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怡君 魏文亮 張亞聰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蘭州,730030)
在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積極開展全面、有效的護理服務,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正確認知,對于穩(wěn)定其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有重要意義[1]。我院對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積極實施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護理模式,不僅改善其睡眠質量,而且還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能感,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女各25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55.65±3.24)歲;手術類型:疝氣切除手術20例、胃大部切除手術10例、乳腺癌手術5例、其他手術15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55.62±3.22)歲;手術類型:疝氣切除手術18例、胃大部切除手術11例、乳腺癌手術7例、其他手術14例。比較2組患者手術類型、性別與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前均接受基礎護理,由護士向患者簡單減少手術治療的方法及必要性,展開相關用藥指導、術前常規(guī)生活指導、不良習慣糾正等,同時囑咐患者積極配合。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QCC護理。
1.2.1 心理評估與疏導 患者入院后,護士熱情接待并帶領還患者熟悉普外科環(huán)境,并對其心理變化進行密切觀察,根據(jù)其心理狀態(tài)評估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1)護士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選擇最佳方式對其進行宣教,著重介紹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同時強調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強化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2)護士向患者多介紹手術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有利于緩解其緊張焦慮的心理,以積極的狀態(tài)配合手術;3)護士引導患者訴說內心苦悶,耐心傾聽其訴求,積極滿足其需求,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1.2.2 積極主動交流 護士不僅需要積極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還需要與之家屬溝通交流,使患者及其家屬均能對相關疾病知識有所掌握,對手術治療報以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護士需要將手術期間相關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包括術后不適、疼痛處理方法等等,提前安撫患者及其家屬緊張的情緒。不僅如此,在術前QCC護理期間,護士可以指導患者作呼吸放松訓練,有助于減緩術后疼痛;或者引導患者讀書看報、聽音樂等,使其注意力得以分散,能夠緩解術前的緊張感,同時也可以用于術后緩解疼痛感。
1.2.3 病房護理 術前,護士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清潔的病房環(huán)境,保障患者術前睡眠與休息,調整溫濕度、定時開窗透氣,同時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并做一些人性化的病房布置,如:放置患者喜歡的書籍、畫報、準備好梳子、鏡子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效能感和睡眠質量。
1.4 療效判定標準 1)治療效能感:借助一般效能感量表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治療效能感進行評價,共包括10項內容,總分是40分,若分值低于11分,提示患者的效能感非常低、分值處于11~20分說明效能感偏低、分值處于21~30分,說明效能感偏高、分值處于31~40分,說明患者的效能感非常高。2)睡眠質量:在術前護理中,對患者采取阿森斯失眠量表來評估其睡眠質量情況,共包括8個題目,每題包括4級別評分,即0分、1分、2分與3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則越好,總分大于6分,提示患者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分值處于4~6分,說明患者存在輕微的睡眠問題;若分值低于4分則表示患者不存在睡眠問題。
表1 比較2組護理前后的效能感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護理前,2組普外科術前患者的治療效能感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觀察組的治療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健康方面的意識也越來越深入,對于醫(yī)院臨床治療、護理等工作的要求也隨之升高[2]。QCC護理模式作為臨床上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其重視對患者的細節(jié)護理,具備了科學性與經驗性特點,在具體應用中要求護士以患者為中心,并專注于各細節(jié)方面的護理服務,充分凸顯了人性化護理理念[3]。
眾所周知,普外科作為醫(yī)院重要科室之一,每天接收治療的患者數(shù)量頗多,疾病種類復雜而多樣化,使該科室的臨床護理工作難度不斷增加。手術是治療普外科疾病的重要方式,但由于患者對自身疾病、手術治療等相關知識缺乏正確認知,可能出現(xiàn)過度焦慮緊張的心理,影響睡眠質量,部分患者甚至拒絕配合手術治療,使其治療效能感大大降低[4]。因此,在患者術前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對于改善其術前睡眠狀態(tài)、提高治療的效能感,有重要意義。本文中,護理前,2組普外科術前患者的治療效能感評分與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觀察組的治療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實施QCC護理模式,可以提高其治療效能感與睡眠質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具體護理期間,護士通過心理評估與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了患者過度焦慮的心理,能夠有效改善術前因焦慮、緊張而引起的睡眠質量降低;不僅如此,通過護患溝通交流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幫助其了解更多手術知識,并且通過他人治療的案例,不斷鼓舞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促進其治療效能感的提高[5]。
綜上所述,QCC護理模式可提升普外科術前患者的睡眠質量與治療效能感,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