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紫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虼苏Z文教學注重學生體驗,為此,我們一線語文老師采取了許多方法,比如朗讀法、比較朗讀法、換詞法等。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也摸索出了“填補文本空白的妙招”。
按照伊瑟爾提出的“空白”理論文本給讀者留下不確定性的“空白”,在閱讀活動中等待讀者用想象去補充,從而充實作品的內(nèi)容,豐富作品的內(nèi)涵,發(fā)展自己的思想。美學理論認為,文本的意義充滿了未定性,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挖掘,發(fā)現(xiàn)文本中的空白,從而品味文本語言的豐富性。有人說過:“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痹谥袑W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對作品“空白”帶有個性色彩的填補,更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它能引領(lǐng)學生真正走進體驗學生,引發(fā)激情,達到審美高潮。
第一招:抓學生生活體驗,填補文本空白
我們提倡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語文,應(yīng)該做到“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再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獲走向社會生活。
以人教版初中語文為例,對于像《春》《濟南的冬天》、《夏感》此類接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可以直接抓學生生活體驗,填補文本空白。如在《春》的教學設(shè)計里,我們不妨讓學生先朗讀第二段,而后拋出這樣的填補文本空白題目:從中我們體會到朱自清先生極力打造的動態(tài)的春,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能不能發(fā)揮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描繪三個“起來”之前冬的情景或“起來”之后春的情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一下子全復蘇了。隨后,拋出主問題:細讀《春》,談?wù)勀闩c朱自清學生筆下的春頗有同感的地方。全班同學爭著發(fā)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時我們可以繼續(xù)收集一道填補文本空白題:請同學們模擬喜悅的鳥兒,先來幾句鳥鳴聲中,老師抓住機遇讓寫的好的學生寫“鳥語”于黑板之上,在“一只只快樂無比的春鳥”沸騰聲中,我們就會深切體會到學生體驗學習中的激情、快樂和高潮。
填補文本空白,能讓全員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澳懿荒馨l(fā)揮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描繪三個‘起來之前冬的情景或‘起來之后春的情景。”這個文本補白設(shè)計喚醒了學生以往的生活體驗并以之來體驗文本,傾聽作者,傾聽學生,傾聽自己,才達到了審美愉悅。
第二招:抓關(guān)鍵詞句標點等符號,填補文本填空白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清理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主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與作用”那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抓關(guān)鍵詞句入手理解全文。亞里士多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支起地球。”我想,任何一篇文章總有一個或兩個“要隘”,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甚至是一個標點,都有可能是牽動全文的點,找到它們,把它們作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不僅能使教學內(nèi)容緊湊,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理解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皇帝的新裝》可以抓住文章里的三句話:(1)“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和他的身材!”(2)“‘上帝呦,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下里低聲地傳播開來”
(3)“‘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讓學生們設(shè)計各種身份的市民(裁縫師、修鞋匠、面包師等)在這三種不同的情境里都說些什么,要求語言與他們的身份相符;文本空白填補好了,在鋪之以話劇表演。學生在自己設(shè)計的臺詞中表演,深切體會了什么是荒唐、什么是說真話不容易、什么是諾言遮擋不了真理等等。
如《范進中舉》可以抓住范進瘋了——“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問:為什么有三個感嘆號?范進想說的話一切盡在三個感嘆號里,你能把它翻譯出來嗎?本來在這篇課文的主題理解上,教師都常常要花好多精力與時間,結(jié)果使用了這樣的一個填補文本空白法,學生既快速又真實地進入并破譯了課文的主題。之所以有這樣的教學成效,全在于離學生生活很遠的文章通過這樣的補白離他們近了。
第三招:抓課文主題,填補文本空白
所謂長文,就是初中階段2000字以上的現(xiàn)代文,500字以上的文言文,它們篇幅長,信息量大,內(nèi)容繁雜,學生容易厭煩,教學上難以處理,因此研究如何長文短教,很多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上從整體入手,直奔主題,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來教。新課程教學更多考慮的是學生的學,老師教要考慮如何適應(yīng)學生對長文的學習。因此,對于《偉大的悲劇》《威尼斯的商人》《端午的鴨蛋》此類長文,如果用上填補文本空白法,學生會更能順利走進文章情境,走進體驗學習,不再畏懼長文。
如《偉大的悲劇》一文,就是速讀一遍也要十二分鐘左右,倘若按部就班地設(shè)計教學,恐怕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沒辦法完成??梢宰フn文主題,填文本補白。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失敗的故事,在這個基礎(chǔ)上讓學生體驗失敗,深入感知故事的悲劇。為此設(shè)計兩個題目:
1.找科斯特日記里的自白。老師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驗到科斯特的失敗。
2.填補心里空白
(1)鮑爾斯的眼鏡緊緊盯著無限雪地一個小小的黑點。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說出來,可在他心里幾乎是尖叫:哦,上帝!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設(shè)想出因極度失望而產(chǎn)生的恐懼感)
(2)斯科特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這塊傷心的地,看著挪威國旗耀武揚威,得意洋洋地在風中作響。看著那封信,要為別人作證的信,斯科特幾乎要崩潰了。哦,上帝,_________________可斯科特最后卻接受了這項殘酷而神圣的使命。(合情合理地設(shè)想他的思想斗爭歷程)
學生一旦填補了心里空白,便會深切地感受到這個故事的悲劇性和悲劇故事的偉大。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模擬情景中,再長的文章也會煩惱自解,興趣盎然了。
填補文本空白有給筆者本人的教學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效。我愿將這些妙招呈現(xiàn)給我的同行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