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嚴燁暉
摘 要:文章選取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兩種服裝原型設計方法,即日本文化式原型與英式原型,進行對比分析。并通過總結這兩者的異同點,來感受東西方服裝結構設計的差異。
關鍵詞:服裝原型;對比;日本文化式原型;英式原型
原型制圖法秉承著以人體為本的設計特點,把原型作為基礎樣板,相當于發(fā)揮著人臺的作用,能形象并準確展現(xiàn)出人體的形態(tài)特征。原型制圖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比例法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且制圖過程簡單,結構變化自由度大,易于通過加長、縮短、轉移、擴展等變形手段處理,形成最終所需具有復雜結構的紙樣,適用于各種不同的款式。另外,該制圖方法有助于初學者認識服裝結構設計,幫助他們理解服裝結構與人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方便易懂、直觀明了的制圖方法。
一、服裝原型的相關概念
(一)原型的基本概念
原型是服裝界流行的一個專業(yè)術語,在部分國家也稱之為“基本紙樣”,或是“基礎樣板”。服裝原型是以實際測量的人體尺寸為依據(jù),按一定比例關系繪制出符合人體體型的基本紙樣,它作為其他服裝紙樣設計的起點,具有最簡單的結構特征,是人體主要部位信息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載體。日本服裝領域的著名學者三吉滿智子在她的著作《服裝造型學—理論篇》中關于“原型”一詞的闡述為:所謂原型,是指各種實際變化應用之前的基本形式或形態(tài),應用于多個領域。在服裝造型學有著這樣的說法,原型是指平面裁剪中所使用的基本紙樣,即簡單的,不帶任何款式變化因素的立體型服裝紙樣。[1]
(二)原型的分類
服裝原型的種類有很多,可以按使用性質(zhì)的不同來將其分類,比如按照年齡、性別、地域、應用部位、寬松度等方面。從應用部位角度可分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裙子原型、連衣裙原型、褲子原型這六個基本型。當然如果按照特定款式再細分下去,創(chuàng)建出更多的原型紙樣,對后期進行具體款式的結構設計就更加便捷了。從服裝原型的設計方法出發(fā),也可將其分類。其中衣身原型是所有原型中構成形態(tài)最基礎最本質(zhì)的,最能揭示服裝原型的構成原理。
衣身原型按制圖方法分類,可分為胸度式原型與短寸式原型。胸度式原型是需要胸圍、背長和袖長等很少的測量數(shù)據(jù),以胸圍為基準按公式計算出其他部位的尺寸。代表性原型: 劉瑞璞原型、日本新文化式原型和東華原型等。短寸式原型則需要測量更多的數(shù)據(jù),如衣長、胸圍、肩寬、領圍、胸寬、背寬、背長、袖籠深等多項尺寸,然后根據(jù)所測尺寸逐一繪制出衣片的相應部位,此類原型會更為合體,代表性原型: 英式原型、美式原型。按立體構成形態(tài)分類,可將衣身原型分為箱形原型與梯形原型這兩種類型。立體結構的平衡決定了服裝的形態(tài)和視覺上和諧平衡的美感。由于人體上胸部的突起和背部的隆起,使得服裝產(chǎn)生多余的量,將多余的量以一定的形式消除,就能夠保持衣身平衡。其中,梯形原型是前衣身浮余量采用梯形形態(tài)消除,后衣身浮余量用梯形或矩形形態(tài)消除的原型。代表性原型: 日本舊文化式原型和登麗美式原型。箱形原型則是前后衣身浮余量都采用矩形形態(tài)消除,有時會在此基礎上加入腰省,使原型更加貼合人體。代表性原型:日本新文化式原型、東華原型。另外,西方國家的人們由于體型、服裝文化的緣故,一般都采用此類立體形態(tài)的原型。
二、女裝衣身原型結構設計的對比
在中國、日本以及歐美等服裝業(yè)發(fā)達國家都有建立起適合他們各自的原型,其中有的國家的原型還分多種流派。各國服裝原型結構不同主要由于原型對人體凸起部位的設計方法不同和它們所使用的人體測量尺寸不同引起的。東西方服裝原型由于雙方文化、審美的差異,以及人體特征的不同等多重因素,使原型設計存在較大差異。日本文化式原型與英式原型是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原型設計方法,下面就以它們各自的女裝衣身原型為例進行對比分析。
(一)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式原型起源于1930年,是由日本文化服裝學院建立起的適應東方體型的服裝原型。之后它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實踐,隨著時代的變遷幾經(jīng)修正達到今天的第八代原型。第八代日本文化式原型即日本新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裝學院于1999 年推出了最新版本的文化式原型。新原型與上一代原型相比有較大變化,它的立體構成形態(tài)由原來的梯形轉變成箱型,腰省的重新設計使原型趨向于較合體,與人體更加吻合。原型前衣身的浮余量設在了袖窿處,前后身的腰線消除了前后差,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這些變化都為實際應用帶來了許多便利。
(二)英式原型
英國服裝原型紙樣的研究和形成經(jīng)歷了上百年的積累,致使其發(fā)展成為一個經(jīng)典而完善的理論體系。英國的原型紙樣根據(jù)被使用的不同情況,可以分為更多種類的原型,這些原型在細節(jié)上、外觀上甚至在所需要的制圖方法的設計上都有變化。本文使用威尼弗雷德·奧爾德里奇(Winifred Aldrich)的《經(jīng)典女裝樣板》中所用的緊身原型。書中一共提到了12種原型,按寬松度和用途來劃分的,例如有緊身原型、合體原型、經(jīng)典茄克原型、連衣裙原型、無袖原型等。本文選用的緊身原型,是因為其他原型紙樣都是在它的基礎上修正得到的。
(三)原型構成要素的對比
1、制圖方式和測量尺寸:上文原型分類中提到過日本文化式原型屬于胸度式原型,而英式原型屬于短寸式原型。英式原型相比日本文化式原型,在制圖方法上,它需要使用更多的測量尺寸和定寸。日本文化式原型通過分析人體各部位尺寸與胸圍尺寸的關系,從而確定各部位的計算公式,其測量尺寸縮減至3個(胸圍、腰圍、背長)。而英式原型在充分進行人體測量的基礎上繪制出相應的各個部位,其測量尺寸將近10個。胸圍放量方面,日本文化式原型為12cm,英式原型為10cm。
2、省道:日本文化式原型的胸省即前浮余量的處理位于袖窿上,該位置的胸省旋轉半徑為最短,以公式(B/4-2.5)° 來計算其展開角度。后浮余量在肩線處處理掉,省量為B/32-0.8。英式原型將胸省設計在肩縫上,省量較大為定數(shù),根據(jù)號型不同而不同(84cm胸圍的胸省量為6.4),由之轉化為其他省的余地較大,造型變化整體效果較明顯,便于轉省。后浮余量也體現(xiàn)為肩省,省量為定數(shù)1cm。腰省方面,由于東方人體胸腰差較小,原型結構上適合更多的省道處理,所以日本文化式原型前后各有兩個腰省以及側縫省,而英式原型在前后腰省和側縫省上可以有較大省量。
3、肩斜度:在英式原型中,由于胸省位置在肩線上,所以前肩斜度較大為 37°,后肩斜度為15°。而在日本文化式原型中,前肩斜度是 22°,后肩斜度是18°。兩者都是前肩斜度比后肩斜度大,是因為人體本身前肩就是略低于后肩,這種有略微差值的前后肩斜度比一致角度的前后肩斜度更能滿足人體構造和肢體活動的需要。
三、結語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服裝原型設計,都是為適應不同地區(qū)人體特征、文化背景、穿著習慣而設計的,每一種原型紙樣系統(tǒng)都有其獨特的設計特點和側重點。英式原型最大的特點是立體感強,比較貼合人體曲線,在乳凸量設計方面更加方便合理。且英式原型的制圖方式有著較大的隨意性,設計上較靈活自由,在一些大造型變化設計、運用及再創(chuàng)造上比較成功。日本文化式原型是使用了少量的測量尺寸,通過經(jīng)驗數(shù)據(jù)和公式建立起來的,并能適應服裝大批量的生產(chǎn),具有操作速度快,實用性強等特點。設計師在學習和研究了不同國家的原型紙樣設計系統(tǒng)后,對完善我國服裝原型紙樣設計系統(tǒng)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三吉滿智,服裝造型學·理論篇[M],鄭嶸,張浩,韓潔羽譯,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11
[2]杜勁松 編著,歐洲服裝結構設計原理與方法[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3.11
[3]朱琴娟,徐蓉蓉,中英兩國女裝原型紙樣的比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1,31(7):62-65
作者簡介:
李正,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嚴燁暉,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7年度“江蘇省研究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JGLX17_0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