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稍稍熟悉民國掌故的人都會知道,張充和(1914—2015)是一個連綴著許多雅致、浪漫和故事的名字。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yǎng),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zhì)。人們贊她是“當代小楷第一人、“民國最后一位才女”。
當代小楷第一人
張充和是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大作家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的親妹妹。她集聰慧、秀美、才識于一身,在書法、昆曲、詩詞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民國最后一位才女”。
張充和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jié)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有人說,看了張充和那娟秀端凝的字,始知自己從未打好書法根基。
師從沈尹默,自創(chuàng)書風
那時候,顏真卿《顏勤禮碑》剛出土,她把新拓的拓片一條條剪出來做成字帖臨寫。后來,張充和每過幾年都要臨一次《顏勤禮碑》,直至暮年。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充和流落重慶,在重慶她結(jié)識了書法家沈尹默,并拜沈為師。沈尹默是個有趣的老師。他對張充和說:“我只教你方法,但你不要學我的字?!鄙蛞獜埑浜团R古人字帖,開了十幾種字帖給她,以博學眾家之長,吸收并融會貫通,開創(chuàng)自己的道。許多年后,張充和談及沈尹默對她的影響時,這樣說:“他讓我把眼界放寬了?!毖劢鐚拸V方能與眾不同。
一絲不茍對待他人求字
每次有人向她請求題字,哪怕只是幾個字,她都一絲不茍,費心地去打好長時間的腹稿,進而又像打草稿那樣在紙上寫了又寫,試了又試,直到寫出了氣勢,調(diào)整好布局,自己感到滿意之時,這才濃墨淡出,一揮而就,交出她最佳的一幅。著名散文家、收藏家董橋先生曾記錄了同樣的細節(jié):“我觀賞充和先生書法好多年了,筆筆穩(wěn)帖,字字生姿,沒想到竟是如此老謀深算。寫字實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