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林
蔬菜應該生吃還是熟吃?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很多人?,F(xiàn)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顏色深的蔬菜熟食 顏色淺的蔬菜生吃
一般來說,蔬菜應該怎么吃,主要從口感、營養(yǎng)和安全3個方面考慮。
含水量高、口感清脆,沒有苦澀味道的蔬菜比較適合生吃,比如生菜、黃瓜、西葫蘆、白蘿卜、洋蔥等淺色蔬菜。需要說明的是,判斷一種食材是深色還是淺色,不是看表皮,而是看主要可食部分的顏色。比如黃瓜的主要可食部分是淺綠色,所以屬于淺色蔬菜。
從營養(yǎng)角度講,生吃蔬菜可以獲得更多維生素C、維生素B,飽腹感也強,所以口感不錯的這些淺色蔬菜都建議生吃。
為了保證食用安全,蔬菜生吃前要多用流水沖洗幾遍,去除細菌和寄生蟲,減少食物中毒。
當然,并非所有的淺色菜都適合生吃,竹筍、茭白等草酸含量高,口感發(fā)澀,吃前最好用沸水焯一下;山藥、芋頭、土豆等富含抗性淀粉,生吃不宜消化,應該做熟后食用。另外,能不能生吃蔬菜還跟個人身體情況有關(guān),體質(zhì)強、消化力強、身體發(fā)熱能力強、容易上火、經(jīng)常便秘的人適合多吃一些生蔬菜。
西紅柿、甜椒、胡蘿卜等深色菜生吃口感也不錯,不過從營養(yǎng)上來說,它們更適合熟吃。因為這類菜富含的番茄紅素、類胡蘿卜素都存在于食材細胞中,做熟可以破壞細胞壁,更有利于這些活性成分的釋放和吸收。除了菠菜、莧菜、苦瓜等草酸含量高的菜以及紅薯、紫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菜,以下兩類菜也要做熟吃:一是毛豆、四季豆等鮮豆類蔬菜,因為它們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皂素、植物凝集素等物質(zhì),不僅阻礙蛋白質(zhì)的消化,而且還會引起食物中毒;二是金針菇、香菇、平菇等菌類,它們生長環(huán)境陰暗,容易被微生物污染,清洗不干凈的話,直接生吃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把菜做熟不僅可以去除農(nóng)殘、殺死致病菌,釋放某些活性物質(zhì),還能軟化纖維,對于腸胃虛弱、消化不良、胃腸脹氣、慢性腹瀉等類型的人有益。
總體而言,對于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顏色深的蔬菜大部分熟食,顏色淺而質(zhì)地脆嫩的蔬菜生吃。蔬菜烹調(diào)的溫度盡量不要過高,烹調(diào)方式清淡少油,最好沸水焯后再涼拌或急火快炒,沸水焯時水要多,速度要快,其中葉子菜建議焯10秒,土豆片、胡蘿卜條等厚實的菜可以焯30秒。這樣做,數(shù)量和質(zhì)量、營養(yǎng)和口感可以兼顧。
跟著蔬菜專家一起挑“春菜”
春暖花開,韭菜、香椿等應季蔬菜陸續(xù)上市,可是怎么挑卻是個問題,今天咱們就跟著國家蔬菜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洪巨一起來學習挑“春菜”的訣竅。
韭菜,選根部割口平的。要想選到新鮮的韭菜,需要看看其根部的割口處。割口處平說明新鮮,如果中間長出芯來,可能放置時間有些長了,韭香味也會比較淡。葉子枯萎、變黃、有蟲眼的韭菜也不要購買。另外,現(xiàn)在市場上的韭菜有窄葉和寬葉之分。前者葉片修長,葉色深綠,膳食纖維含量多,韭香味濃郁;后者葉色淡綠,纖維含量偏低,吃起來味道相對淡。真正喜歡吃韭菜的人,當以窄葉的為首選。
香椿,梗越粗越嫩。挑選香椿有4個要點:第一盡量買短的,這樣的比較嫩,而且越長越老;第二觀察顏色,鮮嫩的香椿葉呈棕紅色、不容易被拉扯掉,如果葉子是綠色的,而且一碰就掉,說明已經(jīng)老了;第三看粗細,香椿梗如果是粗的,說明是新長出來的,梗是細的,則說明老了,并且梗越硬越老;第四,購買香椿時如果能聞到清香味,說明比較新鮮,如果聞著有一種臭味,很可能是臭椿,不能食用。
萵筍,表皮白綠色的新鮮。挑萵筍有3個訣竅:一看葉子,葉子顏色青綠、水靈的,說明水分足、口感好、比較新鮮,葉子發(fā)黃、干枯的不要買;二看表皮,新鮮的萵筍表皮是白綠色,顏色越深口感越老;三摸硬度,萵筍桿越粗、越硬、越挺拔,說明越新鮮,如果捏起來有彈性,還發(fā)軟,就已經(jīng)老了,很可能是空心的。
菠菜,顏色深綠有光澤的好。挑菠菜主要看葉子,葉片充分舒展、肥厚、深綠且有光澤的才是好菠菜。如果葉片變黃、變黑、變軟,莖受損,尤其是葉上有黃斑、葉背有灰毛的菠菜,很可能是感染了霜霉病,不要買?,F(xiàn)在市面上有兩種菠菜,一種為大圓葉、短葉柄,另一種是小葉、長葉柄,一般來說,后者口感相對較好,菠菜味更濃。
薺菜,有紅葉的風味更濃?,F(xiàn)在市場上的薺菜基本上分為小葉的和大葉的,兩者在挑選上略有不同。小葉薺菜又叫“散葉薺菜”,葉子比較散、顏色為灰綠色的一般是野生的,大棚里種的顏色呈嫩綠色。葉子又細又薄、摸起來澀澀的散葉薺菜比較好,有紅葉的味道更濃郁。大葉薺菜又叫“板葉薺菜”,其葉子細長,葉片是一整張,顏色一般是嫩綠色,植株也比較長,這種薺菜基本上是人工栽培的。板葉薺菜挑選葉子薄而嫩的就可以,已經(jīng)開了花,中間長出梗的就不要買了,說明已經(jīng)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