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梅
(湖北省荊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湖北 荊州 434000)
根據國家衛(wèi)生和計生委辦公廳文件通知,要求規(guī)范化的開展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工作,切實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和臨床服務能力,而護理技術操作的熟 練、規(guī)范、準確與否直接影響患者的安全、舒適和治療效果[1],本文應用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即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實施、評價來制定規(guī)范化培訓的目標,評估新護士培訓前狀況,了解新護士的不足及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扎實落實,有效推進,最后評估培訓效果。這5個步驟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2];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是護士上崗前必須的崗前培訓,是護理學科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護理人才梯隊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之一[3]。我院通過應用護理程序個性化的指導新護士培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以2016年新招聘護士共30人,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人,其中觀察組,女性年齡22~24,大專12人,本科3人。對照組,女性年齡22~25,大專11人,本科4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部與醫(yī)院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組成員共同以廣東省的《臨床護理技術規(guī)范》(基礎篇)為藍本,結合本院臨床實際制定操作流程、評分標準,修改完善具體操作步驟后,編制了一本規(guī)范化的護理技術操作指南。
1.2.2 根據各科專科特點和護士的專長在全院選拔演示護士進行視頻錄制,錄像前由技術操作質控組成員對演示最后由護理部審核通過,錄制了一套包含臨床護理技術操作的演示光盤,為訓練者提供訓練依據。
1.2.3 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以不同的方法進行授課后在規(guī)定訓練時間內進行訓練,在統(tǒng)一時間內由院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組成員對護士進行考核,對照評分標準統(tǒng)一打分,85分為達標,90分為優(yōu)秀。
1.2.4 每一項操作評分細則標準為:用物準備8分、患者評估10分,操作程序50分,人文關懷10分,個人綜合素質8分,注意事項8分、操作目的6分,共lOO分值。
1.2.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模式培訓,即按照常規(guī)培訓方式,由操作組帶教護士長進行常規(guī)的操作展示,護士聽課學習,講課完成之后,護士們自己訓練老師在旁邊輔導,訓練完了之后進行考核測試效果。
1.2.6 觀察組應用護理程序方法進行有計劃的培訓。方法如下。
1.2.2.1 評估:帶教老師在講操作之前,要求護士對所講的操作項目先預習然后展示給帶教老師和其他護士觀摩,包括操作流程的正確性、操作中的細節(jié)處理及操作中的人文關懷等。
1.2.2.2 診斷:根據評估情況,由觀摩者指出護士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逐一羅列出來,使操作者充分認識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
1.2.2.3 計劃:針對護士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
1.2.2.4 實施:根據制定的操作培訓計劃和方案進行專人帶教及全程指導,從操作前評估、環(huán)境準備、用物準備、到整個操作過程,包括操作者的手 法、細節(jié)、操作中的注意點、健康教育及操作后的處理,每一 個步驟都反復演示,直到符合標準為止。并根據情況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訓組長及時跟蹤帶教情況和效果。
1.2.2.5 評價:按照制定的評價標準,由培訓組長或護士們互相進行評價帶教操作掌握程度,及時進行反饋并持續(xù)改進,確保達到培訓目標及效果。
1.2.7 兩組統(tǒng)一在培訓2個月后對帶教的護理操作項目進行考試。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的新護士是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帶教,統(tǒng)一由老師講述操作項目的流程,護士自己練習,在規(guī)定時間內檢查考核護士們掌握效果。各帶教護士沒有針對護士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自身教學職責,沒有整體的的培訓觀念,造成“一人帶教多人,照顧不周的結果,從而影響了護士的整體培訓效果。
2.2 應用護理程序教學模式使護士能清晰的掌握每一個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在練習中知道自生的不足,對操作者進行重點指導及相關知識提問,指出存在問題并及時 糾正不足使操作中更好地改進自己在操作中的錯誤,使操作更加規(guī)范減少操作中的錯誤發(fā)生次數。
2.3 培訓后對照組的成績評分為(82.1土6.4)分,觀察組成績評分為(89.5±6.5)分,經護理程序個性化培訓指導后提高明顯(t=5.623,P= 0.027),對照組與觀察組在考核結束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
表1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s)
項目 總分 成績對照組 觀察組用物準備 8 5.9±0.9 7.2±0.5患者評估 10 8.2±0.5 9.3±0.2操作流程 50 42.8±2.5 44.8±3.4人文關懷 10 7.5±0.5 8.0±1.0注意事項 8 7.0±0.6 7.5±0.4個人素質 8 5.9±0.7 7.2±0.6操作目的 6 4.8±0.7 5.5±0.4合計 100 82.1±6.4 89.5±6.5
3.1 根據國家衛(wèi)計委要求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guī)范化的培訓,以規(guī)范臨床護理操作為目標,貼近臨床為原則,采用實景形式,本院將18項基礎護理操作及部分生活護理操作錄制成護理技術操作的演示光盤,每項操作均包括操作前用物準備、評估患者、操作流程、人文關懷、注意事項及觀察要點、個人綜合素質及操作目的等七項考核點。并將光盤應用于臨床培訓,隨時供操作成員觀摩,以輔助培訓效果。
3.2 在職護理人員是護理教育的主要對象之一,在從業(yè)生涯中持續(xù)不斷地護理教育可有效解決在職護理人員所面臨的知識更新的難題,考核又是對培訓效果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4]。應用護理程序模式教學改變了以往新護士常規(guī)的培訓理念,以人為本,切實從每一個護士個體出發(fā)。首先進行評估,找出個體在培訓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由專人負責全程帶教,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培訓實施的全程進行跟蹤評價,及時反饋信息,適時完善培訓計劃。以上五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培訓過程的大循環(huán)(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中,隨時進行著小循環(huán),保證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提高了新護士培訓的終末質量。
3.3 臨床護理教學培訓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5]。
護理程序模式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以問題為導向征求教學意見,提高了新護士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滿足了個體的學習需求;提問式教學法促使新護士思考,充分調動護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現場操作示范法能使新護士對護理操作的流程及規(guī)范有更深更形象的了解,改變對護理理論和操作程序死記硬背的方式。
3. 4 應用護理程序進行規(guī)范化的培訓使護士能夠掌握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新護士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溝通交流的能力、應急處理的能力,建立一個相互信任、開放的良好護患關系,是有效護理的根本[6],滿足患者所需的專業(yè)照護、病情觀察、協(xié)助治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等護理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