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明 莊大昌
摘 要:在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開設《建筑材料》課程與在土建類專業(yè)開設該課程無論在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文章分別從學時分配、課堂講授、視頻教學、專業(yè)實習、課題競賽和課程考核六個方面探討了適合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課程教學方法,并應用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以期能對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建筑材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15-0033-04
Abstract: There was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 course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uilding materials course is discussed from a point of view of classroom lectures, video ;teaching, visit internship,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course assessment. It provides the reference to reasonably teach building materials for the specialit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 nag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其逐漸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yè)。很多高校也因此開設了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該專業(yè)隸屬于管理學學科,涉及面廣,所學課程涵蓋了地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工程技術學的主要課程。其中,《建筑材料》是該專業(yè)的一門基礎必修課。在非土建類專業(yè)設置該課程,特別是在當前高校建設應用型大學背景下,如何結合具體的房地產專業(yè)應用實際進行講授,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結合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特點與就業(yè)方向,從課堂講授、視頻教學、專業(yè)實習、課題競賽、課程考核多個方面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期能夠將課程知識與本專業(yè)實際相結合,進而實現培養(yǎng)靈活應用的高素質房地產管理人才的目標。
二、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與實踐
(一)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學時分配
現行《建筑材料》的教材基本上是通用教材,并沒有按照不同專業(yè)特點進行教材編寫,這也就導致了目前的教材內容繁雜,章節(jié)數量過多(一般均在10章以上)[1]。對于在工民建專業(yè)開設的《建筑材料》課程(學分一般設置為3,周學時達到3節(jié))來說,課程內容講授時間較有余地。但在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開設的《建筑材料》課程(學分一般設置為2,周學時2節(jié)),是一門少學時課,特別是為了適用應用型大學的本科教學改革,課時仍有可能減少。因此,要解決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繁雜內容教學這樣的迫切問題,必須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針對其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功能材料和裝飾材料上,并結合材料的耐久性等相關知識進行授課;而在工民建專業(yè)的重點應放在結構材料的一般性能方面[2]?;诖耍P者列出了《建筑材料》課程學時分配表(見表1),以供參考。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課堂講授方法
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就業(yè)方向主要集中在房地產經營與開發(fā)、房地產管理與評估等方向,該專業(yè)對于學生知識與能力要求中,明確提到學生只需“熟悉土木工程技術知識”即可[3]。這有別于土建類相關專業(yè)對于土木工程技術知識的要求程度。因此,在該專業(yè)開設《建筑材料》課程,與在土建類專業(yè)開設此課程,無論是在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先修課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見表2所示,以水泥的水化和水泥石的腐蝕為例,在教學中著重讓學生掌握水泥水化和水泥石腐蝕的特點和原理,而對水化及腐蝕的各類反應方程式就要淡化,避免糾結于復雜的具體方程式和反應產物,只要讓學生能夠理解水化和腐蝕的機理就已經達到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課程教學要求。與此類似,在講授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從初步配合比到施工配合比設計的整體思路,而不應將講授重點放在某個具體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演算上。
(三)結合建筑實體的視頻教學方法
單純的課堂講授雖能展示各種材料的性能與應用,但是由于學生對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疲勞,加之授課缺乏形象性與生動性,從而使學生很難深入地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學生主要就業(yè)方向均是與建筑緊密聯系的,若能直接結合建筑實體來講授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就可以使學生更加具體、深刻地掌握各種建材的性能與應用。而適當穿插視頻的教學方法既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沉悶,又能直接引入建筑實體進行教授,從而恰恰能滿足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教學需求。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偉大工程巡禮》、《為中國而設計》兩個系列片作為主要的教學視頻,在相關章節(jié)課堂講授完成以后進行播放, 并且在觀看過程中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進行適時的講解,達到鞏固課堂知識、提高致用能力以及開闊眼界的目的。以介紹蘇州博物館的教學視頻為例,針對屋頂石材的選擇,結合材料的耐久性和密實度這兩個知識點進行鞏固復習,講述由于密實度不足導致傳統(tǒng)屋頂建材瓦片的耐久性不足,極易開裂,因此,蘇州博物館摒棄了傳統(tǒng)建材瓦片,而是尋找到一種結構更為致密的天然石材,從而解決了耐久性的問題。同時,穿插介紹磚、砌塊等材料屬于脆性材料,多用做受壓構件,因此多用來砌筑墻、柱等受壓構件;進而可以介紹磚與砌塊的生產工藝、技術性能指標等內容。通過后期課堂隨機提問發(fā)現,采用此種視頻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的章節(jié),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單純進行課堂講授的章節(jié)效果要好。
(四)對接房地產實際應用的實踐教學方法
《建筑材料》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課程,該課程歸根結底是要能夠實際應用的一門課程。單純依靠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方法盡管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但仍然很難提升學生能夠靈活應用的能力,一旦應用到特定現場環(huán)境,很難綜合應用課堂上所學的各種材料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工程實際問題[4]。雖然很多高校設置了專業(yè)實習環(huán)節(jié),然而在具體的實習過程中,多是側重介紹房地產開發(fā)的相關知識,對于系統(tǒng)的實習指導還不是很完善,特別是對建材知識介紹的較少。此外,通過對高年級學生實習工作崗位的調研發(fā)現,物業(yè)管理崗位由于大量接收業(yè)主對于房屋質量的維修、投訴問題,而成為最多可以實踐建材知識的崗位。
鑒于實踐對于該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前文提到的當前實踐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將課堂教學與現場參觀實習緊密結合。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展開:首先,帶領學生參觀周邊在建樓盤,結合施工現場講解各類材料的組成、技術性能及應用等相關知識;其次,廣泛收集、拍攝存在房屋建材質量問題的物業(yè)現場圖片和視頻,建立建材案例庫,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建材在實際應用時存在的各類問題,讓學生明白建筑材料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將來的工作聯系非常緊密,從而提升了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對建材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
(五)引入新知識的課題競賽教學方法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綠色環(huán)保、可持續(xù)發(fā)展建材的日漸關注,各種新建材、新施工工藝層出不窮,并且應用日趨廣泛,然而現行的《建筑材料》教材在內容上多涉及混凝土、砂漿、鋼筋、砌體等現行主要建材,未能及時更新一些前沿性的新知識、新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結合當前新型建材的實際應用情況,拓寬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新型建材有適當的認識,避免出現學生進入工作崗位第一線時存在知識盲點的狀況[5]。
此外,“90后”的大學生特點是競爭意識強,對于知識獲取的途徑更多依賴于網絡[6]。為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廣泛查找文獻資料,關注住宅、寫字樓等房地產開發(fā)所涉及到的主要建筑類型中所采用的新型建材,進而撰寫相關課題報告,并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通過分組競賽來展示報告內容。最后,依據課件質量及講解情況進行評分,并計入學生的平時成績。
該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廣泛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了解到課堂以外關于新型建材的知識,同時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但是,由于該課程是低年級設置,學生在專業(yè)知識搜集方面缺乏專門的訓練,多媒體課件制作熟練程度不夠以及學生之間溝通效率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完成該項作業(yè)耗時較長。因此,筆者嘗試探索將該項教學方法在學期的下半學期開展,學期末最后一周完成展示,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課件,又能夠在學期末課程結束對所學知識做一個全面的總結與復習。
(六)采用過程性考核的課程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通過考試成績評定學生學習效果的課程考核方式因為存在“一考定成績”的弊端,已經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教學改革的要求,我校在《建筑材料》課程考核方式的設置上主要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體系,注重能力考核,在具體操作上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根據每章的課程內容和重、難點,為學生布置具有具體應用情境的項目或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掌握了課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去實踐完成該任務,從而使教師從傳授者轉變?yōu)橐龑д?,讓學生從接受者轉變?yōu)閯?chuàng)造者。比如,在學習了砂漿這章知識后,引導學生分析在裝修工程中,抹面砂漿層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措施。在整個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探索課堂外的建材知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完成任務情況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實際應用能力。此外,嘗試構建以過程為重點的全方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包括平時作業(yè)、試驗操作、情境任務、課題競賽和綜合實習五大模塊,來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見表3所示。
三、結束語
由于在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與土建類專業(yè)分別開設《建筑材料》課程會存在諸多差異,在《建筑材料》教學過程中不能直接將土建類專業(yè)的教學經驗照搬照抄到房地產專業(yè)中,而是需要重新定位,尋找適合該專業(yè)的全新教學方法。本文結合筆者在課堂一線的教學經驗,從學時分配、課堂講授、視頻教學、專業(yè)實習、課題競賽、課程考核等多個方面探討了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以期能對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的《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提供借鑒。
此外,建筑材料是一門涉及面很廣的課程,而且,材料科學發(fā)展很快,各種新材料不斷涌現,教師只有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編寫出具有適用性、先進性和適度超前性的講義, 才能豐富教學內容,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朋.“互聯網+”背景下建筑材料應用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18(05):35-37.
[2]黃偉,方張平.工作導向和雙境融合下建筑材料與檢測課程教改研究[J].高教學刊,2016(01):80-81.
[3]張研,包恩和,周月娥.房地產開發(fā)與管理專業(y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探討[J].科技視界,2014(11):68+48.
[4]楊朋.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總結與體會[J].高教學刊,2018(06):117-119.
[5]吳芳,楊長輝.建筑類院校非材料專業(yè)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1999(S1):46-47.
[6]史國慶.情景教學背景下《建筑材料》的教學模式改革[J].高教學刊,2016(03):68-69.
[7]萬婷.關于房地產專業(yè)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的探究[J].高教學刊,2016(0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