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一瓣
當時,學校外面識字的人很少。但畢竟是王陽明、黃宗羲的家鄉(xiāng),民間有一個規(guī)矩,路上見到一片寫過字的紙,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經(jīng)污損,也萬不可踩踏。過路的農(nóng)夫見了,都會彎下腰去,恭恭敬敬地撿起來,用手掌捧著,向吳山廟走去。廟門邊上,有一個石爐,上刻四個字:敬惜字紙。石爐里還有余燼,把字紙放進去,有時有一簇小火,有時沒有火,只見字紙慢慢變得焦黃,最終化為灰燼。
家鄉(xiāng)近海,有不少漁民。哪一個季節(jié),如果發(fā)愿要到遠海打魚,船主一定會步行幾里地,找一個讀書人,用一籃雞蛋、一捆魚干,換得一疊字紙。他們相信,天下最重的,是這些黑森森的毛筆字。只有把一疊字紙壓在艙底,才敢破浪遠航。
——余秋雨《筆墨童年》
小編碎碎念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那些在路上撿字紙的農(nóng)夫,以及把字紙壓在艙底的漁民,都不識字。不識字的人卻如此尊重、敬畏文字,這對于我們是多么大的震動與啟發(fā)。一個人,重視學問,才能活得豐滿甚至能改變命運;一個民族,敬畏文字,才能走得長遠。
書香一瓣
一個人如果常常為過去的失敗而感傷,日子久了,會養(yǎng)成一種感傷的習慣,情感脆弱,意志消沉,容易變成悲觀的人物,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他預料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成功,因為他在潛意識里覺得,失敗比成功好,灰暗比明朗好。只有失敗,才能顯得他品質(zhì)高貴,才有機會讓他自憐自愛。這種心理,叫作“悲劇主角”心理。
所以,“忘記你過去的不得意”,這句話是值得拿來高聲朗誦的。人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有了失敗,才有經(jīng)驗;有了經(jīng)驗,就要利用舊的經(jīng)驗向前、向上去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好比走路,我們記得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可是我們必須要一直走,一直往前走。
——王鼎鈞《世事與棋》,驚聲文物公司
小編碎碎念
收藏過去,并不是意味著沉湎于過去的悲傷,而是要把記憶中的美好作為再次前行的勇氣,把記憶中的苦痛當成奮斗的動力。不為往日惑,不為明日憂,抓住今天,努力當下,方為智者。
書香一瓣
《神雕俠侶》中有一出爭盟主的戲,金輪對戰(zhàn)小龍女時說:“你若接不住我十招,那便怎樣?”
“接不住就接不住,又怎么樣了?”
小龍女淡淡答,卻使金輪語噎,旁人駭然。此等反嗆,看似挑釁,實際是她淳樸無質(zhì),不懂個中潛臺詞:接不住,就識相退出!
謀局設套,可對方壓根沒在意思上,這就好比鉚足了勁的拳頭砸在了棉花團上,明明一擊中的,卻又消弭無形。
想得多如同做得過,徒勞無功,自作苦。與其執(zhí)迷于表象的枯榮,不知之所以為之的意義,倒不如存一試之勇,不計結果,只當一場切磋。
——江澤涵《徒作苦》
小編碎碎念
世間無數(shù)的恩恩怨怨,在淡淡的那一句話中悄然逝去。人心復雜,想得太多反而會失望越大,心靈亦會愈發(fā)沉重。所以,大千世界中的我們,不如像小龍女那般,回歸初心,永葆那份純潔,即使身在多么復雜的塵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會向你低頭。
書香一瓣
愛因斯坦去世的時候,他最偉大的對手波爾為他獻上了令人動容的贊美之詞。幾年以后,波爾去世之時,有人拍了一張他書房里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畫了一幅畫,呈現(xiàn)的是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光箱”。辯論的渴望與更深入理解的渴望,一直持續(xù)到他生命的最后一課。質(zhì)疑,也持續(xù)到了最后一刻。這種永恒的質(zhì)疑,正是科學的源頭。
——[意] 卡洛·羅韋利,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小編碎碎念
人一旦習慣于事實,事實就會變得稀松平常與合乎情理。這也是偉人和普通人的最大的區(qū)別。雖然在名聲上,波爾始終處以劣勢,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始終擁有一種質(zhì)疑的科學精神,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并為之奮斗,這樣的人生,無論輸贏,都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