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脈相承的文化自信

      2018-09-10 08:20:11張?zhí)煺?/span>夏洋
      教育文化論壇 2018年2期
      關鍵詞:梁漱溟文化自信孔子

      張?zhí)煺鳌∠难?/p>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與積極踐行,是其文化擁有持久生命力的表現(xiàn)??鬃优c梁漱溟,對中華民族文化擁有信心,并且他們所具有的文化自信一脈相承:在面臨生死危機時能淡然自若,深信自己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在缺少認同者時能堅守信念,不因他人的貶低、詆毀而對中華文化有摒棄之心;他們身處亂世,而以踐行中華文化為己任,上下求索以弘其道。從孔子和梁漱溟的事跡出發(fā),繼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以下幾點啟示:從真實事跡入手,引導讀者繼承文化自信;親身實踐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植文化自信;將真實事跡高度概括,溝通學術與生活。

      關鍵詞:孔子;梁漱溟;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2-0096-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2.019

      一、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1]晚清以來,中華民族面對西方的堅船利炮,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走向師夷長技以自強,從中體西用走向全盤西化。在此過程中,西方文化開始與中華文化融合,但是毋庸諱言,中華民族對自身的文化逐漸失去了信心,從“月是故鄉(xiāng)明”變成了“月是他鄉(xiāng)圓”。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經(jīng)濟的騰飛,中華民族開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世界性難題,開始從以儒家思想為主干的自有文化中尋求答案。但是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雖然有羅素①、湯因比②等外國學者對中華文化推崇,但是筆者更希望從儒家思想的踐行者身上探尋這種固有的文化,從孔子與梁漱溟的言行中發(fā)掘這種一脈相承的自信。

      二、孔子與梁漱溟的文化自信

      (一)面臨生死危機時體現(xiàn)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絕對不是一個虛有的名詞,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會讓一個民族在群強環(huán)伺時坦然無懼,讓一個人在面臨生死危機時淡然自若,這種文化自信在孔子和梁漱溟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公元前496年[2],孔子在周游列國的過程中途經(jīng)匡地,在進入匡城的時候,指著城墻上的缺口對弟子們說:“我曾經(jīng)從這里進入過匡城”,由于孔子和陽虎的相貌很相似,給孔子駕車的顏刻也曾給陽虎駕車,而陽虎曾經(jīng)入侵過匡城,給匡城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二月公侵鄭取匡”[周]左丘明,[晉]杜預,注.春秋左傳正義[M].卷五十五.,所以孔子被誤認為是陽虎,并被匡人拘禁了五天[3]。在匡人白刃交于前的時候,孔子的弟子及隨從們都惶恐不安,而這時候孔子的態(tài)度卻十分淡然,并不驚慌失措??鬃訉Φ茏觽冋f,上天既然讓自己繼承了中華文化,那么這種文化就有存在的價值,不會絕滅,自己也不會被害,匡人是無法對自己造成傷害的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春秋]孔丘.論語譯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9:100.。這不是從宿命論的角度看問題,而是對中華文化擁有自信,這種自信讓孔子有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并且這種自信躍然紙上,能撼動千百年后讀者的心魄。

      作為近代新儒家代表之一的梁漱溟,表現(xiàn)出了同樣的氣度。1939年,梁漱溟在華北華東各戰(zhàn)地,出入敵后八個月,無論情勢如何險惡,總能神態(tài)自然,如同無事,包括后來在炮火下冒險出港,都能淡然自若,乃至于隨身的物品都沒有丟失。這樣的態(tài)度、行為引來了同行諸位友人的多次贊嘆:“梁先生真奇怪,若無其事!梁先生了不起,若無其事”[4]195。這樣的表現(xiàn)和孔子的如出一轍,并且在梁漱溟的自述中可以更加明晰這種心理:“我心中何以能這樣坦定呢?當然這其間亦有一種天分的,而主要還由于我有一種自喻和自信?!盵4]196自喻是一生奔波為了中國社會、為了民族復興,而不是為了個人享樂;自信是自己“基于人類生命的認識,而對孔孟之學和中國文化有所領會,并自信能為之說明;基于中國社會的認識,而對于解決當前大局問題,以至復興民族的途徑,確有所見,信其為事實之所不易?!盵4]這雖然有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但更多是基于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鬃优c梁漱溟,他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與發(fā)揚者,他們在繼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中華文化賦予其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讓他們在面臨生死危機時底氣十足,而他們又構成了中華民族在面臨危機時怡然不懼的脊梁。

      (二)缺少認同者時體現(xiàn)出的文化自信

      孔子與梁漱溟在面臨生死危機時體現(xiàn)出的這種文化自信,不是在中華民族處在興旺繁榮時形成的民族自豪感,而是在整個時代都不認可這種文化時,依然對自己所承載文化擁有信心。文化自信讓他們能夠在缺少認同者時依然堅持著心中的理想。所以文化自信是一種源于自我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力量,不是建立在他人身上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會因為他人的貶低、詆毀而消失,也不會因為缺少認同者而自我摒棄。

      春秋時期,禮壞樂崩,以周王室為代表的文化載體開始坍塌,諸侯為了謀求王霸,對推行仁愛忠恕的儒家思想敬而遠之,縱橫、法家等學說逐步占據(jù)了主流。孔子一生的遭遇是最好的注腳,他離開魯國,適衛(wèi)、過曹,周游于宋、鄭、陳、蔡,均不能施行心中的政治理想。雖然諸侯不認可孔子所承載的文化,但是孔子從來沒有進行自我否定,相反,他認為如果有人能夠讓自己施展才華,那么不出三年,必然有了不起的成就。即使沒有人認可自己的思想,那也是時運不濟的原因,而不是文化本身的問題。當孔子晚年時,看到當權者不認可自己的思想,社會對這種文化沒有信心的時候,依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開始整理典籍,傳授弟子,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植根于心靈深處的文化自信讓孔子能夠在缺少認同者的時候依然能堅守著自己的理想。

      文化自信也給了梁漱溟同樣的力量,縱觀梁漱溟的一生,經(jīng)歷了中國近代最動蕩的年代,在此期間,無論是清政府的無以為繼,軍閥割據(jù),還是抗日戰(zhàn)爭,都使廣袤的中華大地變得千瘡百孔,這些都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出了一次次質問,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從西方文化中為中國探尋出路,認為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干“儒學”,已經(jīng)無法挽救中國近代悲慘的命運?!叭逍g孔道非無優(yōu)點,而缺點則正多。尤與近世文明社會絕不相容者其一貫倫理政治之綱常階級說也?!盵5]現(xiàn)實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我否定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文化自信的喪失。

      而梁漱溟不同,他在眾多反對的聲音中,堅持著自己對中華文化的信心。以醫(yī)學為例,民國時期,廢止中醫(yī)的呼聲越來越高,因為從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來看,中醫(yī)有許多無稽之談,并且即使是有效的部分,中醫(yī)也“不能說明自己,即說,人家也不能了解,也不信服” [6],所以即使有高明的中醫(yī)醫(yī)師,也會被人認為是變戲法。此時在眾人的反對聲中,梁漱溟堅持認為中西醫(yī)是各自文化孕育出的“兩條不同路”,中國的方法要更勝一籌。雖然目前中醫(yī)在現(xiàn)代西方醫(yī)學面前毫無辦法,但是這種無法解釋是由于超過西方太多,只有等待西方醫(yī)學繼續(xù)前進,發(fā)展到同樣的高度來接受中醫(yī)。以此為例,梁漱溟認為中華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早熟,只有等西方文化繼續(xù)前進,達到新的高度后,才能理解中華文化。所以梁漱溟在眾人的不認可中堅持著自己的文化自信,別人的不理解無法減少其分毫,并且其文化自信中蘊含著一種驕傲。

      (三)踐行中華文化而形成的文化自信

      從孔子到梁漱溟,文化給其帶來了異乎常人的勇氣,讓他們能夠直面生死,在缺少認同者的情況下堅持自信。這種力量并不是無根之木,而是建立在對文化本身的深刻了解上,這種了解,并不是通過書面文字、講學得來的,而是通過親身實踐體會到的。所以孔子與梁漱溟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他們認識到世界需要這種文化,這種文化一定不會滅亡。因此,踐行中華文化所產(chǎn)生的力量,是他們在亂世中堅守理想的根本動力,這種動力源于自己的內(nèi)心,任何外力都無法磨滅。

      孔子重視踐行,在《禮記·儒行》中,孔子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包括坐起、言語、行為等的具體要求,鄭康成為其注曰“‘其自立有如此者,謂自修立己身,有如此行在上之諸事也?!边@些都是對個人修身的要求,都是踐行的具體化,這樣才能達到“力行則可使”[7]的境界。孔子的大部分言行記錄在《論語》中,其中重視實踐的描述、孔子自己踐行的心得體會更是俯仰皆是。例如:“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論語·學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德之不休,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ㄕ撜Z·述而);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又得”(論語·述而);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等??鬃又匾曐`行,依托踐行形成的文化自信根深蒂固,以孔子的思想為核心,形成了“自天子以至庶人,一皆是以修身為本”的重視踐行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

      近代中西文化激烈交融,梁漱溟絕對稱不上學貫中西,在艾凱對梁漱溟的采訪中,梁漱溟自己說道:“我對學術啊、學者啊,對中國的老學問不行。我對你說過,小時候沒有念過‘四書五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的書里面有些個生字我現(xiàn)在還不會認。那么,再一面,現(xiàn)在的學問,科學我也不行……”。[8]即使如此,梁漱溟依然被后人認為是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是和現(xiàn)代學院派新儒家的一個顯著區(qū)別。究其原因,是由于梁漱溟是文化的踐行者,他是一個“本著自己思想而去實行、實踐的人”。[8]他曾在父親對這個世界失望時回答到:“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v觀其一生,這是梁漱溟不可動搖的信念,是踐行儒、佛等中華文化而形成的文化自信。

      所以無論孔子還是梁漱溟,他們都是從踐行中華文化出發(fā),行成了不可動搖的文化自信,這種文化自信一脈相承,讓其承當者在面臨生死危機的時候淡然自若,讓其在缺少認同者的時候能夠堅持前行。

      三、文化自信的繼承

      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體現(xiàn)在社會的每一個成員身上,而文化自信的繼承要依靠每一個人的努力。今天,我們需要繼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需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孔子與梁漱溟的事跡可以作為切入點。

      (一)從真實事跡入手,引導讀者繼承文化自信

      孔子、梁漱溟等先哲,留下了諸多事跡和著作,經(jīng)過后人不斷的研究,形成了浩如煙海的文獻,這些資料中,結論性的部分長于說教,精于思辨,但不利于讀者產(chǎn)生認同感。而真實事跡的資料可讀性強,具有帶入感,有助于引導讀者認同蘊含于其中的文化。就如本文所敘述的,在了解到孔子和梁漱溟他們直面生死的經(jīng)歷后,有利于讀者產(chǎn)生欽佩、疑問等心理,這會激活讀者自己探究其深層次原因的動機,讀者通過進一步探究,會加深其對文化的理解,并模仿其中可實行的部分,從而繼承先哲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繼承無法建立在人云亦云的基礎上,簡單的宣傳、喊口號只能造就虛假的繁榮,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從真實的事跡出發(fā),才能改變思想,進而改變行為,從而產(chǎn)生文化認同,這樣才能樹立文化自信,這是文化自信繼承的有效途徑。

      (二)親身實踐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培植文化自信

      在繼承文化自信的過程中,一個容易忽略的環(huán)節(jié)是行為的改變,文化自信不僅是行而上的思想意識,更是可以落實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指導,是一種改變行為的內(nèi)在力量。而如何培植這種力量,唯有通過具體事例引導讀者親身實踐中華文化。實踐的前提有兩個,一是自覺自愿;二是榜樣行為的可模仿性。僅文中所列舉的例子來看,孔子與梁漱溟有關文化自信的事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可模仿性不強。如何選取更加恰當?shù)氖吕齺硪龑ёx者實踐中華文化、培植文化自信,是需要繼續(xù)深入思考的方向。

      (三)將真實事跡高度概括,溝通學術與生活

      文化自信如果僅限于學術討論,就失去了其最廣泛的意義,而學術著作很難擁有大眾讀者。這就需要將真實事跡高度概括化,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將蘊含于其中的相關理論表達出來。例如“孟母三遷”的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深刻的表達出環(huán)境對幼兒學習、成長的影響。文化自信等相關理論也需要如此,選擇一個孔子、梁漱溟等前賢有關文化自信的真實事跡,凝練成一個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的故事,進而成為一種文化符號,這不僅利于文化自信的傳播與繼承,也是溝通學術與生活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EB/OL].(2017-1-25)[2017-11-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25/c64094-29049531.html

      [2]何新.孔子年譜[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78.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1919.

      [4]梁漱溟.我生有涯愿無盡·梁漱溟自述文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劉東主.近代名人文庫精萃·陳獨秀[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128.

      [6]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31.

      [7][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15.

      [8]〔美〕艾愷采訪梁漱溟口述.這個世界會好嗎?[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89.

      (責任編輯:蒲應秋)

      Abstract: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a nationalitys or countrys full recognition and positive practice of its own culture value, a presentation of its lasting cultural vitality. Confucius and Liang Shuming bosh showed confidenc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ir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culture was fully expressed in line with each other: in face of crisis and death, just keeping calm and confident in being an inheritor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lack of identifiers, persisting in the belief without thinking of abandoning the Chinese culture because of others denigration and denigration. They took as their duties to practice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make strenuous quest into ways of its dissemination though they both lived in a troubled world.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from the deeds of Confucius and Liang Shuming,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spreading and inheriting the out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guiding the readers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with real deeds; practicing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mprove their self-confidence; highly summing up the real deeds to connect the academic with daily life.

      Key words:Confucius; Liang Shum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猜你喜歡
      梁漱溟文化自信孔子
      《錚錚鐵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師之大愛—————三尺講臺鑄輝煌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孔子在哪兒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與混雜性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聰明語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
      海原县| 蓝田县| 镇安县| 镇雄县| 江门市| 峡江县| 万荣县| 噶尔县| 福建省| 古丈县| 手机| 外汇| 定远县| 抚宁县| 济源市| 疏附县| 怀宁县| 电白县| 铜陵市| 合阳县| 乾安县| 鄱阳县| 广汉市| 苗栗市| 巴林右旗| 泰兴市| 舞阳县| 石渠县| 上蔡县| 凤凰县| 永胜县| 封开县| 高邮市| 福建省| 达日县| 新营市| 那坡县| 桓台县| 海安县| 宣汉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