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人 / 翟 猛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本月人物
田家炳:香港慈善家
高俊芳: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伊姆蘭·汗:巴基斯坦新任總理
王繼才:“守島英雄”,江蘇省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
王石:萬科集團創(chuàng)始人、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袁隆平:雜家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奈保爾: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科菲·安南:聯合國前秘書長
劉傳?。核拇ê娇铡坝⑿蹤C長”
郭豪:第76集團軍某旅戰(zhàn)士,烈士
田家炳
近日,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在港去世,享年99歲。據不完全統計,自1982年創(chuàng)辦田家炳基金會至今,田家炳在國內共資助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4所、專業(yè)學校及幼兒園20所、鄉(xiāng)間學校圖書館1800余間,總捐贈額超過10億港元,被稱為“中國百校之父”。
田家炳祖籍廣東梅州,早年曾在越南、印尼等地經商,1958年到港創(chuàng)業(yè),隨即成為“香港人造革大王”。雖然富甲一方,但田家炳的生活卻極為簡樸。據報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每個月的生活開銷僅為3000港元,這與他的富商身份并不相符。相反,在興資助教方面,他卻“一擲千金”,毫無吝嗇。田家炳的慈善之舉源于一個樸素的信念:“中國的希望在教育”。他希望自己有限的捐贈能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復興添磚加瓦,希望受教育的青年一輩能釋放無限的能量。實際上,田家炳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大課。于財富,古人多重“取之有道”;其實,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散之亦有道”。田家炳愛國興教的壯舉,實為大勇大愛的君子之道。
高俊芳
7月24日深夜,深陷疫苗風波的長春長生公司董事長高俊芳等15名涉案人員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作為上市公司,長春長生的股票一路跌停,瀕臨退市。疫苗被公認為是預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然而,調查顯示,高俊芳家族實際控制的長春長生公司長期違法違規(guī)生產人用狂犬病疫苗,并在疫苗銷售環(huán)節(jié)采用高額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對社會公共衛(wèi)生安全造成了嚴重侵害。事發(fā)之前,長春長生在生物醫(yī)藥領域可謂“高歌猛進”,2017年的營收超過1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明星公司。高俊芳也一度成為媒體的焦點,各種名譽頭銜和社會兼職紛至沓來,甚至被有些人稱為“疫苗女王”。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高俊芳等人通過違法經營,乃至以公眾健康為代價獲取高額利潤的違法犯罪行為勢必遭到法律的嚴懲。此外,近年來有關疫苗事件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例如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2016年的山東疫苗事件,均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雖然上述疫苗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不同、案情經過不同、危害程度不同,但是,這些案件也有著共同點,即疫苗產業(yè)鏈從業(yè)人員唯利是圖;監(jiān)管部門失職瀆職、監(jiān)管不力。這表明,只有企業(yè)依法經營,監(jiān)管部門依法行政,才能構筑起保護公眾健康的鋼鐵長城。
伊姆蘭·汗
7月26日,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領導人伊姆蘭·汗宣布該黨贏得議會選舉,將組建下一屆政府。
與巴基斯坦歷任總理相比,現年65歲的伊姆蘭·汗擁有頗為傳奇的人生經歷。在從政之前,他是作為著名板球運動員而為人所熟知。1992年,伊姆蘭·汗以隊長身份帶領巴基斯坦隊贏得板球世界杯冠軍,被視為巴基斯坦的民族英雄。此外,伊姆蘭·汗的成長環(huán)境頗為優(yōu)渥,他少年時即遠赴英國求學,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此后,他長期生活在倫敦,并在倫敦的社交圈里表現得頗為活躍。1996年,伊姆蘭·汗選擇投身政治,創(chuàng)建了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他以改革者的面貌登上巴基斯坦的政治舞臺,誓言要帶領人民建設一個“新巴基斯坦”。從消除貧困、普及教育、打擊腐敗等工作入手,伊姆蘭·汗領導正義運動黨在地方執(zhí)政階段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贏得此次大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如今的巴基斯坦在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容不得伊姆蘭·汗片刻放松。其中,巴基斯坦國內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恐怖主義仍未被徹底清除。除此之外,最讓伊姆蘭·汗感到棘手的問題,當數國內的經濟狀況。近年來,巴基斯坦的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外匯儲備不足,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曾經的英雄隊長,能否再次帶領巴基斯坦乘風破浪,值得觀察者共同期待。
王繼才
7月27日,“守島英雄”王繼才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永遠投入了天空和大海的懷抱。
從1986年到2018年的32年間,民兵王繼才夫婦以島為家,默默堅守,為祖國的海防事業(yè)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沒有人能體會在只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孤島上幾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是何種滋味;更沒有人會像王繼才那樣“傻”,從青年到中年,從青絲到白發(fā),毫無私利,一心為國,哪怕終日與孤獨相伴。英雄從來不會被時代忘記。2014年,王繼才夫婦被評為全國“時代楷模”,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王繼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他真正做到了無愧于黨,無愧于祖國和人民。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倡導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我們堅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模范典型必將在新時代發(fā)揮更加重要的引領作用。同時,對王繼才先進事跡的學習,不能停留在“讀文件”“聽報告”“寫感想”等層面,而必須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力求在工作中切實踐行愛國奉獻精神。唯有如此,才是我們向英雄致敬的最佳方式。
王石
8月4日,沉寂半年的王石在微博上宣布了自己的新職務:華大集團聯席董事長。
袁隆平
近日,原本與網絡世界并無太多交集的科學家袁隆平一躍成為了“網紅”。他的“走紅”源于一篇名為《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的廣泛傳播。
文章意在說明:所謂“雜交水稻”根本不是袁隆平發(fā)明的,而是另有其人;袁隆平不應該被捧得過高,他的成就被媒體夸大了;社會應該關注其他為農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該文“爆紅”后,引來不少主流媒體的關注,例如《科技日報》在回應文章中反問:“我們應該忘記袁隆平嗎?”作為杰出的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的學術成就早已廣為全球學術界認可,本無需多言。然而,在自媒體高度發(fā)達的當下,“言他人所不敢言”正在成為一種“求關注”“搏版面”“賺流量”的方式。實際上,這類“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言論本不是新鮮事物。在以往有關袁隆平的“傳聞”中,“身價千億”“隱形富翁”等言論早已登臺亮相,毫無新鮮感可言。不過,這篇文章也并非一無是處。文章中提到的科學家均為我國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袁隆平一樣,他們的貢獻始終值得人們銘記和尊重。同時,文章提醒我們,不是社會對袁隆平關注得太多,而是對其他科學家關注得太少。只有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風氣,才能真正讓廣大科技工作者收獲更多榮譽感和獲得感。
奈保爾
8月11日,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保爾在倫敦去世,享年85歲。
1932年,奈保爾出生于中美洲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一個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成績優(yōu)異的奈保爾獲得了去英國牛津大學學習的獎學金,從此定居英國。創(chuàng)作初期,奈保爾就寫出了《通靈的按摩師》《米格爾街》《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等優(yōu)秀作品,很快就在英語文學界聲名鵲起。1979年,奈保爾的長篇小說《大河灣》出版,受到廣泛稱贊,被譽為“最后一部現代主義的偉大史詩”。不過,奈保爾投入精力最多的作品,當屬“印度三部曲”:《幽暗國度:記憶與現實交錯的印度》(1964)、《印度:受傷的文明》(1977)、《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1990)。三部曲的寫作源于1962年奈保爾第一次訪問印度時的所思所想。印度是他祖輩生存繁衍的家園;而對他來說,印度既像異域他鄉(xiāng),又像闊別已久的故土。2001年,瑞典文學院對奈保爾作品的評價為:“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人們從被壓抑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有理由相信,奈保爾作品中這股獨特的力量,或許正來源于跨文化的生命體驗。
安南
8月18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在瑞士去世,享年80歲。
1938年,安南出生于非洲加納,曾先后在加納、美國和瑞士等地求學,并于1962年進入聯合國工作。在當選聯合國秘書長之前,安南曾在聯合國多個機構長期從事國際安全事務相關工作,并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表現出了卓越的工作能力。1997年1月1日,安南就任聯合國秘書長,成為第一位出身于聯合國工作人員行列的秘書長。在任期間,安南大力推進聯合國自身機制改革,以提高其工作效率,應對新世紀復雜國際形勢。安南為國際和地區(qū)安全事務投入了巨大精力,他曾親赴巴格達,通過與薩達姆的直接對話,有效處理了伊拉克核武調查危機。他也曾積極斡旋以巴沖突,與政治強人阿拉法特保持了良好的個人與工作關系。鑒于他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貢獻,2001年,安南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當然,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遠非安南一人所能掌控。讓安南引為終身遺憾的是他曾試圖極力避免卻又無力阻止的伊拉克戰(zhàn)爭。安南公開批評美國及其盟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非法戰(zhàn)爭。戰(zhàn)后,他又為伊拉克的重建工作四處奔波,可謂鞠躬盡瘁。斯人已逝,留給國際政治舞臺的是一個光輝的背影?;蛟S,令安南稍感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認識到和平與發(fā)展作為當今時代主題的重要意義。
劉傳健
近日,四川航空“英雄機長”劉傳健被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錄取,成為航空管理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劉傳健將在清華大學接受國際化、專業(yè)化的航空管理教育,進一步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萬米高空突發(fā)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多種飛行儀器失靈等緊急狀況,情況十分危急。機長劉傳健臨危不亂,憑借自身精湛的飛行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帶領機組人員果斷應對、冷靜處理險情,最終化險為夷,安全著陸,避免了一場航空災難。劉傳健的英雄事跡在社會上受到廣泛關注,并引發(fā)強烈反響。國家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成功處置險情的川航3U8633航班機組“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劉傳健“中國民航英雄機長”榮譽稱號。新時代是呼喚英雄的時代,更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劉傳健的英雄事跡表明,唯有學好專業(yè)知識,苦練專業(yè)技能,愛崗敬業(yè),勇于擔當,才能在險要關頭挺身而出,成為人民群眾的超級英雄。此次入學清華園,劉傳健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斷進步,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我們期待劉傳健能滿載而歸,在新時代再立新功。
郭豪
7月30日,年僅19歲的郭豪在一次高原實兵演習中犧牲。郭豪生前原屬陸軍第76集團軍某旅尖刀部隊“紅七連”。
對于普通人來說,19歲的夏天或許是剛剛結束高考,準備迎接大學生活的年紀。而對于郭豪來說,雪域高原才是他馳騁翱翔的天地。實際上,郭豪已經算得上一名“老兵”。原本再過30天就將退伍的他,本不需要參加這次演習。但是,郭豪主動請纓,希望以一次圓滿的高原演習為自己的軍旅生涯畫上句號。對許多人來說,從嚴從難、緊貼實戰(zhàn)的軍事訓練令人生畏,而郭豪卻在自己的頭盔內寫道:“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彼麍孕牛挥袌远ɡ硐胄拍?,苦練殺敵本領,才能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在19歲的年紀便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部隊,郭豪的犧牲讓人感到萬分惋惜。然而,也正因為有無數像郭豪一樣的熱血青年,懷揣滿腔熱情投身軍旅,才會有人為我們的歲月靜好保駕護航。有媒體在報道郭豪烈士事跡時所用的標題是“19歲的青春定格成沖鋒的姿態(tài)”。也許,充滿理想、軍旅報國的郭豪留給我們的還有一個青春應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