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左右頁圖:西班牙著名城市巴塞羅那堪稱“歐洲建筑之都”。在這里,街道規(guī)劃得井然有序,在大街旁邊或者盡頭,你總會看見水花四濺的噴泉或其他水體,讓人心曠神怡。
巴塞羅那位于西班牙東北部,這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城市建筑凸顯出與眾不同的特質(zhì)。
地中海猶如藍色的絲綢飄帶,緊緊地簇擁著巴塞羅那。天之藍,云之白,黃沙綠樹,紅瓦白房,讓這座城市始終張揚著旺盛的生命力。圍繞這座城市的故事既浪漫又纏綿,其中人們最樂于講述的是這座城市里的建筑:這里先后誕生了若干位著名建筑大師,大師們在不同時期留下的建筑作品,從藝術的角度提攜了這座城市的品質(zhì)與形象。業(yè)內(nèi)人士甚至有這種說法:巴塞羅那或許是一座世界城市建筑博物館,這里有古羅馬建筑的淡淡痕跡,也有中世紀建筑的孑然遺風,還有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濃濃印記。
行走在這座城市里,你會發(fā)現(xiàn)它早已被具有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建筑師們徹底地網(wǎng)格化了:板塊狀的建筑體被城市路網(wǎng)切割得整整齊齊,紅瓦白墻或紅瓦黃墻建筑體鱗次櫛比,高聳削瘦、靜穆沉穩(wěn)的哥特式宗教建筑,自由奔放、追求動感的巴洛克莊園式建筑,繁縟浮華、細膩柔媚的洛可可宮殿式建筑,簡潔洗練、線條流暢的現(xiàn)代主義樓宇式建筑,回歸自然、崇尚簡樸的后現(xiàn)代風格建筑,還有那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不同時期的殘垣遺址,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寬闊的道路旁和狹窄的街巷里。所以有人說,研究城市規(guī)劃或?qū)W建筑設計的人,必來巴塞羅那。
這座城市不光是有故事,也有性格,不光是有特立獨行的建筑風采,也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古羅馬時期的殘舊城墻,鑲嵌在哥特式的教堂建筑群里;中世紀的尖頂鐘樓,屹立在宮殿城堡的廣場面前;街巷逼仄、樓宇林立的老城區(qū),被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群落所包圍……綠樹、花壇、草坪、水池、噴泉、雕塑,鑲嵌在城市建筑群落之間;紅色、黃色、藍色、棕色、綠色、金色、白色,匯成一片彩色的海洋。每條街道就像五線譜上的曲譜,每棟形制不同的建筑就像不同音質(zhì)的音符。來自地中海溫暖濕潤的海風與水汽,每天將這座城市擦拭得干凈、整潔,明亮的陽光,湛藍色的天穹,凝脂般的白云,五彩斑斕的城市,就像一幅雋永、清麗的中世紀油畫,映入眼簾,讓人刻記心中。
或許,沒有哪個城市有如此奢華的氣度,將八角形的蜂窩形建筑形制,大面積地應用在城市建設里面。行走在街道上,或許不會注意到這種特殊的建筑形制,但是從提比達波山頂向大海方向望去,城市建筑呈現(xiàn)出一種簡潔的形制和明快的布局,簡直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震撼。人們曾經(jīng)說過,整個巴塞羅那就是世界級建筑設計師奇思妙想的實現(xiàn)地。城市建筑是人類生活的文明化成果,包含著許多的哲學、倫理、道德、宗教、繪畫、音樂、雕塑等文化基因,也凝固和提煉出了人們與自然友善互動的觀察力和無窮的智慧?;蛟S可以這樣說,城市建筑能夠體現(xiàn)人們對自然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是展現(xiàn)地域歷史文化和社會精神特質(zhì)的窗口。
其實,巴塞羅那能夠在世界級城市建筑藝術領域脫穎而出,也經(jīng)歷了從感性到理性的漫長演進過程,以及從無序到有序的磨難與陣痛。由于不同王朝的更替和不同種族勢力的侵襲,巴塞羅那城市的雛形并不是十分完美,這表現(xiàn)在整個城市建筑陷入了凌亂無序的怪圈。不同王朝的統(tǒng)治者都曾為這座城市留下了建筑文化的印記,催生了不同流派的建筑風格。建筑是包容性最強的藝術,不同流派的不同建筑風格,在巴塞羅那自由自在地綻放,這也是今天的巴塞羅那能夠擁有這么多建筑藝術財富的重要原因。
左右頁圖:作為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qū)的首府,巴塞羅那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規(guī)劃,大街小巷的布局整齊劃一,交通順暢,無論是寬敞的廣場上的公共建筑,還是位于曲徑通幽處的私人住宅,無不給人一種整潔感。
19世紀初,大量的勞動力人口為工業(yè)化提供的城市就業(yè)機會所吸引,紛紛拖家?guī)Э谶M城。巴塞羅那城市人口出現(xiàn)了爆炸式的增長,舊城狹窄的區(qū)域和緊促的空間,已經(jīng)沒有能力承擔城市的責任了。需要肯定的是,歐洲文藝復興思想滋潤了巴塞羅那社會,民主文明的理念和趨勢,深刻地影響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從那個時候起,歷屆政府都比較注意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以維系西班牙工業(yè)化時期城市的形象與地位,這客觀上為這座城市建筑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工程師伊德爾豐斯·塞爾達(Iidefons Cerda)是西班牙19世紀現(xiàn)代主義建筑師的新秀,按照巴塞羅那市政府的要求,從1859年起,他就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新區(qū)建筑的整體格局與視覺印象,力求使整個新區(qū)的空間結(jié)構(gòu)和建筑布局,能夠與傳統(tǒng)的建筑設計理念有所不同?;蛟S是受到蜜蜂蜂巢形制結(jié)構(gòu)的影響,他對傳統(tǒng)的直角街區(qū)進行了改造,這種對建筑體逢直角便裁角的設計意念,目的在于擴大建筑體的整體視覺效應,增強街區(qū)十字交匯處的廣闊性,使城市里的有限空間顯得更加開闊和通透。塞爾達的網(wǎng)狀格局斜角街區(qū)的建筑方案得到了批準,或許也是人類第一次有意識地采用了仿生態(tài)模式和網(wǎng)絡格局,將數(shù)百棟樣式完全一樣的建筑體,有序地布局在巴塞羅那的艾桑博萊新區(qū),使得整個新區(qū)建筑群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對稱和諧的蜂窩狀格局,產(chǎn)生了一種流芳百世的視覺震撼感。
如果說,從空中觀察整個巴塞羅那城市是一種震撼,那么,行走在這座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更是一種難以名狀的視覺愉悅。格尼西亞大街、阿拉貢大街、格朗維雅大街、迪亞戈那大街等城市主干道,以及與連接新老城區(qū)的比斯貝爾街、皮爾達街、郎布拉步行街等,是最具巴塞羅那風情的地方。人們來到這里除了追逐時尚奢侈消費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可以欣賞街道兩側(cè)不同風格的建筑體,感受遠逝的貴族風范和不同時代的建筑藝術。從古羅馬的城墻水渠,到哥特式的廊橋建筑,從巴洛克風格的鐘樓教堂,到新古典風格的樓宇建筑,從高迪式的各種異形建筑體,到卡多波夫的新哥特風格的歌劇院,幾十位才華出眾的建筑師,幾百位建筑開發(fā)商,幾千位建筑工匠,共同用心血和才智雕鑿出足以流芳百世的城市建筑藝術作品。
行走在艾桑博萊新區(qū)的街道上,就像來到了城市建筑博物館。新區(qū)里分布著20世紀以來巴塞羅那著名建筑師的經(jīng)典作品,如建筑師高迪設計的巴特洛之家、米拉之家、圣家族教堂、卡爾維特之家、古艾宮殿、維森斯之家、卑斯瓜德豪宅、特雷西亞學院、米拉耶斯莊園之門、古艾莊園,何塞普·普吉·卡達法克設計的德卦德拉斯男爵的府邸,多米尼格設計的加泰蘭音樂廳、圣保羅醫(yī)院和莫雷拉之家,拉斐爾·莫內(nèi)歐設計的巴塞羅那音樂廳,布依格設計的阿瑪耶爾之家、蓬切斯之家和西班牙村,莫亞設計的阿爾貝尼茲別墅,菲拉特設計的植物園,法爾格斯設計的鑄鐵街燈等,這些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淵源的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出巴塞羅那城市建筑歷史的發(fā)展軌跡。那一棟棟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建筑和城市公共設施,直到今天仍在閃爍著熠熠光彩。
左右頁圖: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在建筑師伊德爾豐斯·塞爾達的規(guī)劃之下,巴塞羅那的城市建設進入了一個系統(tǒng)性和開放性時期。此后,各種流派、各種思潮影響下的建筑紛紛問世,點綴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進入21世紀后,巴塞羅那建筑領域新秀更是層出不窮,建筑師喬賽普·伊納斯設計的加烏美·福斯特圖書館,加耶哥和費爾南德斯設計的奧利撲克游泳池,里卡多·波菲設計的加泰羅尼亞國家歌劇院、國家體育學院以及帆船大廈,科雷阿和米拉以及格雷哥迪合作設計了奧利匹克體育場,恩里克·魯伊茲設計的傳媒及信息技術大廈,恩里克·馬西姆設計的菱形鉆石大廈,羅杰斯設計的艾斯佩里亞酒店等,已經(jīng)成為這座既古老又年輕城市的新文化地標。
巴塞羅那是尊重歷史的城市,同時又是開放包容的城市,因此,也有很多國際知名的建筑師在這里一試身手,使這座城市擁有了國際范的高顏值。日本建筑師磯崎新設計了圣·卓迪體育館,法國建筑師約翰·諾威爾設計了阿格巴摩天大樓,英國建筑師大衛(wèi)·奇普菲爾德設計了商業(yè)建筑群,日本建筑師伊東豐雄設計了巴塞羅那展覽館等,多種建筑風格相互糅合,形成了一種樸實厚重的城市文化。正因為這樣,行走在艾桑博萊新區(qū),才感受得出一種城市建筑博物館的浩瀚風情。
光是這樣說恐怕還不行,還得沿著大街小巷再走走,在那些久負盛名的建筑樓宇里外轉(zhuǎn)一轉(zhuǎn),尋覓與建筑藝術的那種親近靈感。因為在巴塞羅那匯集的各時期和各流派的建筑,簡直是美輪美奐、數(shù)不勝數(shù)。文藝復興時期古典風格與現(xiàn)代主義抽象藝術相交織,冰冷硬朗的板塊與柔和綿軟的曲線相縈繞,灰暗肅穆的涂抹與明艷靚麗的色彩相融洽,特別是那些鋪滿鵝卵石的市政廣場、名門貴族的豪華居所、各種家族式的傳統(tǒng)工藝店鋪、狹窄逼仄的古老街巷等,足以讓人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遙遠的歷史原點。
左右頁圖:在巴塞羅那,著名建筑師高迪施展“鬼才”,為這座城市錦上添花。他設計的建筑作品,如巴特洛之家、米拉之家、圣家族教堂等及其附屬的裝飾和雕塑,如今已成為這個城市著名的景點景物,每年都要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觀光。
那些鑲嵌在墻體上的雕塑、拼貼畫、鑄鐵欄桿、石膏圖案、家族徽志、木雕門窗、碎花玻璃、瓷磚壁畫,街區(qū)上的鑄鐵街燈、陽臺圍欄、走廊柱梁、螺旋樓梯、陶片壁畫、櫥窗圍框、花壇塑像、穹窿尖頂?shù)?,這些藝術得不能再藝術的細部處理,既規(guī)整又新奇,既理智又叛逆,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將城市點綴得華貴絢麗,似乎在悄悄地告訴我們,巴塞羅那包容著不同時代的建筑藝術,仿佛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城市建筑歷史展覽,是一個世界級的建筑藝術博物館。
從城市建筑的角度看,巴塞羅那無疑是一座優(yōu)雅的建筑之城。這座城市風格的興起或許與一個人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個人就是安東尼·高迪。不管是現(xiàn)在的西班牙,甚至整個世界的建筑設計行業(yè),都將其稱為充滿神秘色彩的建筑大師。他的建筑作品不但奠定了19世紀現(xiàn)代主義的基本風格,還充分反映出個人的性格特征。他的深奧神秘,他的思維方式,他對美的理解,他對藝術激情的釋放,短時間是很難認識清楚或者說得明白的。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都有高迪建筑作品的影子,或受高迪思想影響的建筑作品,有的還因此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稱號。一座城市的建筑顏值之美,能夠美艷到這個程度,在世界建筑史上恐怕也是空前絕后的。
站立時代潮頭,領航建筑藝術,19世紀巴塞羅那興起的加泰羅西亞文藝復興,燃起了建筑師們對美的渴望與追求,也為這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準確定位和創(chuàng)新途徑。歐洲率先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結(jié)構(gòu)的城市,開創(chuàng)城市花園住宅小區(qū)的先驅(qū),創(chuàng)造嘉泰蘭式殼狀拱頂建筑結(jié)構(gòu),整體規(guī)劃區(qū)域建筑藍圖的城市,融合多元風采風情風格的建筑文化,一個尊重歷史包容差異的建筑師群體,這都與19世紀建筑領域那位旗幟性人物高迪,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將這座城市親切地稱之為“高迪的城市”。
沒錯,巴塞羅那的確是一座鐫刻著歷史上多元建筑文化印記的城市,一座建筑藝術家菁華薈萃的城市,一座滄桑古老而又年輕勃發(fā)的城市,一座值得來,或許來了就迷戀上了不想走的城市。因為,實在再也沒有合適的語言,來形容這座城市的建筑之美,更沒有語言來贊美建筑大師高迪了。