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
摘要:現(xiàn)代的田徑運動項目中,短跑運動是比較典型的體能競技項目。本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例舉法等對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并結合了國內外之前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是成體系的,主要包括:基礎的體能訓練、專項的體能訓練以及綜合的體能訓練。體能訓練的方法學體系有:基礎理論訓練方法學、負荷結構訓練訓練方法學、環(huán)境適應訓練方法學等。
關鍵詞:短跑;體能訓練;方法學
短跑項目在現(xiàn)代田徑運動中是主要的體能競技項目,運動員體能的高低在其田徑運動競技比賽中占主要位置。運動員體能強,短跑運動中才能全程充滿爆發(fā)力,才能的競技比賽中獲得優(yōu)勝。隨著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身體素質,短跑運動員的體能也在往更高的水平發(fā)展,短跑運動速度逐漸加快快,使得運動員的的體能也必須不斷地加強。加強短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內容,加深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學研究,可以真正提高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和競技能力。
一、對短跑運動員體能的簡要認識
體能是一種運動能力,一種可以通過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很多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它是衡量一個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標準。一個運動員體能水平的高低與人體的形態(tài)學、人體的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運動員的形態(tài)學是其體能的架構性基礎,運動員的機能是其體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礎。運動員的體能(活動能力)比如說:走、跑、跳、爬等。體能水平的高低是先天和后天共同決定的。廣義上,運動員體能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的發(fā)展狀況決定的。
二、分析短跑運動員體能結構
短跑運動員的體能是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是一種比較完整的結構,它是指構成短跑運動員體能的各個要素之間的一種固定和必然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短跑運動員體能系統(tǒng)中,要注意各個機能體部分的空間和時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性,以及身體各部分之間力與力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性。這一個大的系統(tǒng)下屬的小系統(tǒng)包括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三個部分,它們與外界環(huán)境緊密結合,作為運動員競技能力大系統(tǒng)中的重要要素。短跑運動員體能結構包括: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內部結構是形態(tài)結構、身體機能、體能核心結構、運動素質四個方面進行相互作用。外部結構是與體能有關的外部環(huán)境與體能有關的內部環(huán)境進行相互作用。
三、短跑運動體能訓練內容體系
短跑運動中,體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是達到運動員體能訓練目標的重要途徑。從廣義上講,體能訓練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它是指運動員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的社會行為,目的是提高針對個人某項專門的競技運動的競技水平,它以教練指導運動員進行的體能訓練實踐為核心,并和一些與體能訓練實踐有重要關系的外部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從狹義上來講,體能訓練是指在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一些活動的安排,包括訓練活動的內容以及組織與安排等。因此,根據短跑項目的特點,把對運動員的成績水平有直接影響的主要因素組成在一起,建立起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內容體系。根據現(xiàn)代短跑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需求來作出體能訓練內容的安排。以此來發(fā)展和挖掘運動員的體能潛在能力,體能訓練內容體系包括基礎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和綜合體能訓練三部分。
四、短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學體系
短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體系科學、有效是短跑運動員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的前提,現(xiàn)代短跑項目中不僅要融入自然科學中的相關理論與技術,還要融入社會科學中的相關理論與技術。短跑運動體能訓練方法學體系包括四個內容:基礎理論訓練方法學、負荷結構訓練方法學、環(huán)境適應訓練方法學、綜合訓練方法學,這四種訓練方法學構成了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完整體系。
(一)基礎理論訓練方法學
基礎理論訓練方法學是短跑運動員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的體能知識,基礎體能要求是專項體能和綜合體能要求的基礎。基礎體能訓練的理論知識學習中有關有一定指導和幫助作用的科學知識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生物力學、心理學等等。這些科學知識的普及,可以讓運動員了解最基本的科學體能訓練理論,懂得一些訓練時的禁忌、還有小傷病的預防與現(xiàn)場處理。一般身體素質的主要訓練目標是以發(fā)展體力和神經協(xié)調性為目標,增強運動員的力量、速度等基礎運動素質?;A理論訓練方法學是運動員體能訓練最基本的內容之一也奠定了運動員熟練掌握并且高質量完成專項技能的基礎。
(二)負荷結構訓練方法學
負荷結構訓練對于現(xiàn)代短跑運動員的體能在效果上明顯有作用,負荷結構訓練主要由負荷的數量(練習的次數、時間)和強度兩大要素組合而成。在負荷結構訓練的影響下,運動員的機體活動會產生適應性變化或者劣損性變化,其體能狀態(tài)有兩個極端狀態(tài)的改變,一個是提高,一個是下降。在運動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控制負荷訓練的各種因素構建起不同負荷訓練結構的組合,有針對性地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等運動素質。
(三)環(huán)境適應訓練方法學
影響短跑運動員體能的環(huán)境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短跑競技比賽的環(huán)境一般會從這兩個方面對運動員造成影響,也是兩個極端的影響,或者是積極的促進,或者是消極的干擾。怎樣做到不受或少受環(huán)境干擾的影響,已經逐漸成為保證運動員在現(xiàn)代短跑競技比賽中獲勝不可缺少的條件。
五、結語
當前,我國在短跑運動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學體系的研究上還比較欠缺,只有結合實踐和國外的經驗,正確認識短跑整體體能的概念,并通過制定體能訓練目標,一次次實踐歸納總結,才能建立有價值的方法學體系研究。進而提高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效率,促進短跑運動訓練的科學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袁運平.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內容與方法學體系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02):3-8+16.
[2]袁運平.我國高水平男子百米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體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
[3]田雨普,鄭曉鴻.體能及相關概念辨析[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1,20(1):4-6.
[4]世勇,李遵,唐照華,等.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
[5]哀作生等,中國女子短跑發(fā)展階段及其訓練特征的創(chuàng)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