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念
【摘要】目的 分析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臨床資料145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2例,觀察組73例,對照組予茶堿緩釋劑和沙丁胺醇治療,觀察組采用在三伏天予以卡介苗核糖核酸注射液、哈青注射液、桑姜注射液、穿心蓮注射液在肺腧穴雙側(cè)、定喘穴和脾俞穴進行注射,觀察兩組療效和不良反應。結(jié)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89%優(yōu)于對照組80.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5.47%低于對照組16.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冬病夏治;穴位注射;哮喘;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特色治療方式,是指在冬季因受寒導致的陽虛陰寒疾病在三伏天或是夏至的階段,應用中醫(yī)治療方式進行治療,達到固本扶正的目的。哮喘大部分是由于正氣虛弱,受到風寒所誘發(fā),稱為“冬病”[1]。在中醫(yī)治療中應用穴位注射、敷貼等綜合療法可有效祛除身體的寒邪,起到扶助正氣、緩治其本的作用。為進一步研究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將對其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哮喘患者臨床資料145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72例,觀察組73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5:37,年齡10~78歲,平均(43.67±3.61)歲,病程1~7年,平均(5.46±1.45)年;觀察組男女比例36:37,年齡10~77歲,平均(45.38±3.26)歲,病程1~8年,平均(5.68±1.35)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無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用茶堿緩釋劑(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14202306107)和沙丁胺醇氣霧劑(葛蘭素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10040)進行治療。
中醫(yī)學認為哮喘因風寒外感觸動身體內(nèi)的伏痰所引起,冬病夏治原理為利用陽氣最盛三伏天,體內(nèi)陽氣充沛,利用補虛助陽、溫經(jīng)散寒藥,經(jīng)中醫(yī)辨證分析,選擇相應穴位與藥物雙重作用,達到治愈。觀察組采用卡介苗核糖核酸注射液1 mL(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19)哈青注射液2~4 mL(山西佳能達華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0928)、桑姜注射液2~4 mL(山西佳能達華禹制藥,國藥準字Z14021357)、穿心蓮注射液2 mL(長春大政藥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5793)在肺腧穴雙側(cè)、定喘穴和脾俞穴進行注射,10天后隔日穴位進行注射1次,持續(xù)3個月為1療程,通常為7~9月份。為保證患者的安全問題,治療后24 h之后若喘息顯著及加重則定為無效,使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傆行?顯效+有效。比較兩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失眠、發(fā)熱、心跳加速等臨床癥狀[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 21.0軟件分析,t行組間、組內(nèi)比較;百分比(%)表計數(shù)資料,x2行組間比較,P<0.05表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89%優(yōu)于對照組80.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5.47%低于對照組16.6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中醫(yī)學中哮喘大多因風寒外感觸動身體內(nèi)的伏痰所引起的,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與機體免疫功能的下降失衡有關。中醫(yī)理論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會隨五運六氣會有所變化,故提出“秋冬養(yǎng)陰,春夏養(yǎng)陽”的說法[3]。有研究證明,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降低不良反應[4]。為進一步探討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臨床療效,本研究針對145例哮喘患者進行了觀察分析。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利用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8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80.55%同時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5.47%低于對照組16.66%,原因分析可能為:哮喘的最大特點是在冬季發(fā)病或者加重,在夏季緩解,其發(fā)病機制是以腎、脾、肺的氣虛和痰飲內(nèi)伏[5]。夏治采用中藥注射使其陰精內(nèi)守,陽氣充盛,從而起到在寒冷的冬季降低哮喘的發(fā)作和不再發(fā)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內(nèi)容包括兩個內(nèi)容。第一是在三伏期陽氣旺盛時應用香燥辛溫的藥物收復其耗散之氣,使正氣逐漸恢復,抵抗力增強;二是在哮喘緩解期給予注射補陽氣的藥物,振奮陽氣增強抗病能力,降低哮喘的發(fā)作,減輕臨床癥狀,達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也有研究證明,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的治療方式可以改善哮喘的癥狀降低不良反應,使患者盡快康復。在伏天時陽氣最為旺盛,對患者進行中藥穴位注射治療藥物經(jīng)過穴位吸收,發(fā)揮最大作用,加快血液循環(huán),使毛細血管開放,同時避免口服對胃腸道的刺激可以充分發(fā)揮藥物的作用[6]。而卡介苗核糖核酸是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可以有效穩(wěn)定細胞膜肥大,抗過敏減輕氣道的高原反應狀態(tài),消除支氣管的痙攣達到平喘和提高抗病能力、免疫能力的作用[7];哈青注射液的功效是止咳平喘,溫化痰淤;桑姜注射液有清熱祛痰止咳的作用;穿心蓮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抗菌消炎的功能;上述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抗病毒能力,達到活血化瘀、止咳平喘防哮喘的效果。
同時,在穴位注射時需要注意對患者在治療時行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尤其是要注重食物護理和心理護理,以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8]。由于時間和樣本例數(shù)等因素制約,沒有對治療后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冬病夏治穴位注射治療哮喘可有效提高臨床效果,降低不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且無口服藥物的弊端,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危 蕾,王眾福,李 莉,等.冬病夏治穴位療法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09):126-129.
[2] 李博林.基于代謝組學的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防治支氣管哮喘作用機制及臨床療效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6.
[3] 王超華,李 越.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對支氣管哮喘的防治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3):88-89.
[4] 李 寧.穴位貼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150例[J].江西中醫(yī)藥,2017,48(08):54-55.
[5] 張瑞和,張靜霜.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防治支氣管哮喘[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04):8-9.
[6] 王 麗.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法防治兒童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的隊列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6.
[7] 劉福軍.穴位貼敷冬病夏治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療效觀察[J].慢性病學雜志,2015,16(06):690-692.
[8] 徐涵斌,宋南昌,何 勇,等.三伏灸貼(冬病夏治)防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2015,15(10):13-15+66.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