臺灣保持“邦交”的國家,都在以他們的方式同中國大陸擴大經貿等領域的合作,中國大陸也對那些國家的基本權益給予了尊重。馬卡當局以無禮的方式沖撞中國大陸,與北京交惡,這樣的短視不符合瑙魯的國家利益和該國人民利益。
我們要再次奉勸臺灣當局幾句,不要看到瑙魯的此番表現,就以為臺灣“外交”仍可回旋,有轉機值得爭取。臺灣的未來如果能夠由一個遙遠小島國政客的一時表演來決定,這恐怕比用投幣來卜算未來還可笑。臺灣的“獨立主權”就像夏天到來時北冰洋上一塊不斷融化的浮冰,世間的大趨勢是不保護幻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